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难民营走进全球最大难民营:每年诞生7000名婴儿,从此终生是难民

难民营,专门为因自然灾害、战争以及贫困造成的无家可归者而设,通常情况下属于临时性营地,只能暂时满足难民的过渡所需。但全球最大的难民营却持续存在30年,并且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甚至巅峰期达到50万人之多,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19
原标题:走进全球最大难民营:每年诞生7000名婴儿,从此终生是难民难民营,专门为因自然灾害、战争以及贫困造成的无家可归者而设,通常情况下属于临时性营地,只能暂时满足难民的过渡所需。但全球最大的难民营却持续存在30年,并且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甚至巅峰期达到50万人之多,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1986年,索马里内战爆发。在美国、埃塞俄比亚等国介入下,内战迅速转变为地区性冲突,从而导致索马里数百万人流离失所。1988年,第一批索马里难民越过边界徒步100公里来到肯尼亚的达达阿布镇,这是个因干旱而被废弃的游牧小镇,肯尼亚人对索马里难民来到达达阿布并不反对,甚至还期待难民们能改变这个废弃小镇的未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让肯尼亚政府措手不及:索马里内战持续打到2018年的今天还没完全结束,其国内难民以倍增的数量向周边国家迁徙,肯尼亚丝毫不设防线的达达阿布镇被当成“最佳”暂居点广受青睐,前三年就超过了十万人之多。人多问题也多,肯尼亚政府为防止土地沙化、花费数百万美元种下的林木也被砍伐用作搭建临时住所,各种传染疫病也接踵而至。1992年联合国介入,联合十多个国际组织的资源修建了Dagahaley、Hagadera与Ifo三个难民营。接到联合国设计难民营的委托时,德国知名建筑设计师Werner当场落泪,马上接下“人生中最不愿接的工作”。令Werner意外的是,原设计容纳90000人的三个难民营很快就人满为患,2011年索马里遭遇大旱再度导致13万难民涌入达达阿布,好在挪威政府及时出钱出力又援建了Ifo2和Kambioos两个营地。自此,全球最大难民营诞生,巅峰期7万帐篷共居住了50万难民,其中97%来自邻国索马里。联合国成立难民专员办事处常驻达达阿布,为难民提供帐篷衣物等物资配发;肯尼亚政府则负责登记与交通等资源;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负责口粮分配;无国界医生组织提供医疗服务;国际红十字会维护卫生设施以及淡水供应,其中仅厕所就建了8000个。达达阿布难民营的规模之大、扩张之快,出乎所有国家与组织的意料之外,以至于现如今跟城市比起来都毫不逊色,甚至在人口密度、设施集中,甚至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数据,都远远超过世界上大多数中小型城市。这里有商店、诊所、学校、车站、警局等城市必备的一切公共设施,连墓地、太阳能发电站和教堂、清真寺都有。但达达阿布并没有摆脱缺水的困境,这也让几十万难民将达达阿布形容为“能看到阳光的地狱”,国际红十字会把能挖井的地方都挖了个遍,还是无法缓解达达阿布的饮用水紧缺状态,在欧美以及中日等十多个国家救援队入驻后才堪堪保证人均最低淡水供应量。另一大困境是教育,根据达达阿布难民营公布的数据显示:5个营地的难民数量会随着周边各国的局势而不断变化,比如2011年共收容49.7万人,2014年肯尼亚政府遣返大量难民回索马里时降至24.9万人,但随着索马里旱季欠收又回升至31万人......唯一不变的是自始自终只有一所中学,并且是联合国为培训营地管理人员而设,这对于每年出生7000个新生儿的达达阿布而言,等同于零教育资源。几乎所有新生儿都伴随着各种疾病降生,在这里出生的成年难民也几乎都是文盲,也就是说,在没有具体解决方案出来之前,他们终生都是没有合法身份、不享受任何医疗、教育福利的难民。几十万人的吃住用要花多少钱?很多人都认为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实际上的人均消费低到难以置信。以一个帐篷(户)居住4个人为例,早期的达达阿布共搭建了7万多个大小不同的帐篷,也就是住宿方面的消费大约是人均20美元,2015年开始大量改建城市住房后仍有近十万人住在帐篷中。​由于人数大大超出各个组织的承受能力,由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调拨来的谷豆类粮油,常常因各种因素拖延长达半个月才能进入口粮配给阶段,再优先分发给儿童、残疾人后才轮到普通难民。但哪怕如此艰难,每个人得到的粮食也仅够填饱肚子,大约每天每人0.7美元的支出。而这期间的半个月也叫“黑色15天”,各种偷抢频发甚至流血事件都寻常至极。祖国强则人民强,望珍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2o2gw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