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什么星座5.25-26丨歆舞界十周年演出:空间剧场《团圆》邀您一同游历一个家族四代女性的迁徙故事

空间剧场《团圆》 歆舞界十周年系列演出 戏剧节-优秀剧目回顾展演单元 歆舞界【身体叙事系列】家族迁徙史•第一季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邀您一同游历一个家族四代女性的迁徙故事 用身体叙事中国时代巨变下的
原标题:5.25-26丨歆舞界十周年演出:空间剧场《团圆》邀您一同游历一个家族四代女性的迁徙故事空间剧场《团圆》歆舞界十周年系列演出戏剧节-优秀剧目回顾展演单元歆舞界【身体叙事系列】家族迁徙史•第一季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邀您一同游历一个家族四代女性的迁徙故事用身体叙事中国时代巨变下的生命体通过对团圆的美好向往,以此来对抗离别的伤痛无奈通过对故事的演绎与观看,更好的理解并珍惜当下的一切▲剧照摄影师:靳伟强演出信息场次:3场日期:5月25日下午场14:30晚上场19:305月26日下午场14:30场馆:北京蓬蒿剧场座位:对区不对号入座票价:成人票100元学生票70元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棉花胡同35号场馆电话:010-64006472作品介绍这是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由逃荒、下乡、打工、留守、人生五幕构成,与您一同游历一个家族四代女性的迁徙故事。从太姥姥因饥饿逃荒开始,为了生存,她带着四个孩子一路从山东老家逃到东北,历经艰难险阻。向前、向前、向前------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在这里,“团圆”并非是与家人团聚的含义,恰恰相反,在这部作品中“离别”是重点。太姥姥离开了村庄,因饥饿逃荒;姥姥离开了乡镇,因上山下乡;母亲离开了县城,因进城打工;女儿最终也选择离开故乡,因为她不愿接受“留守”的生命状态。在《团圆》里,身体建筑师们尝试在一个有限的时空内用身体叙事讲述中国时代巨变下生命体的异变;身体,携带着每个人的人生记忆与家族烙印。由此,搭建“团圆”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我们“精神进化”的方式,属于身体建筑师的精神基因也在演绎与观看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流入我们的“器与灵”。导演的话故事里的几代人,都因为生活中的种种驱动不得不离开一个旧的空间去往另一个新的空间,也不得不忍受与亲人或故土的离别之痛。显然,面对“团圆”的普遍意义,我无法做一个忠于语言大众意义的作者,这部作品着重探寻“团圆”的意义,是我与我自己的团圆,精神和肉体的团圆,过去和现在的团圆,未来和永恒的团圆,这种团圆渴求是中国人骨子深处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弃。这部【身体叙事】的作品通过对团圆的美好向往,以此来对抗离别的伤痛无奈;通过对故事的演绎与观看,更好的理解并珍惜当下的一切。12作品生命年轮2018年1月27、28日,获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资助,首演于北京在3画廊,结合艺术家朱小地的空间装置《溶迹》,正式发布【空间剧场】的创作概念。2018年12月15日,获邀参加第九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在蓬蒿剧场演出。2019年5月25、26日,获邀参加第十届南锣鼓巷戏剧节,优秀作品回顾展演。12创作核心支点1、“团圆”并非是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离别”是表达的重点。《团圆》对应的是人性中的分裂、人生中的分与合,借助对“团圆”的美好向往,以此来对抗离别的伤痛无奈,直面生命的完整与破碎。对他人故事的演绎与解读,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并珍惜当下的一切。2、将故事的言说与空间的运用展开紧密协作,有效挖掘空间的意味与形式表达,展开对文本的诠释与呈现;3、通过空间唤醒并刺激演员的真实体验与表达,对空间的感知与创造力是高度整合并精准控制的,对于多维度空间的运用是身体建筑师创造的核心语汇。4、观众的观看不再是传统的“镜框式舞台”的固定观演关系,转变为更加自由的、流动在空间里自主选取观看视角的观演关系,并可以根据表演,展开与演员的互动关系,达成对表演的参与性。(此条特指美术馆艺术空间的演出版本)12演出评论身体叙事与家族迁徙,就经验的抽象性而言,大概分属于遥远的两端:一端是个体极细微贴身的感受,另一端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与历史。作品很好的讲述了决定着自身存在的那一段历史,讲述曾经对血肉至亲的命运施加巨大影响的社会,讲述通过这一段家族回访而体会到的苦痛与欢欣,爱与疯狂。社会学家储卉娟肢体的有意识参与,想象力的驰骋,创造了属于当下的肢体呈现。观众小震四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故事,基调是迁徙,是出走,而出走背后恰恰是对“好的生活”的探寻和向往。《团圆》更像是一种对“团圆”的“追寻”,而非通常人们所想象的“团圆”。演员Season“家族迁徙”是一个事关人类命运、人类发展的主题,可是它又具体地存在在每一个具体的家庭、具体的人身上。每个具体的人就像是生命之河里那滴水,也许微不足道,可是就是这无数滴微不足道的水滴组成了时代之河,命运之流。演员微微12专家推荐理查·谢克纳RichardSchechner(美国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系教授、戏剧导演、理论家)晶歆不但拥有舞蹈家柔韧的身躯而且具有思想家一般的头脑,她成功地从舞蹈家与编舞的角色转型为表演艺术家。晶歆就像一股旋风,从北京到纽约,从纽约到北京,她永不疲惫的身躯、鲜明独特的艺术品质与上下求索的精神力量带给了我们无穷的鼓舞,留下了无尽的美好回忆。吕艺生(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家、舞评家)史晶歆的作品大量是释放一种探索的精神,作为一个编导,她的探寻方式是编舞;作为一个舞者,她与人们的对话方式是跳舞。欧建平(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史晶歆对舞蹈的激情与痴迷,已使她成为同辈人中的姣姣者;她的作品在内容上,已随其阅历的拓宽而日渐深刻,并在形式上做出了有意味的探索!我期待中国舞蹈界能有更多像她这样埋头创作的新秀出现!江东(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显然,眼下的中国和中国舞蹈界是需要这样的人才的。我是看好史晶歆的追求和努力的,我相信,凭着这股初生牛犊的劲头,这个看似弱小的小姑娘迟早会为中国舞界带来实质意义的突破的。肖苏华(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晶歆是当今中国一个非常"珍稀"的舞者。她不断执着地学习,实验,探索,不断执着地超越自我,创新,前行,她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寻觅着自己的创作个性,因此我们才会惊喜地看到她的“活着就好”,并从中进一步解读在朴实无华亲情中的真实的晶歆。12媒体专访文艺生活周刊:《史晶歆:可以贫穷、可以放弃很多,但无法放下的是创作本身》“她的履历可以做一本绘本的故事蓝本,岁月似乎在她的身体和心里,留下的痕迹都是温柔的。没有带走她对世界的敏感和好奇,没有留下时间的沉重和磨损。”北京晨报:《史晶歆:生活即舞蹈,舞蹈即生活》“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所有能被引入舞蹈的元素,史晶歆都要试试。在有关介绍史晶歆的资料中,不乏“先锋”、“创新”、“大胆”等字眼,但坐在记者面前娓娓而谈的,却更像一个做着五颜六色舞蹈梦的实验家。”中国艺术报:《史晶歆:心无界,一直在路上》“2009年初她创办了“歆舞界-表演实验室”,从纽约回来之后,发觉“表演”这个概念似乎还有些窄,因此选择将它重新定义为“艺术实验室”。她突破各种艺术形式的边界,以肢体语言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同时结合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等等表达方式,最终呈现为一个综合的艺术体。”主创团队编剧/导演史晶歆探究事物的本质,完善或创建一门语言,是此刻我接受到的使命!生于兰州,长在上海,学成北京,觉醒巴黎,质变纽约……身体建筑师当代艺术家歆舞界-艺术实验室创始人/艺术总监【身体建筑师】方法体系创始人美国纽约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原北京舞蹈学院教师美国舞蹈节国际编舞项目特邀艺术家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编导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后留校任教。现受邀加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开启演员的表演训练研究与方法建构。曾远赴法国与编舞家苏珊·伯居(SusanBuirge)学习当代舞编舞,并师从美国人类表演学大师理查·谢克纳(RichardSchechner)。2009年创立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揭开中国当代舞蹈与多媒介融合尝试的序幕,展开新艺术探索与方法论建构。2012年创建“身体建筑师零-动点”表演训练方法,2015年创建“身体叙事”创作术&表演法,2018年创建“身体博物馆”,研究领域为承载人类生命状态的“身体建筑的营造法式”,及身体在特定空间中的叙事表达。未来的核心艺术建构是【空间剧场&身体博物馆】,常年进行演员训练研究与授课创作。代表作品《器-气》、《团圆》、【身体叙事】女性三部曲、《活着就好》、《霞谐帛瓦》、《空性之舞》、《阿O一家》、《记忆之所》等相继受邀在意大利ApertoFestival艺术节、Teatrodell\'ArtcMilano米兰艺术剧院、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法文化之春、中国青年实验艺术展、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节及艺术空间展出。学术顾问储卉娟社会学教师与研究者2013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关注城市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变迁,新文化群体的生成,以及城市新公共生活的发展。教授《城市社会学》,主持《日常生活研究论坛》,正在研究的主题包括:网络文学、城市消费与情感生活。视觉设计徐愔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2001级本科舞台设计专业毕业,2008年获得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作品:话剧《学一学鸽子》《我是月亮》《进化论》;舞台剧《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栀子花开》《滚蛋吧!肿瘤君》;舞蹈剧场《活着就好》等。演出团队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复杂而矛盾的信仰&实验-跨界-多元-前沿“歆舞界”作为中国个性独特并极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团队创建于2009年初,揭开中国当代舞蹈与多媒介融合尝试的序幕。作品探索标识空间:【空间剧场】&【身体博物馆】;方法论核心建构:【身体建筑师“零-动点”表演训练方法】。歆艺术旨在建立对表演概念的思考,提出以身体为核心介质,以身体语言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同时进行对其他表现媒介的融合,力求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中向过去、现在、未来取材,探寻身体叙事的现代性,建构以身体为主的表演形式的多元性,并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精神与身体标志的探寻、建立与传播。“歆舞界”的艺术家们共同创作:【身体博物馆】系列(《器-气》等);【身体叙事】系列(家族迁徙史《团圆》、女性三部曲《HI---朱丽小姐》等);【城市身体记忆】系列(《活着就好》《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等);【面具】系列(《阿O一家》等);【空间探索】系列(《记忆之所》等);【奇点】系列(《空城》《记忆-时间-碎片》等);【肖像】系列(《空性之舞》);【身体建筑】系列(《之间》);【跨界】系列(《小青》);《日子》、《水墨游》等一系列先锋作品,在海内外进行展演与交流,先后受邀参与意大利ApertoFestival艺术节、Teatrodell\'ArtcMilano米兰艺术剧院邀请展演、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节及艺术空间展出。2009-2019年“歆舞界”创建10年,不断探寻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及风格样式并积累起一批代表作品,同时致力于以“身体建筑师”为核心的训练体系,努力打造公共艺术教育平台,陆续研发推出全新的教育项目:【身体建筑师】演员必修课、【筑·汇】艺术公益演讲、【七日身体建造】探索公开课、【未来之力】大师班、【歆故乡-金山学院】艺术巡讲、【互动剧场】艺术家演后谈交流平台、【歆•论•谈】主题讲堂、【歆观点】学术栏目等,全心普及推广当代表演艺术的思想理念。我们期待每一次与您分享【歆舞界-学术团队】的最新研究与思考过程。12主创名单编剧/导演/制作人:史晶歆学术顾问:储卉娟身体建筑师-主演:张静芬裘晓洁身体建筑师-联合演出:4.0先生郑佳卉王斯骥陈秀视觉设计:徐愔史晶歆舞台监督:Sophie演出统筹:靳伟强学术观察员:Sophie张卉更多好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aRqor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