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精灵丨纪念伯恩斯坦

纪录片《伯恩斯坦:音乐天才》 音乐精灵伯恩斯坦 美国古典音乐代言人 导读:上世纪80年代以后,伯恩斯坦的身体状况开始下滑。一次采访中,伯恩斯坦说:“天知道,我怎么会活到现在。我抽烟、喝酒、整夜不眠……我在25岁时就被诊断患有肺气肿。医
原标题: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精灵丨纪念伯恩斯坦纪录片《伯恩斯坦:音乐天才》音乐精灵伯恩斯坦美国古典音乐代言人导读:上世纪80年代以后,伯恩斯坦的身体状况开始下滑。一次采访中,伯恩斯坦说:“天知道,我怎么会活到现在。我抽烟、喝酒、整夜不眠……我在25岁时就被诊断患有肺气肿。医生告诉我如果不戒烟,35岁就得死。不过,我福大命大,一直活到现在。”笑容灿烂,手擒香烟,琴案上放一杯加冰的威士忌,在那个被称为“古典音乐”或者“严肃音乐”的领域里,伯恩斯坦给人留下的,始终是快乐、随意、轻盈、不羁的形象。即便在舞台上,他紧握拳头,转动臀部,摇摆髋部,上帝如果变成凡人,一定会选择一副属于人间的面孔,而伯恩斯坦简直是音乐上帝派驻美国最理想的代言人。美国历来不缺少偶像人物,乔丹、迈克尔·杰克逊、比尔·盖茨、乔布斯,但有所不同的是,无论是职业篮球、流行音乐,还是个人电脑或互联网,原创者都是美国人自己。但古典音乐对于这个国度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拜两场世界大战所赐,如麻的欧洲顶尖音乐大师流亡至此,托斯卡尼尼、海飞茨、鲁宾斯坦、霍洛维茨最后都成为了美国公民,没有纷飞战火的动荡的政治气候,让那里成为了欧洲音乐家的乐土。直到伯恩斯坦横空出世,一门属于遥远欧洲的艺术才在美国结下了属于自己的果实。1943年11月14日,伯恩斯坦在纽约临时顶替生病的指挥大师瓦尔特指挥了一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他那热烈奔放的风格很快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并使其一夜成名,从此一步登天。1959年他成为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成为领导本国知名乐团的首个美国人。对于骄傲的美国人民来说,伯恩斯坦无疑是第一位伟大的美国本土指挥家。迅速崛起的电视媒体,加上自己超凡的演说才华,以及出众的形象气质,伯恩斯坦当仁不让地举起了古典音乐文化在美国的大旗。他自己撰写电视节目脚本,录制了大量观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普及节目。他坐在钢琴前,面对镜头,“亲爱的,市场的鸡肉又涨价了!”他把这样市井气的台词,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演唱,以最通俗易懂的手段向一代美国青少年介绍莫扎特、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挑战卡拉扬的欧洲几乎凭借伯恩斯坦一己之力,一场文艺复兴式古典音乐热潮在美国展开,贝多芬和莫扎特终于不再是欧洲人自我欣赏的工具,大西洋对面的美国人,同样拥有了足以和对岸抗衡的音乐力量。1970年代初,伯恩斯坦的事业开始向欧洲转移,他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以及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作曲家马勒的全部交响曲,在那里他把曾经属于这座城市的一位伟大作曲家带了回来。而他指挥的理查·施特劳斯歌剧《玫瑰骑士》也让维也纳人彻底折服,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不仅深深地根植于欧洲的人文主义沃土,更注入了新大陆式的情感脉动,将浪漫主义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伯恩斯坦在欧洲同样有一位天皇巨星式的对手,被誉为指挥帝王的赫伯特·冯·卡拉扬。后者掌控着德国和奥地利的音乐事务,被暗含讽刺地称作“欧洲音乐总指挥”。相比于行事高调的伯恩斯坦,卡拉扬隐忍坚毅,冷峻严肃,高高在上,始终像一位神秘的王者。他曾经说:“伯恩斯坦在和乐队排练时,居然允许乐手叫他的名字,在我这里是绝对不可能的。”也许正是二者的泾渭分明,反而让欧洲包容了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德国著名的德意志唱片公司(DGG)在上世纪70年代将伯恩斯坦招致帐下,而伯恩斯坦的声望也遍及整个世界。维也纳、伦敦、阿姆斯特丹、慕尼黑、巴黎的顶级乐团和歌剧院都成了他最忠实的朋友,他在维也纳录制了几乎所有重要作品,从海顿、贝多芬到马勒,在慕尼黑他留下了不朽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东战争期间,他在特拉维夫指挥马勒的“复活”交响曲,在梵蒂冈为教皇演奏莫扎特,在巴黎可以把柏辽兹演绎得无与伦比,一位美国指挥家成为了一位世界音乐人。1989年11月,两德统一,柏林墙被推倒,在欢呼的人群中,人们看到了伯恩斯坦的身影,他那张用铁凿敲打柏林墙的照片甚为经典。而就在那之后的一天,他指挥了来自欧美两地的顶尖音乐家在柏林奏响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并把歌词中的“欢乐颂”改为了“自由颂”。那一刻,已经年届古稀的伯恩斯坦仿佛变成了人类理想的化身,指挥着全人类唱出了内心的情感。作为自己的伯恩斯坦伯恩斯坦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曾经公开说:“我不想早早安于某种专业,那样我会无聊死的。我想指挥,也想弹钢琴,我还想为百老汇和好莱坞写音乐,也想写交响曲。我想不停地尝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音乐家’,这个词太美妙了。我还想教学,想写书和诗歌。我觉得我可以,并且能处理好所有这些工作。”一个持久的痛苦一直困扰着伯恩斯坦,那就是一直希望成为伟大作曲家的他始终没有被公众认可和接受。在人们的视野中,他始终是一位魅力无比的指挥家,而不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曾为自己的抱负而不懈奋斗,创作的诉求也一直在敲打着作为指挥家的伯恩斯坦,然而鲜花、掌声、聚光灯让他无法安心写作,耐不住寂寞的伯恩斯坦每每希望放下指挥棒,潜心进行作曲工作时,指挥合同和邀约却一而再地出现。人们对他的作品仍然只是有保留地认可,真正广为流传的只有音乐剧《西区故事》。而他大部分严肃作品基本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耶利米)交响曲、第二(焦虑的年代)交响曲。而在那之后,进入指挥黄金期的伯恩斯坦再没有创作过什么佳作,即使他的写作热情至死都依然旺盛。除了在作曲家和指挥家之间犹豫徘徊的伯恩斯坦,在情感生活中同样遭遇了尖锐的冲突。伯恩斯坦的妻子费丽西亚是一位话剧演员。曾经为了伯恩斯坦,放弃了自己的演艺事业,成为一名典型的贤妻良母。儿女成群给伯恩斯坦带来了无限欢乐,而他也尽一切努力成为称职的父亲。1976年,看到儿女长大成人时,伯恩斯坦决定与费丽西亚分居。原因是,伯恩斯坦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同性恋冲动,他与自己的男性情人远离了纽约,搬到了美国西海岸。他的这一举动彻底伤害了妻子的心。1977年费丽西亚被诊断患了肺癌,伯恩斯坦只好回到她的身边。两年后费丽西亚告别人世,伯恩斯坦悲痛万分,他录制了莫扎特的《安魂曲》,并以妻子作为唱片的封面,以表纪念。在妻子死后,伯恩斯坦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且在音乐圈内有着众多的“情人”。这些在英国人HumphreyBurton的《伯恩斯坦传》中有着详尽的披露。1990年,伯恩斯坦因肺衰竭突发心脏病,在他曼哈顿的公寓里去世。此后,古典音乐界始终怀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之后,古典音乐界再也找不到像他一般的“全能战士”,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电视明星、脱口秀达人,长着英俊而不轻浮的面庞,他关心全人类的耳朵与心灵,又思考于世界的和平与宁静,好像一个人仅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这一切是不大可能的。上个月,英国《留声机》杂志列出了50位影响二十世纪古典音乐世界的音乐家,伯恩斯坦毫无悬念地位列其中。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GJz2w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