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甘丽云|漫山稔子香

2018年第270期 总第621期 我上小学时,学校是在村子旁边一个山顶的。当时校园没有围墙,旁边是几排高大的梧桐树,然后远点,就全是稔子木了。因为稔子木生长迅速,耐贫瘠,抗逆性强,整个山岭都长满了。稔子叶子长年都是墨绿青翠的,四季常青,在
原标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甘丽云|漫山稔子香2018年第270期总第621期我上小学时,学校是在村子旁边一个山顶的。当时校园没有围墙,旁边是几排高大的梧桐树,然后远点,就全是稔子木了。因为稔子木生长迅速,耐贫瘠,抗逆性强,整个山岭都长满了。稔子叶子长年都是墨绿青翠的,四季常青,在不显眼的山头,悠然地展现自己健康的身姿,像坚守着春华秋实的故事。就是课间十分钟,我们都喜欢钻到稔子木中间去。捉迷藏,摘捻子,看蜜蜂釆花。这些稔子木,陪我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童年的点滴欢声笑语,在漫山的稔子中沉醉。捻子又名桃金娘,让人一听就联想到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字。拥有一个女子般的名字,有美丽动人的身姿。关于桃金娘名字的由来,有个传说:战乱年代,百姓为躲避战火逃到山林里去,饥饿难熬时发现一种甜美的果子,用它来果腹,才得以保住性命。为纪念这段经历,人们便称这种果子为“逃军粮”,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桃金娘”。宋苏轼的《东坡杂记》也有关于桃金娘的记载:“吾谪居海南,以五月出陆至藤州,自藤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薮丛生,土人云倒捻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最美人间四月天,稔子在清明节前后就开花了。在绿色的叶丛中冒出来,花红白相映,十分艳丽。红色的花有五片花瓣,形状极似桃花,但花朵比桃花稍大,颜色比桃花更鲜艳。花瓣如茶花的花瓣一样向下凹曲,形成一个小勺子,五片花瓣就像五个小勺子围拢在一起。花朵在翠绿的叶丛中傲然绽放,绚丽多彩,灿若红霞,分外耀眼。民间有谚语:稔子花开,耕田种瓜。从捻子开花始,人们耕种渐渐忙碌起来。田间地头,到处是劳动人们的身影。曾记那时用的照相机是用胶卷的,我们叫“傻瓜机”。每逢稔子花开时季,镇上照相馆的人就会来学校照相。粉艳红灿、花团锦绣的稔子花就成了最美的风景。如一首首轻快的儿歌,一张张灿烂自得的笑脸,陪我们起舞。没有开的花苞,像充满着希望,含蓄待开;开了的花,向着太阳,如我们在甜甜的笑。我们站在中间,摄影师叫:茄子!咔嚓一道闪光,就完成了。然后按编号,摄影师拿着本子记着,谁的名字,单人相多少张,合影的一共要多少张。正常单人是要二块五,一帮人合影,个个都要就是一块五左右,相底是只有一张的,不够再拿去晒。现在我家里还存有一张小学三年级在稔子花中照的相片,我手摸着稔子花的,往前凑去,好像是在闻着花香。穿着朴素衣服的我们,站在绿叶红花中,那青涩的年少,竟然也是很别致的。最有趣的就是摘稔子,捻子是越黑越肥就越甜美的。民间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讲的,“六月六棯子逐粒熟,七月七棯子熟到甩”。夏插秧时,就已经开始有棯子成熟了。在七月十四前后,棯子是最熟的!我们看着稔子从青色到淡红,再到黑透。在学校旁边是没有稔子能熟透的,我们天天观察,天天等待。物质贫乏的年代,稔子为贫穷的农村小孩增添美好生活的色彩。摘一颗稔子放进嘴里,用牙齿一压,手一捏,嘴一吸,手上就剩捻子皮了,再把白色的芯吐出来,芯是苦涩的,不好吃。吃多了舌头和牙齿都会被染成紫黑色。我们经常会结伴去山上摘稔子,哪座山的稔子最大最甜最多我们都知道。若是遇上火烧的山,二两年后长的稔子又大又黑又甜。我们的牙齿舌头都黑了,张开嘴,你笑我,我笑你,笑声在漫山遍野的捻子山传开。从早到晚,一群群的孩子拿着袋子,结伴去摘稔子;在农田干活的人们,也偷闲到山上摘些捻子填肚子;三五妇人一起,带来篮子去摘稔子,晒干,用来浸制作的捻子酒。据说稔子酒是补血的,虚弱的人晚上饮点睡觉,能很快恢复元气。那时候我只知道稔子吃多了会便秘,拉大便时就难受,特别是吃多“红头稔”,不够熟透那种。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长大看书才知道稔子味甘涩,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吃多了当然会便秘啦。小时候,家人有人拉肚子,妈妈就上山采摘稔子叶煮水当药喝,效果相当好。我猜,稔子叫桃金娘,就是一个善良而且美丽的女子的化身。在那饥荒战火年代,她不忍心看到人们被饿死。她装满了对人间生灵的大爱,舍身化作了满山遍野的山稔子给人们充饥。更是全心扑在山坡上,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流失,贡献自己的全部。又到稔子时季,在我家乡村子满山稔子成熟了,我仿佛听到了童年伙伴的叫唤:去摘稔子啦!又闻到了阵阵的稔子飘香。作者简介甘丽云,女,1984年生,现在藤县水利局工作;梧州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藤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本期编辑:王韬(遥望五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X35G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