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胡杨画派开创者——张介宇胡杨艺术

张介宇,胡杨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胡杨礼赞书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胡杨礼赞创作者、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岭南大师黎雄才入室弟子。 其作品《万壑松云》被中南海悬挂收藏,《长青图》被毛主席
原标题:胡杨画派开创者——张介宇胡杨艺术张介宇,胡杨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胡杨礼赞书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胡杨礼赞创作者、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岭南大师黎雄才入室弟子。其作品《万壑松云》被中南海悬挂收藏,《长青图》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并且三次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作品:《洗涤万壑无纤尘》(2010年)、《幽谷飞流图》(2011年)、《胡杨礼赞》(2015年)。出版著作有《张介宇画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名家——张介宇精品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胡杨礼赞(长卷)》(人民美术出版社)、《张介宇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张介宇作品《胡杨礼赞》,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巨幅《胡杨礼赞》2015年6月350x1000cm胡杨,是大自然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干旱荒漠地带的一种奇特乔木,是第三纪残余的原始树种。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被植物学家誉为古代树种的“活化石”。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胡杨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国家。主要生长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和陕西等省区,以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流域和内蒙古、甘肃的额济纳河流域为最多。大漠英雄95cmx177cm2011年(西北民航贵宾厅悬挂)千百年来,胡杨用不屈不挠的身躯阻挡了沙暴对绿洲的侵袭,保护着荒漠地区的生态,组成一条不没的绿色长城,维系着链接了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古代文明的“丝绸之路”,构筑了胡杨与生命的永恒主题。作者仰慕胡杨,经历艰辛,冒随时会被沙暴淹没的生命危险,数次深入其地,留恋忘返。不到荒漠不知胡杨之壮美,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大漠之行138cmx70cm2009年它们生长在最恶劣、最残酷的环境中,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干旱。在砾石粗沙的特殊地貌中,夏季,生机盎然,绿冠遮天。秋天,金黄璀璨,辉煌无边。如一群群身裹铁甲的战士,威风凛凛地守卫着祖先传下来的这块沙地。古木驼铃200cmx500cm2011年(与刘大为合作)千万年了,变的是历史风云,不变的是它们的英姿!他们不像水地的乔木,尽在树冠上做文章,它们尽量用有限的水分和养料发育躯干,而坚决收束顶梢,减少枝叶。它巨大的树桩有三五壮汉不能合抱,粗砺的树皮是一种铸铁的质地,古老的裂缝可以轻易地放进一只手掌。而瘦枝窄叶难以诠释它的生命。塞北的砍头柳有它的形象,却没有它的风骨,岭南的古榕树有它的气势,却没有它的坚毅。说是地理的养育,可它的根下有沙而无土。说是气候的造化,可这里炎热的气温高达摄氏七十度,寒冷时又低到零下三十多度,年降雨量仅百十毫米,有时竟连年无雨。胡杨林赞—生生不息20cmx480cm2012年(西北民航贵宾楼收藏悬挂)这就是它的家园,它长大了3千年不死!为了抗御狂风,它的枝杈在连接主干的地方长成一个大包,仿佛一圈强力的焊接点;为了躲避沙暴,它的顶梢决不往高处去,三米五米之处就横向分散;为了对付干旱,它只允许主干上的第一茬枝叶秉承遗传率性生长,这是比国槐叶稍大的带齿的小掌,往下就长成柳叶状,以减少水分蒸发;为了寻找水分,它的根系发达,须根可以延伸到百米之外,为了种族延续,它们互相掩护绵延成片;它们枝干里富含碱质,虫子就不来打洞,它们树皮粗厚野骆驼也不啮咬。它用它的身躯无私的供养着这里的人们,修筑城墙烽火台的基地、盖房建屋、运输车、打渔船,甚至日常用具盆、碗、杯等,都是用胡杨制成,取暖做饭也离不开胡杨。人们生以胡杨为计,死与胡杨为伴,生死相依,息息相关。礼赞胡杨95cmx177cm2009年它死了千年不倒。尖锐的沙漠铁锉一般刮磨着它的身躯,油盆似的大日头,当顶一股热炎浇下来,西伯利亚的寒流,狼牙虎爪般又咬又撕,它的皮一块一块揭掉,枝被一节一节折断,根被一条一条的抽出,它赖以挺立的沙漠被一层一层掘走……终于它倒下来了,不屈的枝杈怒指天空,翘起的主根如烈士僵硬的腿骨。在胡杨林写生它倒了,而千年不朽。一棵棵胡杨倒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像折戟的泰坦尼克号,如冲天的火炬,似苍龙腾跃,虬蟠狂舞……古战场的悲壮气氛弥漫天地间。没有刺刀,没有血、没有坦克,但地上布满弹坑,树桩上横斜着刀斩的白茬。胡杨以它凝固的生命保存3千年的生存档案,英雄姿势永恒于天地。它铁的木质是历史,密集的年轮是朝代,某一年塔里木河断流,某一年雪水丰沛,年轮的圆圈是气象史的连续等高曲线。云可以流散,沙可以移动,山可以沉降,地极可以不固定,但死了的胡杨用其惨白的骨架以历史老人的哲思永远重复一个声音:永远的是家园,不变的是信念!创作《胡杨礼赞》胡杨不屈不饶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灵魂,我为它不眠,为它忘食,将自己的生命与它千缠万绕地交织在一起,熔铸在一块。无数个晨晓夜昏,年复一年地似水流过,我与胡杨难解难分,同语共舞。我用自己手中的毛笔,尽情地挥洒、喷涌般地宣泄,用满腔的激情讴歌它、赞美它!旨在向人们呐喊:保护胡杨!挽救胡杨就是挽救生命,挽救自然,挽救人类自己!胡杨精神千古!胡杨风骨沧桑岁月洪荒英雄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这幅长达70多米的巨幅长卷《胡杨礼赞》:巨幅长卷《胡杨礼赞》,是由近70岁的著名画家张介宇耗时5年、1800个日夜精心创作的,总长71米,高达2.3米,新中国国徽设计者张仃为画作题词《胡杨礼赞》。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之为英雄树。由于它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以及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地生存,如今胡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和载体。张介宇是当代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也是第一位为胡杨立传的画家。早在2004年,张介宇深为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决心投身于以绘画艺术为其歌颂赞美。他历经5年时间,访遍胡杨在中国西部的踪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这卷巨幅《胡杨礼赞》画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z7oOw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