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修建襄渝铁路的记忆

修建襄渝铁路的记忆 李润孙 1969年3月,63团从援越抗美战场回国后,来到湖北省谷城县石花街,归还原13师建制,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师部驻谷城,团部驻石花街,我们8连驻在距石花街5公里的幸福之家大队,全连住在离公路40多米的一个大队仓库里
原标题:修建襄渝铁路的记忆修建襄渝铁路的记忆李润孙1969年3月,63团从援越抗美战场回国后,来到湖北省谷城县石花街,归还原13师建制,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师部驻谷城,团部驻石花街,我们8连驻在距石花街5公里的幸福之家大队,全连住在离公路40多米的一个大队仓库里,这条公路是谷城通往十堰市的干线,每逢天晴汽车一过,便尘土飞扬。部队回国时,正值中苏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中苏边境局势紧张。因此,部队立即进行战备教育,随时作好防止苏联入侵的准备。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部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宣传、贯彻“九大”精神,连里还从各班抽调骨干,分别到附近的农村,向贫下中农宣传“九大”精神。与此同时,部队对历时3年半的援越抗美斗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在历时两个月的战备、总结和学习、宣传、贯彻“九大”精神后,接着进行修建襄渝铁路的动员工作。襄渝铁路东从湖北襄樊,西抵四川重庆,全长916公里。它的东端与汉(武汉)丹(丹江)、焦(焦作)枝(枝城)铁路衔接,中段泾阳(阳平关)安(安康)铁路与宝成铁路相通,西端与成渝、川黔两条铁路及长江相连,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又一条交通干线。修建襄渝铁路是根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是修建大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的一场政治仗,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为此,铁路兵先后抽调8个师又8个团,解放军指战员同湖北、陕西、四川等地的59万兵民一起,一共83万大军日夜奋战在修建襄渝铁路的第一线。5月,我们连开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修建去工地的简易公路。6月,我因患阑尾炎病,到石花街卫生队住院治疗。出院不久,8连便搬到山后的安乐生产队,接受修建中桥的任务。8月中旬,连里确定我回家探亲,当时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是参军4年多来第一次探亲。当8月17日我抵达家里时,看到我日夜思念的母亲在晒谷坪上忙碌,便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娘,母亲愣了一下,认出是我,便放下手里的活,我急步奔向母亲,紧紧拉着娘的手,母亲仔细地打量着我,眼里溢出幸福的泪花。看到母亲虽然比先前更加苍老,仍是那样的瘦弱,因病致使右腿有点瘸,但精神尚好,我也非常高兴。探亲返队后,即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去。为了加快襄渝铁路的修建速度,铁路沿线各县组织民兵师,配合部队参加铁路建设。为此,团里抽调人员分别到民兵师的各级组织,担任领导工作。8连抽调我和聂炳生、沈福春、伍生来、关有芳等10人,分别到石花区殷畈公社组成的4个民兵连,担任副连长。我和关有芳分在伍中大队民兵连(关是68年的湖北兵,因病在我退伍时才去民兵连)。10月初,营里组织去民兵连的同志举办学习班,学习政策,明确任务和职责。我们的任务,是组织和协调与民兵的关系,进行技术指导,掌握工程进度和质量,对民兵出勤进行考核考评(民兵按出勤的天数从部队领取一定的工资)。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后,我于10月29日正式搬住民兵连,与民兵们同吃同住,并肩战斗在襄渝铁路建设工地上。伍中民兵连(13连)共105人,指导员王心顺是大队革委会主任,时年48岁,是一位厚道的长者。连长李发德36岁,精明强干。伍中民兵连的任务是,从331公桩+43.75米至331公桩+87米,共43.25米长,总方11565立方米。其中:挖方4682立方米,普通土482立方米,次坚石4200立方米,其余是填方。离开连队和战友,独自一人去民兵连工作,面对新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感到责任重大。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首先与民兵连指导员、连长一道,分析任务,明确责任,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接着,我把部队的有关组织纪律和作风,制定成规章制度,纳入考勤考核的内容,并认真检查落实,严格遵照执行。这对于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无政府主义状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紧紧抓住工作重点,主要是从施工的进度、雷管的领取、使用和保管制度,这项工作由民兵副连长、复退军人王安军负责。放炮和排除哑炮我亲自在场,确保万无一失。四是与民兵们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困难,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与他们融为一体。五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和作风影响和推动民兵干部,带动民兵。由于自己的高度责任心和上述的有效措施,因而民兵13连的各项工作都很出色,民兵团开展了两次评比活动,流动红旗一直落户在13连。同时,我与民兵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因牵挂多病的老母,迫切地向连首长请求退伍。1970年元月8日,正和民兵们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接到连里的通知,返回连队,参加退伍老兵学习班,当时心潮激荡,既归家心切,又留恋着部队和战友,当晚便写了一首《退伍有感》的诗:沐浴暖阳居残雪,闻讯还乡过春节。心潮澎湃似火热,前途何往欲待越。第二天,在交接完工作后(交给关有芳战友),便回到连队。临别时,民兵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那难舍难分、热泪盈眶的情景,令我感动不已。在民兵连虽然只是短暂的两个多月,但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地去开展工作,对我的组织能力、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是一次难得的磨练机会,它为我今后的工作历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018年9月24日责编:严京平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G44Jd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