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惊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风华绝代的文昭皇后为何被赐死且满嘴塞糠

三国乱世,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历史记载了一位绝世佳人,她就是魏文帝曹丕之妻,魏明帝曹叡之生母,魏文昭皇后,其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 无极甄氏为豪强望族,甄宓出身名门,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甄氏出生时,母亲看见有仙人
原标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风华绝代的文昭皇后为何被赐死且满嘴塞糠三国乱世,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历史记载了一位绝世佳人,她就是魏文帝曹丕之妻,魏明帝曹叡之生母,魏文昭皇后,其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无极甄氏为豪强望族,甄宓出身名门,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甄氏出生时,母亲看见有仙人将玉衣盖在她身上,甚为惊异。甄氏三岁时,父亲甄逸去世。甄氏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天资,九岁时即喜好读书,博闻强识,只要看过的篇目就能立刻领悟,还多次用兄长的笔砚写字,兄长笑她说:“女人应该学习女工。读书无用,难道你以后还想做女博士(官名)吗?”甄氏回答道:“古时候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的。不读书,怎么借鉴呢?”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所谓的因财丧身。现在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道理,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甄氏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甄氏非常悲伤,对待寡嫂态度敬爱谦和,时时处处帮助她打理家事,还尽心照顾甄俨留下来的孩子,极其疼爱。甄氏的母亲性格严厉,常常用严格的规矩要求儿媳妇,甄氏几次劝母亲:“二哥不幸早终,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还要照顾留下的孩子,虽然她是儿媳妇,但应该爱护她像自己的女儿。”母亲听了甄氏的话感动得流泪,之后便让甄氏与二嫂时常走动,起居都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甄氏为妻,建安三年(199年),袁绍打败公孙瓒,任命甄氏的丈夫袁熙为幽州刺史,甄氏则留在邺城侍奉婆婆刘氏。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并在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拿下了袁绍幕府所在地邺城。袁绍大败,袁氏一族就此衰亡,而袁熙更是不会在乎甄宓的下场,只顾自己逃命去了。甄氏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曹操和曹丕都慕名已久,邺城被曹军攻破后,曹丕先进袁府,看到有个少妇披头散发,脸上很脏,躲在刘夫人身后哭泣,曹丕问她是谁,刘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后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甄氏姿色绝伦,顿时被她绝美的容颜和风姿倾倒。曹操仰慕甄宓已久,虽心有遗憾,但身为一代枭雄,不能因女人与儿子争长短,曹操权衡利弊,便作主成全了这门婚事,甄宓被曹丕带回,封为夫人。曹丕的原配任夫人性情暴躁易怒,两人关系很不好。甄宓得宠后,任夫人嫉妒异常,时时出言顶撞曹丕,曹丕一怒之下便将她赶回了老家,甄宓顺理成章的成为曹丕第二个正室。甄氏因容貌美丽,举止大方,性情温顺,被曹丕所宠爱,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即后来继承皇位的曹叡,女儿被封为东乡公主。甄氏性情温和,知书达理,曹丕的侍妾中,她常常劝勉得宠的要更加上进;对失宠于曹丕的女子,常常劝慰开导。她还劝曹丕说:”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纳贤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曹丕听了心中很嘉许;甄氏侍奉婆婆卞夫人也十分尽心尽力,婆婆偶染小病,见面后竟至低头垂泪。甄氏的绝代风华和才情才艺,倾动“三曹”,不仅让曹丕对她宠爱有加,而且曹操对甄宓若有若无的情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甄宓的保护伞。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喜欢任性妄为的曹丕和一群舞文弄墨的文友们聚会,席间兴致极高,曹丕竟然让自己的夫人甄宓出来拜见各位宾客,一听说世子夫人出场,在场的人都赶紧低下头趴在地上,不敢看一眼,唯独刘桢坐在位子上,平视甄宓。曹操听说了这件事,很是气愤,觉得有失体统,把刘桢发配去做苦工。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很容易让人误会,就亲自去看刘桢,在刘桢一番悔悟之后又顺势把他赦免了。曹丕之弟曹植,这位三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对甄氏也极为倾慕。他创作的辞赋名篇《洛神赋》流传至今,其中对洛神形象的描述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洛神,又名宓妃,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后世多认为曹植在此将甄氏喻为洛神,表达自己爱慕之意,曹植虽然限于礼法不能直接描述,故借用洛神的名号而写,由此可见甄氏的美丽聪慧。三国魏晋时期的文人都自带一股风流的韵味,通俗点说,就是做事不拘礼教的束缚,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任性妄为,放浪形骸。曹丕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文人,在个人生活上,行事比较随性。大才子王粲死了,他非常伤心,因为王粲活着的时候特别喜欢驴叫,曹丕吊唁的时候就带头学驴叫,大家纷纷效仿,于是王粲的葬礼上,驴叫声不绝于耳。从各类历史记载来看,甄氏却是个墨守成规、举止有度的人,生活中处处尊奉道德礼教的条条框框,想把自己塑造成智慧、贤德、节制的完美女性形象,二人性格的不合,再加上曹丕的另一个女人郭女王的介入,渐渐让甄氏失去了曹丕的欢心。据史料记载,郭女王才智过人,对曹丕政治上的帮助非常大,曹丕遇有难事,常与郭女王促膝而谈,郭女王以女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聪慧,常会有出其不意的好计策。郭女王在曹丕争夺世子的大战中为其出谋划策,曹丕被曹操定为太子继承王位,郭女王功不可没。郭女王在曹丕那里如鱼得水,越来越受到重视,曹丕出征在外,每次都要把郭女王带在身边,甄宓则留守大本营。郭女王的得宠使得曹丕和甄宓的关系迅速降温,表面的和谐局面被打破,甄宓温婉的形象也被曹丕所嫌弃。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六十六岁的曹操在洛阳病逝。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甄氏被封为妃。魏国建立。曹操的去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甄氏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同时她遭遇了更大的危机。曹丕称帝后,建都洛阳,后宫那些受宠的美人都是住在洛阳宫,甄宓却独居邺城,曹丕封郭女王为贵嫔,不敢贸然册封郭女王为皇后,毕竟甄宓还是曹丕的正室,特别是在他登基不久,帝位还不巩固的时候,更不能做丧失人心的事。婚姻不幸,美人迟暮,愁绪难解,于是甄氏借写诗词排遣痛苦,其中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众口铄黄金”已透露出有人在刻意毁谤她,她在诗中大胆的表达了对曹丕的不满、埋怨、绝望等情绪。这极大地激怒了曹丕,一心想上位的郭女王借此向曹丕添油加醋挑拨甄宓的怨恨和不满,曹丕最终决定赐死甄宓。据史书记载,当时曹丕曾让术士周宣解释自己做过的一个梦,周宣回答说天下将有受冤的贵族女子死亡,曹丕想到了甄宓,马上派人去追下令的使者,但最后没有追上。郭女王在得到曹丕的首肯后亲自以毒酒赐死了甄宓,并且把她的头发弄散挡住脸部,然后用米糠塞住嘴巴,为的就是让甄宓死后也没脸见人,即使见到了人也无法申辩自己的冤屈,甄宓就这样轻易的被赐死了。甄宓被赐死后,郭女王顺利当上皇后。五年后,曹丕去世,当时除了甄宓所生的曹叡,其它儿子都未成年,曹丕在临死前,只得将皇位传给自己不太喜欢蛤是已经成年的曹叡,即魏明帝。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风起云涌的乱世中,甄宓这样的女子,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婚姻,更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她别无选择的人生、她的国色天香、她的风华绝代、她的卓越才情、她的温婉贤淑,都深深地在那个时代的烙印里,化作一声深深的叹息,让人至今扼腕不已。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Xlax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