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题材有英雄题材纪录片难做?看《决战兰州》如何从“幸存者”视角回望历史

怎样把英雄题材纪录片做得生动又深刻?《决战兰州》把老兵亲身经历的讲述和专家学者对历史的系统解读结合起来,再现了一幅为新中国诞生献出过青春或生命的“英雄群像”。 “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不要让英雄
原标题:英雄题材纪录片难做?看《决战兰州》如何从“幸存者”视角回望历史怎样把英雄题材纪录片做得生动又深刻?《决战兰州》把老兵亲身经历的讲述和专家学者对历史的系统解读结合起来,再现了一幅为新中国诞生献出过青春或生命的“英雄群像”。“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纵观历史长河,无数英雄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7月8日,英雄战争题材纪录片《决战兰州》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开播。该片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以典型事例、人物、故事为线索,通过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回忆和学者专家对历史档案的解读,全面、系统、深刻地解读兰州战役,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地区同西北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解放兰州辉煌时刻。《决战兰州》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兰州广播电视台、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宣传部、中共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宣传部、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联合制作出品。7月9日《决战兰州》“惊城”篇首播,收视率为0.78,收视份额为3.04。7月10日“攻坚”篇收视率达0.79,收视份额也上涨到了3.25,位列全国同时段专题收视第一,超过同时段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杀”回沈家岭何志瑛:喂?身体怎么样?咱们预计“杀”到那个地方(沈家岭),你去不去呀?陈明德:好,咱们一起去啊,好,再见。王文贵:8(月)26(日),好!王有亮:好,好。李振朝:好,知道啦。李振朝老伴儿:去得了吗?那么大岁数了,别去了吧?白占彪:88(岁)啦。何志瑛:不死就见吧。临近夏季8月,离休将军何志瑛到处联络,希望召集战友再上决战兰州的主要战场沈家岭,去那里缅怀一下牺牲的战友。一个简单的提议,有支持有反对,支持者认为随着年华逝去,再不去看看就没有机会了。反对者则认为那里留下了太多悲伤记忆,去了触景生情担心受不了。随着上山事件的发酵,当年的战争场景一幕幕地走到了我们面前……新中国成立前夕,地处中国大陆中心位置的兰州,一场决定西北大陆乃至影响国共两党命运的决战在这里拉开帷幕。奉命进军兰州的是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谁也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究竟是怎样一场恶战……1949年8月25凌晨,总攻的军号还未吹响,突发意外愕然引爆战端,大战如暴风骤雨般地全面打响了。“他牺牲了,他牺牲了,他也牺牲了,这一个也牺牲了,还有好多人牺牲了,我都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了,现在想起来,很怀念他们……”片子的开场,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6军第17师第50团作战参谋的王有亮说完这句话便陷入了沉思。“沈家岭,那可是我们一辈子难忘的地方,是场恶仗啊。”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第30团作战参谋李振朝回忆说。至8月26日兰州全市解放,激烈的攻坚战斗进行了6天6夜。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各参战部队共有800余人荣立战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为兰州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大战过后,本该欢呼的场景却没有出现,看着朝夕相处的亲密战友在一只脚已经跨进新中国大门的那一刻,一个个倒下,他们悲伤至极。对于重回沈家岭阵地的邀约,这些近百岁的老兵,很多都因年迈体弱或重病缠身无法赴约,但无论能否回到魂牵梦绕的阵地,老兵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这个郑重的邀约。在致敬中回望历史战争电影,我们看过很多。但对于战争的残酷,任何影视改编,都不如纪录片来得直接。近日,总局印发通知鼓励各机构创作以英雄烈士事迹为题材、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的相关作品。《决战兰州》紧扣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的主旨,以客观公正的视角讲述解放战争。在唤起老兵心底记忆的铺陈中,《决战兰州》试图打造一部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战争纪录片,探究人民军队的制胜密码。进攻受挫,是轻敌还是另有隐情?守军嚣张,是地理优势还是战术高超?危局关头,解放军靠什么才能力挽狂澜?硝烟散去,战争给参战官兵留下了怎样的人生痛点?为真实再现国共两党兰州决战的战争图景,《决战兰州》摄制组从全球视野,挖掘相关联的域内域外历史档案,聆听历史学者、战争专家的精密研究,考证参战双方提供的每一个战场细节,全程用参战老兵再上昔日战场作为故事的行动线,运用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完成历史与今天的对话。《决战兰州》中的解说并非简单的重叙过去历史的大事记,也未过于聚焦个人命运,而是将历史与人物相融合,其中不乏战争历史的大氛围,又有真实人物的故事与情感细节。考虑到节目的故事性和传播度,节目引入了更多老兵亲身经历的讲述,放大细节和人物情感,在一个个真实故事中还原当年战争的原貌。“沈家岭主峰,炮弹就在这里打开的。”“王学礼牺牲在那个方向,李锡贵牺牲在这个方向。”……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近百年来不懈奋斗伟大历程、可歌可泣英雄史诗的缩影和代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决战兰州》中,这些英雄重回阵地,而这片土地也见证和记录着他们不朽的功勋。老战士们的同期声、历史专家学者的解读,配合着当年战争的场面,一个个英雄故事和战事情景细节跃然于荧屏之上,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中逐步将当年的历史现场推向高潮。走近英雄的内心世界真实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事实比虚构更有击中人心的力量。通过与老兵们对话和对历史档案的梳理,《决战兰州》以老兵们的口述回忆为线索,近距离走近了历史,走近了战争,走近了那些英雄的内心世界。距离当年那场战斗已经过去了近70年,岁月犹如砂砾,将这些青春勃发的沙场勇士磨成了耄耋老兵,时光越久,那些身边倒下战友的样子愈发清晰。当他们慢慢老去,记忆留下了生命最绚丽的华章。95岁患有脑淤血后遗症的王立功大脑严重萎缩,对日常事务经常性遗忘,甚至连刚刚吃过早饭都不记得,却清晰的记着沈家岭一战的具体日期;88岁的白占彪听力严重受损,日常沟通根本无法听清对方的话语,但当年的炮声却依稀在他耳前;92岁的张鸿斌视力严重衰退,而他贴身携带的那张在兰州战役后拍下的军装照,即便再小,也早已烙印在他的心中。“我们能活下来,我都感到很幸福。”回忆起那些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有的牺牲,有的离世,张鸿斌不禁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虽年事已高,年华逝去,曾经自己身受的累累伤痕在老兵眼里不过是云淡风轻,而那些并肩作战战友的牺牲,却是更大的痛点。“我是一野2兵团第11师31团,何志瑛。”“30团,作战参谋李振朝。”“32团,测绘员,杨兴龙。”“31团,作战参谋,陈明德。”“33团,部队卫生员,王文贵。”“我们幸存的五个战友来看你们。敬礼!”耄耋老兵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如愿走上沈家岭。五位幸存的老战友踏上曾经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为兰州流血牺牲的英雄洒下一杯杯白酒和满腔温热的敬意。而在一声声深情的呼唤背后,是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战场传奇。那些年那些人,用青春热血,换来了今天强大的中国。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不管从内容、艺术手法还是其所承载的价值意义,战争题材纪录片在和平年代依旧具有独特的魅力。《决战兰州》不仅通过多元的手法再现了当年兰州战役的真相,更刻画了一幅生动的英雄群像。它令新时代下的更多年轻人了解并记住,在那场国共生死大决战中,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他们为新中国诞生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作者:魏章编辑:江勇张榆泽【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PnJ6l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