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帮扶20年,让这里的百姓更健康_泾源县_治疗_患者

位于六盘山东麓的泾源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大门。这里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多年前,在国家部署下,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6医院)组织医疗队对口支援泾源县人民医院。20年来,该中心先后有21批、2

位于六盘山东麓的泾源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大门。这里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多年前,在国家部署下,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6医院)组织医疗队对口支援泾源县人民医院。20年来,该中心先后有21批、20多个学科的上百位专家,到当地开展患者诊治、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医院管理等帮扶工作。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泾源县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现如今,泾源县已摘下贫困的帽子。“全员脱贫,健康先行。”泾源县原县委书记张立君说,“在医疗队的帮助下,县人民医院已建成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

解当地患者燃眉之急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儿科主任郭红仙记得,她刚到泾源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时,县域内所有新生儿患者都要到70公里之外的固原市救治。她同时发现,科室有一套多年前配备的新生儿救治设备,却一直闲置在库房。县医院儿科主任陈金仓告诉她:“大家没有接受过培训,不会使用这些设备,也缺乏治疗经验。”于是,郭红仙和陈金仓商量,要跟科室医护人员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方案、调试设备,创建标准化的无陪护新生儿监护病房;另一方面,郭红仙开展带教培训,讲授新生儿常见病理论,手把手示范护理技术,如蓝光照射治疗、低血糖监测、静脉营养配置输注等。  

病房建成不久,郭红仙接诊了一个新生儿。孩子面色苍白、哭声微弱。经过详细了解病史、查体,检测末梢血糖,她诊断患儿为血糖水平较低,果断静脉输注葡萄糖。很快,孩子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避免了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随后,医护团队密切监测孩子的血糖水平,科学指导母乳喂养。1周后,孩子健康出院。这是泾源县首个新生儿低血糖救治成功案例。此后,儿科医护人员学业务劲头更足了,救治新生儿的能力也不断提升,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脐炎、窒息、维生素K缺乏所致出血等新生儿急症的治疗陆续成功。  

泾源县白内障患者多,急需手术治疗。退休返聘的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眼科主任医师胡莲娜指导当地选配手术器械包,调试设备参数,编写患者就诊流程、术前检查记录单、患者健康教育等资料。在两周时间里,胡莲娜和帮扶医疗队成员、中心眼科副主任医师宫玉波一起带教县医院眼科医生李伞英,为47名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李女士胸痛一年,造影发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狭窄60%,当地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并建议尽快做手术。手术费用不少,李女士犹豫不决。帮扶医疗队成员、年近七旬的心血管外科专家褚衍林教授接诊后,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阅读冠脉造影片,认为李女士目前用药效果好,没有心脏明显缺血的证据,不需要开展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他告诉李女士:“继续药物治疗,同时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规律生活,会没事的。”李女士听后释然了,重新开始了正常生活。

因地制宜发挥中医优势

“取用当地野生药材资源,祛除患者之痛,教好当地郎中,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廉价、疗效好的服务,是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帮扶医疗队成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副主任郭雁冰来到泾源县后,发现慢性胃炎等疾病多发,于是开设脾胃病门诊,用当地的药材对症下药,治疗长期溃疡性结肠炎、干燥综合征、慢性头痛等疾病,效果明显。  

郭雁冰还与县医院中医科主任马长平商量,决定加强科室的规范化建设。她编撰了2.5万余字的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应急诊疗预案等,定期教学查房,对问诊、查体、治疗和护理等方面逐一指导,亲自阅改每一份病历,提高科室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水平。  

咽部和颈背部疼痛、声音嘶哑半年多的张先生辗转于多家医院求治,被诊断为咽喉炎。接受药物治疗后,其疼痛虽然减轻,但是声音仍嘶哑,吞咽食物及饮水时有反呛现象,于是到泾源县医院中医科住院。帮扶医疗队成员、中心康复与理疗科主任田有粮前来查房会诊,明确张先生是颈椎病引起的喉返神经麻痹。经过推拿、针灸、吞咽和发音康复训练等9次治疗后,张先生疼痛消失,饮食正常了。  

县医院的中医医生喜欢跟着田有粮出门诊、到病房、进治疗室,这样可以现场学习推拿正骨、针灸拔罐,以及软组织贴扎、局部封闭和康复训练的“整合疗法”。这些中医技术简单实用,治疗神经、肌肉和骨骼病症疼痛效果好,费用低,受当地患者欢迎。  

做乡亲们的老熟人

巡回医疗也是帮扶的重要内容。泾源县的杨岭村地处山坡上,远离县城,医疗资源贫乏。在这个400多人的小村庄中,有很多慢性病患者和残疾老人。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医疗队队员就会带上检查设备、药品和健康宣传资料到杨岭村义诊。乡亲们则会早起排队,等着医疗队队员们。副主任护师闫虹会带领护士们给大家测血压、血糖,发放药品和健康教育小册子;口腔科专家牛忠英教授操着陕西话与老乡们聊天,给他们检查牙齿,告诉大家要养成每日刷牙的习惯;普通外科专家李学彪是乡亲们的老熟人,每次都会给找他做手术的患者仔细查体、告知住院前的注意事项,并把电话号码告诉家属,嘱咐“随时到医院找我”。此外,医疗队会去泾河源镇、六盘山镇和大湾乡3家卫生院查房会诊,传授业务知识,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疾病预防和诊疗水平。  

这些年,许多专家多次主动参加帮扶工作。李学彪8次到泾源工作,被当地授予“泾源县荣誉市民”称号。原解放军第306医院副院长崔彦5次带队帮扶,示范腹腔镜微创术和普通外科高难度手术,帮助县医院整体提升普通外科、麻醉科和手术室学科的发展水平。  

回望过去20年开展的新技术,泾源县人民医院院长李福祥如数家珍:第一台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胃镜下钛夹止血术、肠镜下息肉冷圈套器切除术、青光眼虹膜激光术、深静脉置管术……“在医疗队的帮助下,医院有了新技术、新项目,带出了新能手,开展了新业务,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李福祥说。  

泾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张迪介绍,除了派驻专家,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还接收泾源县人民医院100余名医护人员免费进修。中心向县医院捐赠X线机、纤维胃肠镜多功能监护仪、理疗仪、病床、电脑等设备,并投资建设“互联网﹢”信息系统,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查房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继续教育等形式,指导诊疗疑难杂症。

更多阅读: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看到责任,收获信心”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在造福百姓的路上持续前行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富裕梦可追可赶,健康梦可望可即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建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乡村”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还要继续做得更好”

文:健康报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贾锐 高小龙

编辑:杨真宇

校对: 于梦非

审核: 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ArpERmg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