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真迹放大图片王羲之书《快雪时晴帖》,仅次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译文1: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
原标题:王羲之书《快雪时晴帖》,仅次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译文1: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快雪时晴帖》题跋译文2:看央视的纪录片《台北故宫》时,解释快雪时晴帖是这样解释的:山阴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场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王羲之敬上。《快雪时晴帖》题跋译文3:羲之敬礼:茫茫的大雪很快停止而天空转晴使人气爽舒畅蓦然想起你最近好吗?我的仕途尚未定仍胶着纠结可又力不从心呀!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启阅▲《快雪时晴帖》题跋此帖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简短的信。在大雪过后,天气转晴,问候朋友是否安好。起首用一句“羲之顿首”,结语又加上同样的敬语,这在古人的书信中还很少见。王羲之的墨蹟至今已失传,这件书蹟是后人忠实的摹本,不过仍然可以看出本来的面貌。▲乾隆御笔神乎技矣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在於优美的“体势”,“体”是指结字的形状和姿态,“势”是指笔画產生的律动感,以“快”字為例,左右相向的两部份,有著呼应的关係,“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也有类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所以也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赵孟頫跋《快雪时晴帖》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快雪时晴帖》还被乾隆皇帝视为“三希”之首。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技矣”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帖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共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内容是:“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大意就是“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启。”汉字书法向来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我想,我们可以从书圣的笔墨中,一览书法的绝美之处。“羲之顿首”四字,行草体,宛若游龙,笔墨流畅优雅。“快雪时晴”四字,字体结构严谨细密,笔墨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即使是由行草忽然转向行楷,也未见笔画杂乱无规章。“佳,想安善”,又略带有行草风格,过渡缓慢,看来书圣当时心情却是不错,下笔这般自由恣意肆意。其中“善”字,下笔处流畅,收笔处也刚刚好,就像你倒了满满一杯水,却不会轻易溢出来的感觉。“未果为结,力不次”。“果”字与“为”字,行云流水,不见拖沓,尤其“为”字,宛若盘龙,蓄力在内。“力”字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棱角分明,有巍巍山岳之势。”王羲之顿首“。行草体。”之“字又变换了另一种字形,王羲之的“之”字,虽简单,却百看不厌。“山阴张侯”行楷结尾。“阴”字左低右高,但却没有影响整体平衡的感觉,疏密得当,匀称有致。这件书蹟上有“君倩”题名,米芾认為是梁秀,但史书未见其人,不详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马薛君倩。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观该帖,似乎可以看到王羲之当时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神态。难怪,被历代视为珍稀,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47nY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