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护阳养肝顾脾胃_运动_食物_阳气

雨水节气护阳养肝顾脾胃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加。进入了雨水节气之后,对于北方的人们来说,乍暖还寒,养生要点在于顾护阳气、调畅肝脏、健脾利湿。具体要点如下: (一)起居 雨水时节尚属早春,

雨水节气护阳养肝顾脾胃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加。进入了雨水节气之后,对于北方的人们来说,乍暖还寒,养生要点在于顾护阳气、调畅肝脏、健脾利湿。具体要点如下:

(一)起居

雨水时节尚属早春,此时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变化大,湿度增加。由于大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素有关节痛的人,更应重视肩、腰、腿等部位关节的保暖。对于年老体弱者,尽量不碰冷水,否则湿寒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如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久之则出现风湿寒性关节痛。洗头、淋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一防感冒,二防湿气进入体内。

(二)饮食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方而应注意补脾。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故雨水饮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核桃仁、虹豆、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三)情志

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使人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尤其对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中医认为,忧思伤脾,也就是说,人过度忧虑,会影响脾胃功能。因为低落的情绪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抑制,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还可使消化系统肌肉活动失调,造成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雨水节气情志养生至关重要。我们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肝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

(四)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但是雨水节气运动养生应注意避寒防湿。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该在气温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运动形式最好选用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运动量因人而异,以微汗出为度,切勿盲目攀比。

-----------

作者:中医科 杜霄壤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ZY39r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