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错误的故事公文中常见的十三种语言表达错误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公文写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多种语言上的表达错误,本文经过汇总,将从浅入深,把常遇到的十三种易错类型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 1.语不对体。就是说公文的用语不符合公文的语体要求。公文语体以实用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他的语体风格是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公文写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多种语言上的表达错误,本文经过汇总,将从浅入深,把常遇到的十三种易错类型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1.语不对体。就是说公文的用语不符合公文的语体要求。公文语体以实用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他的语体风格是:平实、简明、庄重。如果用语不符合上述要求,即属“语不对体”。比如写某一位领导同志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时:“在XXX每一户村民家中都留下了厚重的背影”;写某一位模范人物的高尚品格时:“他的风格之高过喜马拉雅山,精神之美美过桂林山水”;叙述某一干部的基本情况时:“张某某,他的媳妇叫王某某,他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均属语不对体。前两点均属文艺用语,显得不平实;后一点,使用了一些口语,又欠庄重。2.滥用文学语言公文的叙述用语十分精确,与叙述对象的实际情况应保持严格一致,因此,文学艺术用语不可用,否则,即属滥用文学语言。比如一份反映公路上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简报,在谈到事故发生当时情形时写到:“……卡车翻下公路边的河沟内,如坠万丈深渊……车内鬼哭狼嚎,滚作一团。”这里的“如坠万丈深渊”、“鬼哭狼嚎”均属文学用语,放在公文中有失准确。3.语言违反逻辑公文的论述用语要遵守逻辑规则。例如在一篇公文中,先提出“对挥霍公款大吃大喝、屡教不改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并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一论题是正确的,但文中又说:“……对少数检查态度较好的,可不必再承担经济上的责任”,前后矛盾,违背了逻辑。4.说明文字不合事物特性公文中使用说明文字说明某一事物特性时,表达的不准确。如有一份文件说,“某某乡实行生产承包第一年,粮食比任何一年都高。”“任何一年”的讲法按理既包含过去、也包含将来,实际文件讲的是过去,由于缺乏“过去”两字,所以不合所表述的事物特性。5.字的错用。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可能会遇到因疏忽大意、马虎从事或不懂乱用,而把一些含有别义的字用在本义上。从而引出一些麻烦。如某个单位发出的请柬,把“莅临现场指导”的“莅”字印成了“泣”字,意思就完全变了,令人啼笑皆非。又如XX国政府办公厅,把总统写给XX组织的信中的“今天我们不提出XXX国加入XX组织这一问题”中的“不”字漏掉,险些造成影响整个国际形势稳定的错误。再如一位伟人在健在的时候,其老家门上挂着一块木匾,写着“某某某同志故居”七个打字,这个故字就用的不正确,因为“故”字包含了“过去”和“去世”两种意思,如果改成“旧”字,就比较合适。6.滥用汉字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为必备品,这就造成很多人对汉字的认识已经模糊,在平常交流和写作中,出现滥用汉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该简化的不简化。如果把一些可以简化的字仍写成比较老的字,就有可能引起交流或写作上的理解困难。(2)繁简并用。同上,如果在交流或写作中,繁体和简体交替使用,尤其是在公文中,将会引起理解上的不适,并且显得不庄重。(3)不该简化的乱简。例如,在平常交流中,有些人习惯把“整”字简写成“大”字下面加个“正”,尤其是出现在公文中,就会贻笑大方了。(4)滥造字。如把“零售”写成“另售”,如果用在公文中,不仅会造成理解错误,更可能会让这种错误传播下去,从而引发公众的疑问。7.滥用标点符号公文写作中,错用标点符号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我举几个例子:(1)严禁中外记者利用采访,进行教唆,煽动性宣传报道。就应该把“采访”后面的逗号去掉,把“教唆”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2)通过这件事,我们深深体会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体会到……重要性”是动宾关系,结合紧密,语气连贯,因此不应在“体会到”后用冒号。除了这种错误外,有的一篇数百字的公文,从头到尾只在末尾处有一个句号,其余全是逗号,俗称“一逗到底”,这也是公文写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开始这篇之前,我先就上一篇中的错误类型说两个例子,大家可以找一下哪里出现了错误:例一:一、二十字,二、三十年代,五、六千字,七八十岁等等。例二:经营项目:混沌、饺子、面条……等等。然后,我们接着前两篇往下说:8.概念不准确主要是说,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概念有错误。如一份简报的标题是《XX酒店在整顿中,解决“漏水”问题立见成效》,“漏水”这个概念令人费解,后经询问,才知道是指浪费、私拿公物。又如一份简报《农村卖粮高潮,电视机销路激增》,“销路”这个词语就不如“销量”合适。再如一份报告中“某某地区有一家夫妻老婆店……”夫妻包括夫、妻双方,再出现“老婆”这个词语,就有概念重复的错误。9.并列概念重复交叉这是指在公文写作中,并列的概念相互进行交叉,这是违背逻辑要求的。如:“在春节期间,要努力搞好水运、海运、空运、陆运、铁路运输……”这段话,就出现了交叉现象,“水运”中含“海运”,“陆运”中又包括“铁路运输”。10.引用成语名句不当在公文写作中,如果对引用的成语名句理解不清或文字错误,那么就宁可不要引用,以防出现反面效果。如我们经常用的“再接再励”一词,它实为“再接再砺”之误。再接再砺是个成语,起源于唐朝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其中接为交战,砺为磨砺,现引申为一次又一次努力。在古语中,砺和厉可通用,所以再接再砺也可以写作再接再厉。而励有劝勉之意,尽管其与再接再砺的引申义有想通之处,却与其成语本意相差甚远。11.词义的误用主要是说在公文写作中对词汇意义的误用,如“最近以来,职工在上班时间里,很少有人干私活的现象发生。”期间是个大概念,用在这里不妥,应当用时间这个小概念。12.语句结构上常见错误(1)句子成分搭配不当。(2)语句位置颠倒。(3)语句成分残缺。(4)语言结构混乱。(5)指代不明。(6)用语重复累赘。13.文句冗长就是说在公文中,能简练就简练,不要多余,累赘的语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X4o46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