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心冬令时节,莫忘了老手艺缔造的美食神器

冬令时节,莫忘了老手艺缔造的美食神器 暖锅是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饮食方式。冬季即将到来,一家人或者呼朋唤友团坐一起,围着一个暖锅吃喝言笑,热气腾腾、香气四散,欢声一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吃暖锅就必须有锅具,吃暖锅用的锅具比较特殊,是
原标题:冬令时节,莫忘了老手艺缔造的美食神器冬令时节,莫忘了老手艺缔造的美食神器暖锅是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饮食方式。冬季即将到来,一家人或者呼朋唤友团坐一起,围着一个暖锅吃喝言笑,热气腾腾、香气四散,欢声一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吃暖锅就必须有锅具,吃暖锅用的锅具比较特殊,是一种中间有烟囱,下面有火塘,可以在下面点上火,边吃边加热,不用担心锅里的美食变凉,也不会导致食物变味。各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将备好的菜肴在锅里现烫现吃,十分惬意。传统的暖锅多数用铜制作,但铜器在不断的加热过程中会有铜离子析出,有一定的健康隐患。一些讲究一点的人会选择银制的暖锅,但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也很难“飞入寻常百姓家”。后来,聪明的工匠们选择用陶沙制作暖锅。陶沙制作的暖锅保温性好,而且陶沙制作的暖锅属于多孔结构,无毒无害,矿砂里的一些微量元素也会有极少量融入汤内,使暖锅变得更加美味,也有利于饕餮们补充人体必需的有益元素。在甘肃省华亭市(原华亭县,现已成为县级市),有一个叫安口窑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古时候驰名丝绸古道的“陇上窑”所在地,制作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技术传承。袁安生就是传统砂锅工艺的现在传承人。袁安生一家以制陶为生,父亲袁希昌做了一辈子的砂锅,2014年的时候去世,享年91岁。袁安生继承了父辈的老手艺,在制作陶制砂锅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据他介绍,为了保证陶制暖锅的多孔结构,暖锅的全部生产过程都是全手工操作。很多年前也曾经尝试过用倒模灌浆的方式制作陶坯,但是发现烧制完成后会明显影响暖锅的风味和营养效果,所以后来就放弃了。现在全手工操作虽然保证了品质,但生产效率一直无法跟进。而且现在会这个工艺的在整个安口窑不足20人,所以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一个好砂锅,必须经过和泥、踩泥、制坯、上釉、烧制五个程序才能由陶沙变成锅具,每个环节都有特殊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一个合格的工匠,必须精通每一个环节,而不能像现在的工厂工人那样,只负责自己经手的部分即可。和泥时,先将坩泥、煤渣粉碎,按比例加水混合成泥。接下来就是踩泥,踩泥是一个考验耐力的活,工匠们要光着脚踩踏泥浆,反复踩,至少十五、六遍方可,踩的次数越多越好。然后是制坯,一个人操作先拨动轮子,使其转动后,在拨泥制坯。制好的陶坯晾干以后就开始上釉,先后分两次,俗称“两道釉”,即白釉和黄釉。最后就是入炉烧制,用明火烧,烧好的坯快速放在煤窝,扣在铁锅盖下焐5-10分钟取出,这样成品就会发明发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制坯环节。制坯要求手法熟练、精准,烧制的人全凭眼力测量炉温,这些功夫没有五年左右的历练,很难过关。砂锅制坯分为拉坯成型法、盘筑成型法和拍打成型法,全部必须手工完成。一个熟练的工匠,每天最多只能制作20个左右的砂锅陶坯。在袁安生的厂子里,除过生产砂锅,还可以生产茶壶、药锅、炖罐、暖锅、米汤罐等砂器,深受消费者欢迎。安口窑的砂器制作的泥料、釉料都是当地出产的原生矿物质,工匠们也不会在其中掺杂任何化工原料,确保产品的安全健康。(图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qEBJ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