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妙解《道德经》第14章-传统解《老》者错把神灵当天道

本章的“言之宗”是《周易》泰卦,帛书易写为(上文下示)(据廖本),此字与神灵有关。卦象三阴在天卦之上,象征天上的神灵。常言说:“头上三尺有神灵”,即为此也。老子写神灵实际上是讲人要有敬畏之心,要有信仰,最后又笔锋一转,要用今天的思想做今天的
原标题:《道德经》第14章-传统解《老》者错把神灵当天道本章的“言之宗”是《周易》泰卦,帛书易写为(上文下示)(据廖本),此字与神灵有关。卦象三阴在天卦之上,象征天上的神灵。常言说:“头上三尺有神灵”,即为此也。老子写神灵实际上是讲人要有敬畏之心,要有信仰,最后又笔锋一转,要用今天的思想做今天的事。文|杨吉德传统解《老》者皆以为本章意在言“道”,如饶尚宽:“本章描述道的形象,强调道的重要,重在论道。”其他学者说法大致相同。这样说有一个很大的漏洞,“视之”、“听之”的“之”指的是谁?你说是道,有什么凭据吗?你可以腾云驾雾去猜想,老子可是坐着写出来的。把无形、无声、难以触摸的定义为道,显示了老子对宇宙的探索精神,老子何等伟大啊!如果我要说不对,老子其实在描绘上界神灵!无疑是把老子拉下了神坛,属于罪过一桩。但我还是要这样写出来,我论证的老子是这样想的,我就这样写。把虚无缥缈的光环扯下来,还其原本面目,可能更有现实价值。◎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扌昏)之不得,名曰夷。尹喜说:“要看他却看不见,称之其为‘微’;想听他的声音又听不到,称这种状态为‘希’;用手抚摸也感觉不到,称其名为‘夷’。我最大的疑问是这个‘之’到底指的是何方神圣?我要是自己去猜,就怕违背了老师的本意。”老子拍了一下巴掌:“对,做学问就得善于提问,说话就得有根据。按照顺序排下来,本章的‘言之宗’是《周易》的泰(文示)卦,你看卦象……”说着画了个地天卦符:“这三个阴爻在天卦之上,象征三界神灵,句子中的‘之’就是描写这三个阴爻代表的神灵之状。人们都在崇拜上苍,祭祀神灵,可谁又见过神灵的形状?谁又听到过神灵的声音?谁又抚摸到过神灵的躯体?”(注:本句通行本为“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据帛书本改。)◎此三者不可致计,故(纟君)而为一。“这三种状况都没法去考察,所以把它们合而为一。我想这个‘一’应该是神灵了。”(注:通行本“计”写为“诘”,“糹君”写为“混”,据帛书本改。计,考察之意。“糹君”拧合为主绳。)◎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尹喜:“一者,指神灵的作用。谬是谬误。忽是轻慢。崇尚神灵,它会使统治者执政不至于谬误;他会使下面人待人接物不会轻慢。神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老子:“神灵到底起多大的直接作用,我们不知道,但敬畏神灵是一种信仰,是潜伏在人的内心一颗道德规范的种子,他只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作用,而从不束缚人的思想。我说的‘上’和‘下’,他们有一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不处于这种垂直关系的人们怎么去融合在一个社会中呢?那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神灵。‘一者’,就是这个神灵。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是一盘散沙,永远不会合为一体。”(注:通行本本句为:“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据汉帛本改。)◎绳绳不可名⑹,复归于无物。尹喜:“绳绳是什么意思?”老子:“把几股线拧在一起就是绳。把不可见、不可听、不可触摸的神灵归纳为一个有形之物即为绳。绳绳,对神灵你有你的解释,我有我的解释,各有不同,就是绳绳。同样一物,名称多了,也就没有名了。”“为什么又‘复归于无物’了呢?”老子严肃地说:“神灵就是神灵,本身就是虚空的,你把他装到心里就行了,如果你把他当作实物去崇拜,就变成心魔了。就像圣人,你知道圣人的功绩就行了,圣人只是个标签,不代表真理。勇于去改变圣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圣人。如果你把圣人当作实物去参拜,你再有才,也是圣人的傀儡,世界上也就不会再有圣人了,你的世界也就不会再前进了。所以敬神的最高境界是把神灵归于无物,把圣人归于无体。”◎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尹喜道:“这就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这就叫没有状态的形状,没有实体的形象。这就叫朦朦胧胧仿佛存在,而又不去惦念他、仿照他。”◎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尹喜:“我想迎见他,却看不到他的面目;想追随他,却寻找不到他的痕迹。为什么看不见呢?”老子说:“真正的圣君在于开万世之基业;真正的圣人意在开发人的心智。他不愿让人正面撞见,真正面撞见的话,他可能就不这么伟大了;他也不愿让人追随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你用他的思想治理当下,恐怕会辱没了他的精神。”◎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尹喜说:“听老师对前文的解释,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要用今天的治国理论,来管理今天的复杂事务。了解到的古人用神灵统治的起始,这只能叫做治国之道的源头而已。我想,真正的圣人应该出现在当下,而非在远古。那些打古圣人旗号的人,无非在推销自己的玩意儿罢了。”(注:通行本为“执古之道”,据汉帛本改。古和今的意思是相反的,用“今”方符合全章之意。纪:头绪。)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eyX6g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