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逃不掉的三高诅咒?医生公认的“三高”组合拳_血压_奶奶_控制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一直是慢病患者逃不掉的诅咒,为了更好地防治“三高”,医生也为慢病患者准备了一套有效的组合拳。 王奶奶得糖尿病多年,一直以来被医生夸为“模范糖友”,这些年来病情控制好,没有出现并发症,她大方地向我们分享了她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一直是慢病患者逃不掉的诅咒,为了更好地防治“三高”,医生也为慢病患者准备了一套有效的组合拳。

王奶奶得糖尿病多年,一直以来被医生夸为“模范糖友”,这些年来病情控制好,没有出现并发症,她大方地向我们分享了她的“三高”组合拳。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和血脂了,因为我们糖友得‘三高’的风险比人家高好几倍。”王奶奶非常感谢早年提醒他这点的医生,“高血压还是要早发现,早控制。我老同学也是糖尿病,但是日常一点都不注意,结果确诊糖尿病不到2年,又得了高血压,身体一直不好,反反复复进医院。”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当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或者高血脂时,患者得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病死率也大幅提高。

王奶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都会固定在早上测量血压,时不时还会测睡前血压。“测血压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不能凭借症状来估计血压情况,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密切追踪血压变化,不能偶尔正常了,就不测了。”专家点评道。

王奶奶分享道:“准确测量血压要做到‘四定’:定体位、定时间、定部位、定血压计,不然血压测不准,否则每次测的血压值没办法互相比较。”

“定体位”是指血压计与心脏需保持同一水平线。

“定时间”是指应在固定时间段测血压,因为每个人一天在不同时间段的血压也不一样,固定时间段才可以横向比较血压的变化。

“定部位”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每天测血压时选用同一条胳膊,可以避免不同部位测量血压之间的差别。

“定血压计”而固定血压计是为了避免不同血压计之间存在的误差。

一般糖尿病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考虑到王奶奶今年79岁了,所以医生仅要求王奶奶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我基本都能很好地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王奶奶笑眯眯地说道,“我把这个血压标准写在小纸片上,贴在我的血压计上,这样就反复提醒自己,控制好自己的血压。”

王奶奶非常擅长利用便利贴之类的小工具来提醒自己保养身体。此外,对于那些老年或伴有严重冠心病的糖友来说,医生认为血压目标值最多可以放宽至150/90mmHg,如果再高,就肯定要去医院调整血压治疗方案了。

此外,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奶奶每年都会去医院抽血检测一下血脂,并且随着年龄渐长,这个频率提高至每3-6个月1次。

糖尿病专家也认可这个检测频率,同时建议其他糖友,若血脂异常,则需要尽快进行治疗,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必要时增加药物治疗,比如他汀类药物。

尽管未被确诊为高血压,王奶奶却非常注意自己的盐分摄入。他不仅不吃腌制品、酱菜类的食物,还会通过定量盐勺的方式来控制烹饪时的盐量。“炒菜时有这样一把小勺子就很方便,一勺就是2克,每人每天不能超过3勺。”

按照专家的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以下。此外,王奶奶常常会用醋、柠檬汁、番茄、洋葱等味道浓郁的蔬菜或调味料来提味,一样让自己的饮食美滋滋的。

同时,王奶奶并不认为得了糖尿病就应该要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她认为在吃的方面只需要做到:每天定时定量,每餐七分饱,不吃奶油、油炸食品、饼干这类非常油腻或非常甜的食物,“遇到喜欢吃的荤菜,就多吃一口,完全不吃肯定坚持不下去,但就偶尔一口解解馋”。而且王奶奶非常注意饮食均衡,也会在专家的建议下,额外补充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水果、燕麦、大麦和豆类。

此外,王奶奶还会定期旅行运动,保持好心情。另外,值得提醒的是烟酒会增加糖友得高血压的风险,而精神压力过大的话,也会使得血压升高,这些都需要注意。

高血压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嘛?糖尿病专家表示有很多糖友可以很好地遵从医嘱服用降糖药,但是却对高血压药疏忽大意,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专家指出了几个三高糖友常常会出现的观点误区:

1.高血压是慢性病,如果已经被确诊为高血压,则需要长期吃降压药,而不是偶尔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2.有些高血压糖友不愿意过早开始高血压药物治疗,担心各种副作用。但是比起药物可能造成的副作用,高血压本身会切实地给身体带来更多的损害。

3.有些患者在发现自己高血压后会自行购药服用,但是高血压服药,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Z5Zx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