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看爸爸还是妈妈“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生我?”

你们为什么要生我? 采访中,最令人痛心的是父母涉毒犯罪,最后使孩子走投无路,被迫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有的一家三口被分别关在三座不同的监狱;有的父母虽然没有进监狱,却进了强行戒毒所,他们的孩子因父母疏于管教而犯罪;有的一家三口都染上了艾滋病
原标题:“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生我?”你们为什么要生我?采访中,最令人痛心的是父母涉毒犯罪,最后使孩子走投无路,被迫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有的一家三口被分别关在三座不同的监狱;有的父母虽然没有进监狱,却进了强行戒毒所,他们的孩子因父母疏于管教而犯罪;有的一家三口都染上了艾滋病……采访中,不止一个少年对我说:“我真想问问我的父母,你们为什么要生我?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扔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个父母犯罪,子女遭受歧视,被迫走上犯罪道路的典型案例——在广东未管所,身材纤瘦、目光忧郁的李大西(化名)用他低沉而沙哑的声音,向我讲述了他十七年的悲剧人生——他说在十二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美丽谎言当中。他永远忘不了2013年12月25日,他十三岁时那个地狱般的圣诞之夜,美丽的谎言被喝醉酒的爷爷给彻底揭穿了。那天晚上,李大西跟一个女同学约好,要在圣诞之夜一起出去玩。可是,喝醉酒的爷爷却不许他出门,用皮带抽他,操着发硬的舌头咬牙切齿地骂他:“你个早死崽儿(广东地区的咒人话),你以为你父母真在外面打工啊!哼!我告诉你,你、你父母是贩毒的大毒犯!你的父亲早就被枪毙了!你的母亲被判了无期徒刑,现在还关在大牢里呢!你个早死崽儿,你今天要敢走出这个家门,就永远不许回来!”刹那间,天崩地裂,李大西顿时蒙了。从记事起,他就跟着奶奶住在城里的大伯父家,他年纪小,懵懂无知,跟着伯父家的孩子一样,管大伯父、大伯母叫爸爸、妈妈。他以为大伯父、大伯母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呢。有一天,爷爷从老家来了,酒喝高了,酒精烧焦了理智,瞪着醉眼大骂李大西:“你是一个没爹娘教养的早死崽儿,是个逆子!你白活了你!长这么大,连自己父母是谁都不知道,居然管别人的父母叫爸妈……”听到爷爷恶毒的咒骂,李大西不知咋回事,哭着问奶奶:“我爸爸妈妈到底是谁?他们在哪里?”奶奶急忙用谎言哄他,说他父母在深圳打工呢。他说:“深圳离得这么近,他们为什么一次都不来看我?”奶奶半天无语,搂着他瘦小的肩膀,极力安慰他,说他父母打工太忙,老板不给假,等有时间就会来看他。他对奶奶的话半信半疑,心中的谜团就像驱不散的雾霾,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从此以后,他不再叫伯父、伯母“爸爸妈妈”,改口为“伯父、伯母”。他一扫以往的单纯快乐,变得沉默寡言,孤独无助,就像一个人生活在凄冷无人的孤岛上。小小年纪的他,开始失眠,夜晚,瞪着眼睛望着窗外的星星,想着解不开的谜团:我的爸爸妈妈到底在哪里?长这么大为什么从没见过他们,连一张照片都没有?如果在深圳打工,他们为什么一次不来看我,连个电话都不打?不久,他破天荒地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妈妈的声音,他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哽咽道:“妈妈……真是妈妈吗?……妈妈,你和爸爸在哪里呀?为什么不来看我?妈妈,我好想你……妈妈……我要去找你们……”母亲只说了两句话,就急忙挂断了电话。她说她和爸爸在深圳打工,非常忙,让他千万不要去找她!他急忙回拨电话,却死活打不通。他哪里知道,那是一个永远无法“打通”的特殊电话。后来,他接到母亲的一封来信,妈妈在信中叮嘱他要好好学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还说他们在深圳打工太忙,老板不给假,不能来看他。他捧着母亲的来信,就像捧着一份沉甸甸的母爱,看了一遍又一遍,晚上把信放在枕头底下,就像妈妈陪在他身边一样,感到特别亲切。可是现在,谎言终于被爷爷彻底揭穿了。李大西瞪大惊愕的眼睛,呆呆地盯着自己的亲爷爷,感到一阵透心的寒冷,浑身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一个大毒犯的儿子,一个连亲爷爷都看不上的“早死崽儿”……身为医生的爷爷,本不该把对儿子的怨恨迁怒到一个无辜的孩子身上。爷爷不会想到,十三岁的孩子就像刚破土的小苗,承受不住这冰雹般的打击。李大西告诉我,他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一直是班上的好学生。然而,那个圣诞之夜,他却经历了有生以来最残酷、最毁灭性的打击。他觉得头顶那片纸糊的天被爷爷捅破了,天塌了,周围一团漆黑,世界一片透心的寒冷。他第一次怨恨起父母: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生我?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扔在这冰冷的世界上?他蜷曲在被窝里,躺在被泪水打湿的枕头上,浑身打着冷战,听着全家人熟睡的鼾声,想着爷爷抽在身上火辣辣的皮带。这是爷爷第一次打他,比皮带更刺痛他内心的则是爷爷长期以来的冷眼,爷爷咬牙切齿的咒骂。凌晨一点,他爬起来,找出攒了很久的两千元钱,悄悄地走了。离开了大伯父家,没带任何衣物,随同他离去的还有那颗决绝的心——他屏蔽了家里所有人的电话。从此,这个十三岁少年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在朋友家住过,在出租屋住过,整天泡在网吧里。钱花光了,没地方住,跑到一座寺庙前的草地上睡觉。一个舞狮队的领队发现他蜷曲在草地上睡着,得知他是离家出走的孩子,便收留了他,让他每天跟着舞狮队干零活,包他吃住。可是,舞狮队很快传出风言风语,说他不会舞狮,吃白饭。他只好离开,去城里打工,在酒吧里当服务员,月薪一千三百元。他花一百元租的那间小屋,只有一张破木床,没有被褥,只好花几十元买了一张小毛毯遮挡风寒。后来,奶奶用别人的电话终于打通了他的手机,劝他回大伯父家,他一口回绝了。奶奶找到他,说他不愿回大伯父家,让他回老家去,并给他找了一份卖摩托车配件的工作。他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那里不少人都知道他父母是毒犯,一个被枪毙,一个被关在大牢里。他不愿再待下去,又回到了原来的城市,在一家KTV歌厅打工,并升为领班,月薪二千四百元,但挣的钱仍不够花。卢梭在《忏悔录》里说:“人性本善,所以儿童学坏的第一步,往往是因为被他人引入了邪路。”的确,李大西十四岁时,在歌厅里结识了七个朋友,六个是他辍学的同学,只有一个成年人刚从监狱里放出来。2015年4月的一天,这个成年人对几个少年说,要出去找点“事”做。开始,李大西并不想去,但朋友们开着摩托来歌厅找他,数落他——你那么缺钱为啥还不出去“找事”干?于是,他骑着摩托跟着朋友糊里糊涂地去了,起初是站在一旁看热闹,看着一帮朋友骑着摩托堵住道路,挥舞着棍棒、砍刀,抢劫骑摩托的路人。他觉得好玩,刺激,并不觉得是犯罪。采访中发现,好多孩子都像他一样,糊里糊涂地犯罪,糊里糊涂地进了监狱。四天后,这帮拦路抢劫团伙再次作案,李大西依然是糊里糊涂地跟着去了,依然是这场抢劫案的“旁观者”,而且,两次抢劫没分到一分钱。但在法律上,抢劫团伙没有旁观者,不管你分没分到钱。第二次抢劫的当时晚上,八个人全部落网。进了看守所,李大西以为很快就能出去的。狱友却说:“你别做梦了,抢劫是重罪,肯定会被判刑的!”不久,他因抢劫罪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然而他却感到轻松了。我不解,问他为什么判了刑还会感到轻松?他的回答惊得我汗毛孔都张开了,半天才弄明白在少年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又是一个早“婚”少年,又是一对未婚先育的少男少女。他离家出走第二年,十四岁,跟比他大三岁的河南女孩儿同居了。可是,两个乳臭未干的少男少女天天吵架,两个月就分手了。不久,女孩儿又来找他,说她怀孕了。他给了她三千元钱,让她把孩子打掉。数月之后,他却看到女孩儿抱着一个婴儿来找他了。他开玩笑说:“这是你的儿子?”她点点头。“跟谁的?咋这么快?”她看着他,不说话。他戏谑道:“不会是我的吧?”“就是你的!”“啊?”于是,十五岁少年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当了父亲,并承担起抚养母子俩的生活担子。为此,他只好拼命地打工赚钱,当餐厅传菜员部长,月薪二千八百元,不够花,只好打两份工,早十点到晚十二点,在餐厅当传菜员,下了班再去KTV歌厅上班,一直干到凌晨四点。可他发现,婴儿用品太贵,一袋奶粉就好几十块,第一次觉得养个孩子太不容易了,远不像想的那么简单。采访中获悉,未成年犯有小孩的并非个案。他们本身还是个孩子,无论是经济来源还是生活经历,都不具备抚养孩子的能力。他们年幼无知,无法承担为父为母的责任,不少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其少年父母就为他(她)们拉开了悲剧的序幕。我问他:“家里人知道你有孩子吗?”“不知道。我没告诉他们。”“你进来一年多了,家里人和女友来看过你吗?”他摇摇头。他说每当接见日,他都眼巴巴地盼着警官能叫到自己的名字,可是从没有叫过他。他一再安慰自己,也许下一次就该叫到我了。一年多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来看他。他对自己说,别再抱幻想了,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自己做的事自己挺着吧。我问他,你的女友和孩子现在哪里?你出去以后能跟他们一起生活吗?他说:“不知道,顺其自然吧。”他说最好能在一起,他毕竟是孩子的父亲,他应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这样,从小就没爹没妈,遭受他人的歧视。他的童年本来是纯洁的,没有任何污点,是爷爷给他泼上了墨汁,为他的人生投上了阴影。如果永远不知道父母是毒贩的身世,他不可能走到今天。父母贩毒害得他全家人在当地都抬不起头来,爷爷恨他恨得咬牙切齿,害得他一辈子都得背着父母是毒贩的黑锅……他很后悔,不该盲目地跟着别人出去抢劫,要老老实实地打工赚钱就不会进来了,他觉得对不住奶奶,对不住大伯父一家……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十七岁少年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始终写满了沉重。他双手放在双膝上,微微前倾的臂膀向前弓着,就像一棵被过早压弯的小树。看着眼前的少年,我不由得想到他的儿子,应该两岁多了。我担心,十七岁的父亲能担当起为父的责任吗?能为孩子撑起那片破碎的天吗?这孩子会不会又重复着父亲的故事?此刻,我不由得想到李大西在监狱里的母亲,她是否知道由于他们为父为母的罪行,给这个家庭带来的灾难?是否知道自己的儿子如今也在监狱里,而且已经有了孙子……她听没听到儿子向父母发出的质问:“你们为什么要生下我?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扔在这个世界上?”天下父母们,听听孩子的呐喊,请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上文选自张雅文《妈妈,快拉我一把》。配图为林超贤执导影片《湄公河行动》剧照。《妈妈,快拉我一把》作者:张雅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走进高墙,与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让他们回溯自己走过的迷途,讲述他们或残缺不全、或缺失亲情、或缺少家教的家庭,透视他们的生存环境,给世人以警示。作者以高度的使命感,历尽艰辛,走进全国未成年犯管教所,倾听未成年犯讲述陷入迷途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在铁窗之内的痛苦煎熬与内心挣扎,为花季少年的无情凋零而深感痛心……真实的人物,真实的记录,痛彻的追悔,真心的告白。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与诲改,深刻揭示了犯罪给家庭、社会及个人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对监狱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勇气与坚定的书写更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深刻的社会意义与教育意义,触目惊心的成长雷区,堪称每一位父母与教育工作者的教科书。张雅文1944年出生。曾是国家一级速滑运动员,现为国家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多次自费赴韩国、俄罗斯、亚欧等国家采访,出版《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玩命俄罗斯》《生命的呐喊》《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等二十余部作品,也是《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不共戴天》等五部一百二十余集电视剧的编剧。其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多项大奖。多部作品被译成外文,传播海外。2015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将其英文版反战小说《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作为国礼,赠与比利时国王菲利普。扫上方二维码,即为购书页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nzpPr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