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谁还没当过叛逆的年轻人

如今的所谓偶像,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已经大不相同了。 生活太苦,人们总需要一点美好的事物来抚慰心灵。于是养眼的小鲜肉火了,粉丝经济大行其道,娱乐工业也开始批量生产这类艺人。 偶像的存在,燃起了许多人心中“想像ta一样年轻貌美又有钱”
原标题:谁还没当过叛逆的年轻人如今的所谓偶像,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已经大不相同了。生活太苦,人们总需要一点美好的事物来抚慰心灵。于是养眼的小鲜肉火了,粉丝经济大行其道,娱乐工业也开始批量生产这类艺人。偶像的存在,燃起了许多人心中“想像ta一样年轻貌美又有钱”的指望,而本应高出一切的精神鼓舞力,却变得无足轻重了。我们已经听了太多有关情情爱爱的无谓之音,可谁还记得那些勇敢唱出自我诉求的真精神领袖?本文授权转载自看理想公众号(ID:ikanlixiang)看理想,用文学与艺术,关怀时代的心智生活与公共价值。50年前,一场春风拂过布拉格。随之而来,一场文化的春天。而后,一支名为「宇宙塑料人」的乐队出现了。四个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身上带着一种与生俱来又不同寻常的反叛,统统融入了他们的音乐骨髓里。“这种音乐有一种震撼人心的、使人不安的魔力,这是一种使人警醒的、由内心深处发出的真诚的生命体验,任何人只要精神尚未玩全麻木,就能理解……我突然领悟到,不管这些人的语言多么粗俗,头发多么长,但真理在他们这边。”《他们害怕摇滚乐,他们害怕电吉他,我们为什么害怕他们?》作者:梁文道年轻时,我就迷上了地下音乐▼我不是开玩笑,也不是想蒙骗你,说真的,我也曾经是个年轻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我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我也曾做过不少年轻人喜欢做的事,比如耍酷。我那时如何耍酷?那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在各方面,都站在同龄伙伴的鄙视链顶端。在那个年代,我们香港一般年轻人都喜欢张国荣、谭咏麟,那怎么样才能够“鄙视”他们呢?当然是听一些比较牛的音乐,有些人就开始听西方音乐,听摇滚乐,但这还不算高级,我得听更加冷酷一点、更加冷门、更加先锋的音乐,于是我就迷上了地下音乐。但那个年代我们所听的地下音乐,绝大部分还都是来自英国的独立厂牌推出的乐队跟乐手,他们并不是那么的地下,只不过没那么主流而已。于是一路追下去,基本要往地底下钻,终于被我发现,果然这个世界上有些乐队真“地下”。到底有多地下?那就是以前东欧国家的一些地下乐队,这些乐队根本没有任何正式合法的唱片发行,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里是处于一种非法或半非法的状态。没有唱片发行,甚至也没有公开的演唱会,只举办一些非常私密的演唱会。这些演唱会又恰好有人录音,录完音之后再送到西方,有些人就把它们拿出来偷偷售卖,我听到的就是这样的音乐。在那批音乐里,最有名的当然要属「宇宙塑料人」(ThePlasticPeopleoftheUniverse)这支五十年前成立的乐队。ThePlasticPeopleoftheUniverse如果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没关系,很正常,毕竟人家只是地下乐队。如果你听过这个名字,那也很正常,因为它很有可能是欧洲历史上最有名的地下乐队之一。那么,为什么它会最有名?这就要说到当时很多人听这支乐队的时候,都带着这样一种想法——觉得这是捷克最生猛、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乐队。特别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很多人回忆起来,认为这支乐队简直改变了捷克的历史进程。我的好朋友,看理想一位节目主持人马世芳,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甚至认为这支乐队的重要性,让它在当年足以改变了捷克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导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捷克变革。当然,很多这样的历史故事其实都是后人不断神话化的过程。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其实这支乐队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政治化,人家不是玩政治,人家只是想玩音乐罢了。要聊这支乐队,以及它后来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神话,那就必须说一说五十年前的8月到9月之间,到底出了什么事。布拉格之春引发的文化风暴▼当年的捷克曾经发生过一场相当重要的运动,这场运动就叫做「布拉格之春」。布拉格之春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且引述新华网几年前发表过的一篇文章,这篇回顾布拉格之春的文章中就提到,在当时很多东欧国家里,很多的政府及其官员,都意识到彼时所走的那套苏联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扭曲,使得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于是在1968年的时候,当时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书记的杜布切克,就推动了布拉格之春这场为期大约七八个月的改变运动。就是这样一场运动,当时的东欧老大哥苏联却看不惯了。在1968年8月21日,苏联就带着华沙公约国的弟兄军队一起浩浩荡荡进入布拉格,杜布切克被捕下台,后来在一处伐木所当伐木工人。当时的中国政府曾提出过严正的谴责声明,认为这是粗暴干涉他国内政,而且苏联错把自己当成了领导全球,高高在上的老大哥。布拉格之春这场运动,在政治经济上带来了很多重要改变,而其中有一点为后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那短短几个月之间的文化风暴。一下子过去的管束全面放开了,过去曾经有过的审查全都消失了,于是大批的文艺作品、剧场作品、音乐作品一下涌现在街头,更有许多年轻人开始穿上那个年代嬉皮士喜欢的衣服,留起了长头发。受到这场运动影响而参与其中,或是受到它波及的很多人的名字,都是我们今天听来依旧如雷震耳的,比如后来当上捷克总统的哈维尔,比如我们曾经在节目中介绍过的米兰·昆德拉,比如很多中国文艺青年都很喜欢的赫拉巴尔,还有执导拍摄出《莫扎特传》、《飞跃疯人院》等经典作品的导演米洛斯·福曼。这场运动最终还是在冷酷的镇压下结束了。但是就在它结束之后的一个月,我们刚才提到的主角——「宇宙塑料人」却成立了。他们只醉心于摇滚乐但却被无端害怕▼很多人认为,宇宙塑料人乐队从最开始就带着一种很反叛的政治意志。再加上这四个当年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后来举办的音乐演出屡屡被取消、被封锁,不准任何消息流放出来,最后他们还被送上法庭审判,甚至间接导致了后来捷克一场很重要的社会运动,所以很多后人认为,这个宇宙塑料人所唱的歌、玩的音乐一定非常政治化。但是,这其中实际上存在很多误会。第一,当年那场后来很有名的“宇宙塑料人审判”,其实被审的四个人里只有一位是乐队的正式团员。第二,这个乐队从头到尾也并没有那么政治。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这四个人里,其中有一位后来接受访问时就提到,有一天他们要去准备乐队排练的时候,他们才忽然惊讶地发现街上怎么有武装?!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情况?也就是说,国家发生了这么重大的变化,他们却并不知道,因为他们只醉心于摇滚乐。是的,这四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就是喜欢听西方摇滚,他们喜欢听的也是那个年代所谓的“地下音乐”。比如美国的VelvetUnderground(地下丝绒),以及FrankZappa这位很怪畸的美国地下摇滚乐手。TheVelvetUnderground&Nico\'所以他们为自己改名叫做“宇宙塑料人”,宇宙塑料人里所谓的「塑料」,其实是来自PlasticPeople,即来自FrankZappa的一首歌。那为什么会有一个「宇宙」呢?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人在布拉格上空目睹不明飞行物体飞过,他们的灵感就由此而来,自称是来自那个不明飞碟的宇宙塑料人。FrankZappa这支乐队其实和八十年代崔健他们玩的一样,在当时听来有点怪,有点压抑,有点荒谬,歌词也好象完全不政治化,就只是一帮年轻人玩玩西方摇滚音乐。但是,很可惜的是,苏联干涉捷克之后,成立的所谓正常化的政府制定了很多规定——比如你如果要成为合法的乐队,首先不准穿奇装异服,同时乐队创作的歌词不能那么晦暗悲观,必须积极正能量;舞台上的动作也不能够太过夸张,更重要的是,开音乐会时的音量还不能够声音太大。可这些问题宇宙塑料人全都触犯了,他们穿着奇异,唱起来时蹦蹦跳跳,更严重的问题你可能都猜不到,他们全都留着长头发。根据其中一个人后来的回忆,原来在那个年代留长头发,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留着长发的年轻人代表反叛,代表与家长作对,甚至代表与政权作对,当时的政权不喜欢年轻人留长头发,认为头发也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得不到一个合法的准正演出,常常是半公开半地下地办着各种各样的小型演出。其实当时的捷克共青团还曾经资助过宇宙塑料人,也提供场地让他们演出,所以他们其实并不算一支完全的反叛乐队,他们真的就只是喜欢音乐、喜欢摇滚、喜欢电吉他而已。而且那个年代他们对于西方音乐的认识,他们所获取的养分来源也是普普通通的,比如他们一开始以为安迪·沃霍尔,是VelvetUnderground的主唱,原因却是他们那张非常著名的唱片,这张唱片的封面就是那只被人所熟知的黄色香蕉。因为这只黄色香蕉是安迪·沃霍尔所创作的,他们就以为,原来安迪·沃霍尔还会唱摇滚乐,认为他非常牛X。安迪·沃霍尔(左二)与地下丝绒就是这么一帮带着点儿傻劲、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在1974年布杰约维采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居然被当时的捷克警察强制驱赶。当时在场有一千多人,还抓捕了一批听众,甚至对他们进行暴力殴打。为什么捷克警察会来对付这场演唱会呢?并不是因为他们在进行什么反叛集会,纯粹是当地警察一看,发觉不对劲,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这肯定要出事,于是就前去打击他们。也就是说,宇宙塑料人所谓的政治化,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很政治化,不是因为去听他们音乐的人很政治化。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留着长头发,他们的音乐会有很多人去听,于是有些人害怕了、担心了,开始去对付他们了,于是他们反而被变成“政治化”了。要真正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听一听宇宙塑料人一首非常有名、脍炙人口的一首歌,名字是《百分之百》。这首歌的歌词很长,我姑且只念其中一部分,他们是这么唱这首歌的——他们害怕老人的记忆。他们害怕年轻人的思想和理想。他们害怕艺术,他们害怕艺术。他们害怕语言这沟通的桥梁。他们害怕剧院。他们害怕电影,害怕画家,害怕音乐家,害怕石块和雕塑家。他们害怕电台。他们害怕技术,害怕信息自由流动。他们害怕良知,害怕科学。他们害怕明天。他们害怕未来。他们害怕电吉他,害怕电吉他。他们害怕摇滚乐。他们害怕人们写的东西,害怕人们说的话。他们紧张了。他们害怕孤独,害怕学习,害怕有学识的人。他们害怕摇滚乐。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怕他们?“变成‘异议分子’根本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愿,我们只是觉得,应该替自己的生活做主而已。”——乐队团长贺拉夫萨在多年后回忆▼封面|地下丝绒-看文章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vyYOr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