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得到宁静作文这部勇敢的电影,终于得到了真情复映

8月14日是第六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以“慰安妇”调查实录改编的电影《大寒》在当天复映。 不少网友在网上点赞称,“本以为会拍的很尴尬,但实际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网友继续说,“这是一部不该错过的电影,希望排片能多一些,也希望你能够去看一看
原标题:这部勇敢的电影,终于得到了真情复映8月14日是第六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以“慰安妇”调查实录改编的电影《大寒》在当天复映。不少网友在网上点赞称,“本以为会拍的很尴尬,但实际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网友继续说,“这是一部不该错过的电影,希望排片能多一些,也希望你能够去看一看”。网友还说,“将历史的残酷披露在大荧幕上,才知道和平安稳的可贵!”日前,导演张跃平接受了我们栏目专访,畅谈拍摄幕后,并回应复映的原因——让观众走进影院,直面先辈苦难,铭记惨痛历史。电影《大寒》复映首映礼在四川建川博物馆中国老兵手印广场举办,让大家再次回顾了那段充满苦难的历史。这是一部根据幸存者真实经历改编,真实反映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施行“慰安妇”制度的影片,故事是以张双兵老师33年走访调查日军性侵受害老人的心路历程为视角,讲述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打碎了小山村殷实、祥和、宁静的生活。还在蜜月中的崔大妮,遭到了日军无情的蹂躏和摧残。而桃园村村长梁长贵的自私、屈服、懦弱使桃园村经历了更多的苦难和耻辱,这些屈辱像块冰疙瘩揣在了大妮的心里。“慰安妇”不干净的名声没让她抬起头来活过一天,战争过去70多年了,她一直是在用自己的体温慢慢融化着自己心里头的那块冰疙瘩,最终,她从心底里发出的呐喊是“打春了”。导演张跃平用纪实与剧情双线索的方式,以普通的一位中国农村妇女的遭遇,用简单又朴实的镜头,将现在和过去串联,把真实又残酷的战争伤害,再现给观众,让更多人知道“慰安妇”们生不如死的生活。在《大寒》影片的结尾,曹奶奶的一段话,朴实又有深意:小鬼子的罪,可是遭尽了。官司赢不赢吧,无所谓。都死了,我也九十四了,也没几天了,娃子们,以后可要把咱家的门看好了,再也不能让人家说踢开就踢开,说进来就进来……压抑的基调与情节的变化不断刺激着观众的泪点,让观众去反思,去感受。“曹黑毛上个月24日走了,意味着这127个老人就全离世了。这样一段历史,我们不能忘了,同时,我们也一定要有反思的态度。电影《大寒》本身就是我们走过那段屈辱和苦难历史之后的一个反思。”这是电影《大寒》的拍摄初衷。然而这部前后筹备了6年时间的电影,却在今年年初上映之后,陷入“排片无望,荒凉下线”的尴尬境地。本次复映片方特地选定8月14日——第六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以及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前一天,希望得到更多人关注。“把这样一个片子放到院线里面,它就要经历着票房的这样一种考验。其实在我心里来说,大家对《大寒》的关注度,已经是我心里的一个票房了,所以说8月14日它重新上映,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希望能够引起人们一个特别的关注。希望大家铭记历史的同时,也走进电影院支持一下这部名为《大寒》的电影。”让所有心怀善良的人都能够坚信——大寒过后,便是立春!采访:温春林王艺编辑:幺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GxBmw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