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什么样的朋友圈成就什么样的你

Oct. 27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切记:千万别把朋友圈看成万能的社交工具。 作者 | 谭天 来源 | 谭天论道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了一篇文章《发现没,给你朋友圈点赞的人越来越少了》,文中写道:朋友圈中
原标题:什么样的朋友圈成就什么样的你Oct.27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切记:千万别把朋友圈看成万能的社交工具。作者|谭天来源|谭天论道最近在朋友圈里看了一篇文章《发现没,给你朋友圈点赞的人越来越少了》,文中写道:朋友圈中,没有朋友。朋友圈早已不是熟人社交,而是陌生人的江湖。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开始时的朋友圈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基于熟人的社交关系,一种强关系。朋友圈虽然已不只是熟人社交,但也不一定成为陌生人的江湖。这要看你怎么定位和管理了。现在有不少人沉迷于微信,长时间陷在朋友圈里不能自拔。最近,越来越多朋友关闭了朋友圈,但仍然有许多人跟朋友圈不离不弃,比如偶。那么,朋友圈到底是祸?是福?还真不是能够简单回答的,这要细说一下。一、逃离朋友圈微信朋友圈,是腾讯微信内设置的一个社交功能,这种基于熟人强关系的社交连接曾经给我们多大的惊喜啊,它可以让你的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朋友24小时都在你身边。然而,好景不长,这个私密空间慢慢变成了公共广场:于是,贴广告的哥们进来了,晒图卖萌的多起来了,闺密开始做起了微商,你总不能袖手旁观吧?今天我帮她转发一下,明天她帮我推一小广告,大家一起来祸害朋友圈吧!朋友圈陷入到“羡慕别人”和“处心积虑让别人羡慕”的荒谬境地,一个人逼格有多高取决于他在朋友圈里的表现。然而,朋友圈的诱惑实在太大,它成功地在手机上搭建当下中国人最大的社交圈,它极大地满足国人对信息和社交的需求。过去找人要找号码打电话,现在手指轻轻一碰就行。我早已不看报纸电视,现在新闻客户端也不常看,但每遇重要新闻一定不会漏掉,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我的朋友一定会传到朋友圈。如果你的朋友圈朋友多又好,那么他们会分享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内容,加上频繁的互动会让你时刻离不开它。上课要看它,走路要看它,睡前还要再看一看它。许多人患上了朋友圈依赖症,我有一重症患者的研究生,三令五申难以戒瘾,开会我把她的手机拿过来,但稍不留意她又偷偷拿回去。朋友圈给我们带来许多社会资源,但朋友圈也浪费我们太多时间,长久的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真的好吗?那么,朋友圈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其实,朋友圈只是一个社交工具,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你如何管理和使用你的朋友圈。二、我该拉黑谁?如今各种社交场合,不用派名片了,互相扫一扫微信吧。而由于微信的连接功能,即刻就会进入你的朋友圈。但是这些萍水相逢、一面之缘的“朋友”真是值得深度交往吗?于是,有些人拒绝加微信,但更多的人碍于情面不得不加,但并不没有添加到朋友圈,有的转身就把它删除。交流是要对等的,一吊丝要加一大佬的微信,要进他的朋友圈,这可能吗?人以群分,朋友圈是一种圈子文化,圈里圈外形成一定的社交层级,总是地位层次、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人才能呆在一起。一个人要进入某个朋友圈就必须拥有与这个朋友圈相匹配的个人社会资本。为了避免尴尬,我建议你也别随便加别人,要么被当面拒绝下不来台,要么转身他把你拉黑。否则即使你侥幸进入也会被冷落,还会面临被拉黑的窘迫。有些人把朋友圈当作工作群,各种推广各种业务,这些都是朋友圈“毒药”,难道你愿意他们把你宝贵的休闲余暇都侵占了吗?有人甚至把论坛的直播拉进朋友圈,甚至美其文:“朋友圈直播”是中国传播学的新趋势,真是细思极恐。我认为朋友圈是一个相对轻松的私人空间,许多人不想让工作过多打扰自己的私生活,尤其是新闻直播这种长时间的强侵入。朋友圈与公众号、微信群的功能定位是不同的。相比之下,休闲有趣益智的美图好文微视较易分享到朋友圈。朋友圈已成为重要的社交领地,但许多人已把一些硬接入拉黑,有些人甚至不堪其而关闭朋友圈。我对进入朋友圈的朋友是谨慎选择的,我有三个原则:一是熟人,一般要见过面;二是对等,这样我们可以分享彼此需要的东西;三是有趣的人,他(她)能给我带来高品质的愉悦。我把一些一味晒美食的小朋友踢出去,也把一些端着的领导,不交流的学者请出去。为了不让你的朋友圈陷入无聊与嘈杂,守护你手机上的精神家园吧!为了提高我的朋友圈信息共享的效度,我不仅把一些太闹的朋友拉黑,也把一些“潜伏特务”拉黑,缺乏共享就没必要呆在里面,当然我会把他存在通讯录里。为了对等交流,不要怕得罪人,何况大多数所谓“朋友”也只是萍水相逢。如何让朋友圈成为你工作的帮手,学习的窗口,社交的人脉,不断的整理和优化朋友圈就成为你的重要功课。三、优化朋友圈有朋友表示,毕竟朋友圈是个比较封闭的圈子。除非黏度非常高的文章,可以很快在朋友圈里传播。现在我朋友们转发的文章,一般我都没空去打开看。最多看看他们前面写的推荐的话。不同的人对自己的朋友圈定位也不一样,有的侧重于工作学习,有的偏爱生活娱乐。重要的是要区分朋友圈与微信群、微博的功能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切记:千万别把朋友圈看成万能的社交工具。诚然,朋友圈应是我们社交活动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所以说要用心打理和呵护。朋友圈管理有很多方法,有的将朋友分组管理,有的不定期整理一下,有的朋友选择不让他看,有的选择不看他,而我则选择分类管理。一般来说进入我朋友圈的人大致有三类:一类是至亲好友,是基于亲情和友情的维系;一类是工作和学习上经常联系的同事、同行和师生,是基于业缘的交流需求;一类是各式各样的朋友,他可能不是你的行业或领域,但能满足你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我优化朋友圈的原则是,对等交流,分享有度。经过精心选择进来的朋友基本上是可以平等交流,因为大致属于同一层次。分享应该是朋友圈的活力所在,有的朋友是只默默的看不发言,对于此类只索取不付出的潜水者我是不欢迎的。有的领导只管秀他的,不交流不互动的我也不欢迎。有的朋友遇到喜事过于兴奋,成为发图狂魔,此时我要黑一下他,提醒这位朋友要注意一下别人的感受。有一段时间,我的几个研究生生了小孩,整天晒娃,而且往往一晒就是一大串,由此我不得不把她们关了禁闭(选择不看她),等她们恢复理智之后再恢复。新朋老友来相会,朋友圈有进有出,这让我想起老毛的一段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如若不然,还是散了好,您说呢?最后我还要说,使用朋友圈要有节制,不是你服务朋友圈,而是朋友圈服务你。要让朋友圈更好的帮你,还是想办法管好它优化它,您有什么妙招,分享一下吧!—THEEND—☀本文选自谭天论道(ID:jnunewmedia),灼见经授权发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aBEx6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