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人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祖师禅法

达摩所传的祖师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佛。 那时候人的根性好,只怕不知道,一旦知道了什么是佛,就会绵密保护,不让习气沾染上去。时时观空不再著相,用不了几年就能成就,快得很。所以达摩祖师所传的顿悟禅非常好,用不
原标题: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祖师禅法达摩所传的祖师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佛。那时候人的根性好,只怕不知道,一旦知道了什么是佛,就会绵密保护,不让习气沾染上去。时时观空不再著相,用不了几年就能成就,快得很。所以达摩祖师所传的顿悟禅非常好,用不著怎么修法,因为我们本来是佛,就是我们不知道。比如六祖大师指示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一切放下,什么念头都不动。‘惠明良久’,就是停到那儿不动了。不动的时候一念不生,六祖大师就直接指示他:‘正与么时,那个是你明上座本来面目。’就是正在这个一念不生的时候,你不是木头石头(木头石头没有知觉)而是了了分明,‘那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直接指示,多好啊!后来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个’就变成了‘哪个’了。‘哪一个是你明上座本来面目?’就成问话叫你去参了。就像猜谜一样:哪一个?哪一个?其实六祖大师不是这样问的,他是直接指示。就像于岫大夫问紫玉禅师:‘如何是佛?’禅师就喊他:‘于岫大夫!’大夫答应道:‘唉’。‘即此是!’紫玉禅师说。就是答应的这个就是。于是于岫大夫就开悟了。多么简单痛快啊!那么于岫大夫是不是真正开悟了呢?脚跟是否点地呢?后来药山禅师(即石头希迁的徒弟)想考考于岫大夫就说:‘哎哟,恐怕大夫埋到紫玉山中去了。’于岫大夫听到之后想:是不是我悟错了?赶快又去参拜药山说:‘请大师开示?如何是佛?’药山也是这样喊他:‘大夫!’于岫大夫答应道:‘唉!’这回药山换了一句话问:‘是什么?’于岫大夫,‘噢—’这次他真的开悟了。紫玉禅师说:‘即此是!’就是告诉于岫大夫这就是佛。药山反问:‘是什么?’也是告诉于岫大夫这就是佛了。这些都是直接指示。后来就不行了,因为后来人根陋劣,你这样直接告诉他,他反而不以为奇。就像祖上遗下的财产一样,不是自己血汗挣来的就不当一回事,滥花滥用。如果直接指示他,他还说:‘这就是佛呀?那怎么没有神通,没有辩才呢?恐怕不是吧。’他就不能承当,更谈不上保任。所以禅宗到后来就变成起疑情参话头了,直到现在就参一句死话头:‘念佛是谁?’参几十年都得不到消息。因为根本起不了疑情。参话头是要起疑情:念佛究竟是谁念的呢?是我念的,那么什么是我呢?身体是我吗?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假如我们一口气不来了,肉身实体没有烂掉,那时为什么不能念了?所以身体不是我。思想是我吗?思想是外界客观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外界客观环境就没有思想,所以思想也不是我。那么‘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究竟是谁念的?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就要起疑情。因为疑情一起,一直思索这个问题,究竟是谁?这样就把思想妄念割断了。思想被这个疑情抓住,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不然我们妄念多端,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止过。即使是睡著了也没有停止的时候,还是妄念多端,乱梦横生。所以禅宗人说的:‘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疑情不起,思想总是在动,就抓不住,就不能深入禅定,妄心就息不下来,本性就不能现前。因为真心都被妄念包裹著看不见了。我到过几个寺院,看他们在那里念念有词: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哎!真糟糕,他们没有起疑情,在那里念‘念佛是谁?’还不如念阿弥陀佛好呢!念阿弥陀佛还有佛号的果地感应,还有佛所有因地发心功德的加持,比念‘念佛是谁’要得力的多。文/据元音上师讲法编辑整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n03e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