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安天富书法作品欣赏

安天富肖像速写 2018年8月21日 徐之腾写于贵州铜仁云上教育 安天富,男,字仪璇,号艮堂、可可斋。汉族, 1966年9月生于贵州思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楷
原标题:安天富书法作品欣赏安天富肖像速写2018年8月21日徐之腾写于贵州铜仁云上教育安天富,男,字仪璇,号艮堂、可可斋。汉族,1966年9月生于贵州思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楷书委员会副主任,贵州书法研修院副院长。铜仁市第二批市管专家,铜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铜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2007年元月结业于复旦大学文博系书法研修班。2017年4月结业于全国公安书法高级研修班。作品10余次入展中国书协的举办的展览。获“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提名奖;“‘同龢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全国公安系统主题书画作品展书法类一等奖。曾受邀担任“全国警察书法网络临帖比赛”、“贵州第六届行草书法大赛”、“严寅亮杯全国书法展”、贵州省第七届茫父杯书法书法双年展”等赛事活动评委。安天富近照楚歌自调,不谬风雅——安天富书法艺术断想龚勤舟二十世纪的文人书法是迄今为止最具奇趣、最富逸气的书法艺术,文化革新的浪潮为文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率真。他们秉承着“诗以言志、书以散怀”的古意,尽情抒写着个人的思绪和情感,故而使其艺术展现出丰富多姿的神采。谢无量、徐生翁这两位新旧兼顾的文人即是其中的代表。在他们的文化人生里,早年受到私塾书院式的教育,奠定了扎实的旧学功底;中年以后又沐浴在新文化的春风里,唤醒了求新创新的生命意识。他们漫步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其思想和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生发出错综复杂的意味。行楷王阳明知行合一论述摘句35X32CM他们的书法,总是在笔墨线条间流露着“拙”和“朴”的元素,正是其中的“拙”和“朴”呈现出“为己所书”的独特风貌。在他们逝后的数十年间暴得大名,振聋发聩,研习者、追随者趋之若鹜,大有门庭若市的繁荣景象。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又恰恰折射出当代青年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意识,他们不满足于固有的传统,他们追寻着书法的趣味,他们反感于黑光亮的馆阁,他们喜爱嬉皮笑脸的玩笑。基于此,书法艺术从文人书法拓展为以流行和时尚为主线的艺术门类,安天富先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孜孜探索,几十年来,临池不倦,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行书小品蔡澜语—126X22CM天富先生出生于黔东重镇思南,县域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底蕴让他浸淫在知书识礼的氛围里,先生在传承书法精神的同时,极其注重书法的时代气质。奇崛参差的体态,瓦棺篆鼎的古风,风樯阵马的气势,天然流动的韵律,成了他为艺的旨趣。他于二王书法用力甚勤,转移诸师,接踵宋贤。他以行草为主,篆隶为宾,在其行草中融入了古籀、碑版、造像、砖文的意趣,丰富了作品的用笔,展示出别致的造型。由于个人性情和近代的文人书法最为投合,所以谢无量、徐生翁又成为铸就其书法风格的重要基因。先生不薄古人爱今人,上追经典下哺民间,他以破字当头,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传统书法的深入开掘者。细读他的作品,便有一股股出众的才情扑面而来,他以较为扎实的楷隶功底为基础,着重在施展才情上下功夫,从他的研书轨迹出发,便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书法的字内功夫而言,研书者永远都在临摹和创作两者之间交替进行,但是临摹和创作在相互促进时,又会呈现出背道而驰的后果。功底卓越的研书者在临摹经典时能够达致出神入化的境地,一旦将临摹的功夫运用到创作中,在笔墨情趣间创作出得以撼动人心的作品。如此看来,书法的吸收和融合有着微妙的关系,过于理性的研书者创作的作品总会与偶得的神韵失之交臂。天富先生尽可能地在临摹时寻求自己所需的元素,为我所用,铸其艺魂。行书小品蔡澜语—226X22CM先生在研习书法的过程里,注重个人性情的瞬间流淌和字法新奇跌宕的意味,作品往往表现出心态的宽松度和书写的随意性。他长时间追求灵便的用笔,锤炼笔的内力,悉心体会着“无意于佳乃佳”的真意,所以作品透露出质朴的天性和越矩的野趣,其隶书中堂《二十四诗品典雅篇》便是一例。笨拙的形态、枯润的墨气,映衬着汉隶的古穆和灵动,确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气象。在《续诗品气韵篇》里,他借行书表达着个人的心性和墨情,整幅作品参差错落,方圆并驱,单看每一个文字都不符合汉字的正规造型,合而观之,却又奇中寓正,拙中见巧,整体风貌浑厚昂扬,有回荡不尽的余味。行书小品蔡澜语—326X22CM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在流衍几千年的岁月里过于早熟。因此,魏晋、隋唐时期的书法已经成为书法传承过程中的典范,对于它们的研习和吸收,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当今书法过于追求创新、追求自家面目,所以书家对于近现代书法的描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却是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现。对于邻代书法的继承,表面上使得书坛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如果以更高的标准进行衡量和评判,呈现如此局面的背后却隐藏着轻浮和空虚。书法需要创新,在强调创新时却不能忽视扎实的传统功底,所有的研书者都需要牢记一个观念,只有当我们回归到功力的锤炼中去,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从骨子里打动人类。比如京剧,评判花脸角色的好坏,不在于你翻两个筋斗、我翻四个筋斗,而是从一声“俺”字出来,人家看你是否够分量。书法,也不在于你用仿古笺、我用泥金纸,而在于笔墨内力和文化含量的深浅。刚过不惑之年的安天富先生于书法一途有着犀利的见解,他在奇险和平正、收敛和放纵、方折和圆润之间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将以经典书法为皈依,最广泛的汲取民间书法的养料,尽量减少书写时的小动作,增添几许坦荡和柔和。如此而来,他的书法必将迈向“字虽有象,妙出无为;心虽无形,用从有主”的高境界。(作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青年文学评论家)小楷兰亭序69X30CM在传统与传统之间——简说安天富书法袁景波还是好几年前,黔地书法圈不少人常常将安天富的书法,与流行书风联系起来。而今不大提流行书风,而是说“丑书”了。而且“丑书”的概念非常混乱,在不少人眼里,天富也与“丑书”脱不了干系。是不是流行书风,是不是“丑书”,我想没有必要辩解,能恭列流行和“丑书”,未必是坏事,我倒要说的还是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传统?有一位收藏家说的好,传统就是你搬五次家都没有舍得丢的东西。对于书法而言,“二王”是传统,魏碑是传统,唐楷是传统,宋四家是传统,赵孟頫董其昌是传统,大家都会接受,无论你懂不懂书法。除此而外,说谁是传统,恐怕都会惹来麻烦,出现一番争议。关于传统,著名学者薜涌有一段我认为比较经典的说法,他在《读书》的编辑手记中说:“传统是重要的,变化是必然的,没有传统也就没有根基,没有变化则意味着失去了对于时代变迁的反映能力。传统不应是僵化的教条,而应是创新的资源;变化不应是屈从或者顺从,而应是批判的回应。”草书春有百花秋有月诗34X34CM当然,这段话更多地是强调如何对待传统,但从中我至少理解到了,传统肯定是历史留下来的文化根基,是创新的资源。画家陈丹青更是问得直接,你说的传统是哪个传统?是文革之后的传统,还是民国时期的传统,还是明清以前的传统。我们更多的认识还局限在哪个范围,不用我多说。有人说书法当随时代,这一点没错,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主打,即一个时代的主流书风,且与他的时代特征相吻合。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态”,今人尚什么呢?今天是个什么时代,我们常说,而今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速成的时代,反映在书法上是什么呢?尚形,尚的是形式,尚的是视觉冲击,尚的是展厅效应。草书团扇45X45CM那么,安天富的书法,是不是尚这些呢?从本质上讲,恰恰不是。当然,他在笔法上、字法上、墨法上、章法上的探索,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似乎又与这个时代的特征相仿,因而产生对他书法属流行书风,属于“丑书”,亦就自然而然的了。有时,我在想,“丑书”,真能成为我们这个的特征,能在书法史上留下一笔,那倒是幸事!其实,天富习书,无不传统,对“二王”研习,临帖作品摆在那里。但是他对简牍、砖文、敦煌写经,以及好大王碑的研习之深,圈外者知之不多,对傅山、八大、徐渭、谢无量、徐生翁的浸淫多时,也是常人了解不到的,反之,对王镛、曾翔、白砥、沃兴华的借鉴,其作品的构成痕迹,写意风貌,在作品中却不难发现。行草玩山玩水看书看花34X34CM这样,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对古人“二王”以外的研习和对今人探索的借鉴,甚至是对民间书法营养的吸收,是不是传统呢?不少人会打出问号。我想学学陈丹青问一下,你说的传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颜柳欧赵”,还是民国时期抑或明清时期的传统,还是唐宋或者更早的魏晋传统。但无论是哪能个传统,天富研习探索的风格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秦砖汉简,敦煌写经,在当时,这些当然算不得书法的主流,多为匠人所为,甚至算不上书法艺术,但他毕竟反映了那个时期毛笔在不同材质上的体现,肯定有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无论是经阁还是墓志,毕竟保留下来了,显然,在我看来这也是传统,就像我们乡村民间的书法一样,代代相传,虽进入不了主流,但总是舍不得丢掉,仍是保留下来的传统。五代的大书家杨凝式,《韭花帖》,是那样的典雅,静气,秀美,属传统书法,大家是没有争议的。他的《神仙起居法帖》,与陆机《平复帖》的笔意同类,说属传统,也还说得过去。但他的《夏热帖》和《草堂十志图跋》,如果不细加研究,常会被人认为乃今人所书的流行书风,列为“丑书”。如果硬要说这是流行书风的话,那流行书风从五代杨凝式就开始流行了,殊不知其对颜真卿的继承和对苏东坡、黄庭坚的影响之深,是何等到了得,其承唐启后的作用,何人能及?接下来元代的杨维祯,明代的徐渭,清代的王铎,流行就更不乏其人,可谓其“丑”无比。行草张潮语34X34在我看来,这“二王”一路以外,肯定也是传统,安天富正是游走在此传统与彼传统之间!天富习书,以“二王”为根基,功夫下得扎实。较早师承贵州名家闵思源。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与张海一样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书家之一,天富正是从那里学得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后来,他赴复旦大学进修书法,得到全国名家沃兴华的教导,在字法和章法进行了大胆探索,广泛吸收古代砖文、墓志、金文、石刻、写经以及民间书法元素,逐步形成了个人风格。行楷民国学生作文德育论40X30CM每观天富临帖,总是纳闷,也总有启示。他基本上不实临,每字,都在点画上求其出彩的东西,都在结构上求其变化,都在墨色上求其丰富。一笔下去,枯湿浓淡,正斜沉逸,皆有新意。就是在毛边纸上临,也讲究参差和留白,还有题款,很注意章法上整篇的完整性。我把他的临帖方式戏称为“创作式临帖”,也就是说临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创,每临一张纸都是一次创作,集子中的临帖作品都是这样得来的。他的这种临创习惯,显然就形成他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上探索意识,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富的字有想法”。有时问题也出在他太有想法了,或处处都有想法了。一段时间,天富对砖文走火入魔,创作出来的东西有的过犹不及,有点火气太重,也就让人难以接受。有时我就说,天富的字好比风险股,风险大,收益也大,比如参加展事,极有可能第一轮初评碰到不喜欢的评委就被淘汰下来,如果有幸进入第二轮乃至终评,极有可能获大奖。行楷诸葛亮诫子书30X25CM当然,保险的做法是,适当地收一下。收一下,往往就会收到奇效,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雅俗共赏的精品。今年,天富又到兰亭书法学院学习,得到曾翔、洪厚甜、陈海良、鲁大东等名师指点,不仅强化和丰富了自身书法风格的形成,同时,在书法小品的形式和书体小楷的尝试上,有了新的拓展。其中不乏精妙的作品形式,小楷作品尤其耐品,精致,灵动,而不乏古穆之气,一改常人楷书的死板与甜腻,十分难得,给年轻书家以参照和启示。毫无疑问,天富在章法上、字法上的大胆探索,与现代构图是有关联的,加上在风格上更趋向于沉厚朴拙,除了一些宜于家居悬挂的小品外,一些应展事而作的大作品和大字作品,也就给人一种“怪”的感觉,让人看不懂,“像小学生写的”。结体往往大开大合,行笔沉稳率真,字形、墨色、章法,无不给人视觉冲击。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天富作品品格和探索意义的存在。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高下,优劣,是由书家自身的功力、素养和才华决定的,同时,我也不客气地说,能否读懂书法作品,也是由欣赏者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所限定的。看不懂,不要紧,只是不要急于下定义:这是流行书风,这就是“丑书”。有的甚至是道上的书友,由于自己的偏好,对王镛一路书风大加鞭笞,将其划为画家书法,其实,史上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金农、郑板桥,那一个又不是既是大画家又是大书家,现当代的搞书法的又有几人能及黄宾虹、齐白石的?我倒以为,正是有了画家在笔法技巧、章法构图、墨色用印上的丰富,才给书法发展提供拓展了空间。天富在同代书家中的功力,是共知的,字外功夫的修练,文界的朋友多有赞许,大量的阅读,使其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时常游走在书法与诗酒之间,出入于古典与时尚之中,游历、交友、文玩,成了他生活的常态,字如其人,传统中不乏现代,现代中不无传统,体现了一个当代书家的气质。书法写到最后,是写书法自身的深度和书法之外的修养。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天富的书艺肯定会走得更远。行书今贤咏十九大诗180X97CM热爱夜晚(代创作感言)要找一个眷念夜晚的理由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算十分困难。比如我正在书写这篇我认为可以作为创作感言的文字时已经处在一个暮春的夜晚,并且还是深夜的京城。陆续飞来的沙沫把已经零碎的记忆敲成不规则的颗粒;数量的积累使一些与夜晚关系的情节裸露在与我耐心厮守的宣纸上。十年前我对秦砖汉瓦兴趣浓厚的时日,我在无数的旧报纸和毛边纸上宣泄诸多被放大的孤寂和伤感;十年后的今天,我设想了这样一个仪式,向曾经被我疏远了好些年的书法艺术坦白我经验尤其是笔墨语言的匮乏。在书法艺术面前我不热衷于挂起一副沧桑的面孔发誓如何如何继续热爱。我只想在平和和悠然的夜幕下把风花雪月挥汗如雨如醉如痴所描述的意境从容品味,无论是在书斋还是在秋日的旷野。无数的夜晚我经常象一名眷恋麦地和汉语的歌者,总会被帕尔曼和里查马克思灌醉之后泪流满面,思想就在这样一些煽情的机会中热闹起来。我感到我的竞技状态如新出土的宋瓷的光泽:涂遍夜晚的深蓝在枯湿不均的风景中酝酿着梦想的飞奔和心魂的飞扬,厚道的文字们感觉到了我的寂寥和疲惫。我象渴望肝胆相照的知己一样渴望站在我前面的圣哲允许我以这样的方式承认错误——一个诚实的孩子只要他不因为仅仅停留在慷慨激昂和孤芳自赏而过于激动,他就不会将他的梦想永远锁定在因虔诚、敬业而换来的小运气上。因为他热爱夜晚。——安天富行书兰亭序335X32CM行书李清照词40X30CM行书明吴从先句30X25CM行书启功诗138X34CM行书扇面唐长沙窑诗行书唐王维诗138X34CM行书王维山中与裴迪书38X32CM行书小品蔡澜语26X22CM临傅山楷书40X30CM临行书民国地契40X30CM临文征明小楷离骚经69X30CM现代书法如梦令80X34CM小楷古诗四首30X25CM小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4X34CM篆书对联180X31CMX2重庆书画界朋友与贵州铜仁书协朋友在铜仁云上众合2018年8月安天富创作中2018年8月拍于贵州铜仁云上众合安天富创作中2018年8月拍于贵州铜仁云上众合安天富先生为徐之腾艺术空间题2018年9月10日《搜狐》国画:工笔油画:雕塑:版画:水彩:水粉:书法:篆刻:禅意:卡通:素描:线描:摄影:团队:动漫:粉塑:剪纸:漫画:写实油画:人体:年画:沙画漆画何三国---漆趣艺术儿童画:新秀:培训、公益:其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vBgor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