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 影复仇、自我、窥视,张艺谋的《影》黑白对立,亦正亦邪!

这仅是一篇影评! 文章属于红颜秀影原创,禁止抄袭 前几年,红颜秀还对国产电影有着深深的绝望,对院线国产片疯狂的吐槽。 大约在2016到2017年期间,国产爱情电影在院线抢尽了风头, 《左耳》、《小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
原标题:复仇、自我、窥视,张艺谋的《影》黑白对立,亦正亦邪!这仅是一篇影评!文章属于红颜秀影原创,禁止抄袭前几年,红颜秀还对国产电影有着深深的绝望,对院线国产片疯狂的吐槽。大约在2016到2017年期间,国产爱情电影在院线抢尽了风头,《左耳》、《小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情怀类电影、《分手大师》、《何以笙箫默》都市爱情电影。虽然受尽了观众和职业影评人们的吐槽,在各大评分网站上的评分也并不好看,但不得不说,它们却收获了非常成功的商业回报,这样的电影不需要特效的制作、配乐布景的打磨、也不需要费尽心思撰写说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情节,内容深度上也无关人性的明暗、更不用契合社会性,只要有满满流量的小花小鲜肉主演,往往就能带动粉丝经济,取得高票房回收。然而前两年一部《战狼》横空出世,刷新了中国票房纪录,其实,这就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在观众的品位上开始转型,所谓的“粉丝经济”、“小花鲜肉电影”已经不能够再无理由的霸占电影荧幕。近两年,多位大牌导演回归以及新人导演展现实力的优质作品,都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向着“内容和用心为王”的健康时代茁壮发展而去。年轻导演忻钰坤的新作《暴裂无声》冷冽的现实主义,电影艺术使得魔幻现实主义结合在了一起,良好的多线叙事控制力在最后终于交织在一起,深穴映射人性,爆炸增长的经济,爆裂难控的社会问题,角色无声的愤恨和伤痛。既揭示了现代社会下,富人、中产、穷人三种与众不同的生存景象,又用隐喻、象征和魔幻现实主义将那些欲言又止的、难以言喻的更深刻的表现了出来。更不用提,今年造就了现象级观影效果、在豆瓣评分高达9.0的《我不是药神》,难以想象新人导演文牧野的处女作就能震撼的我们睁不开眼,《我不是药神》的上线直接逼退了郭敬明的流量作品《爵迹2》,其实也真正说明了高质量的良心佳作终将战胜流量经济下的花拳绣腿,这边新人导演们来势汹汹,那边大牌导演们也积极探索着自己对电影更深的理解。暑期档那个“配得上全中国人至高期待”的导演姜文带着他的新作《邪不压正》回归,依旧是姜文式的意气风发、恣意妄为,是幽默的、天真的、热情的还带着些孩子气的“姜文电影”,这也是姜文“北洋三部曲”的一个完结篇。而贾科长今年奔赴戛纳的作品,也在九月末亮相大荧幕,用一个女人带着伤痛和无奈的成长,构建出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的变迁,贾科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整了自己的“贾樟柯电影宇宙”。而有一位中国最重要的大导演,张艺谋,在去年诞生了一部转型失败、口碑极差的《长城》之后,就寂寂无闻;在这个十一档他终于带着自己的新作《影》回归。在未上映前,《影》就受到了大量的媒体、影评人和粉丝的关注,黑白交织的水墨画式的艺术海报,让观众们期待不已,看来张艺谋又要回归原汁原味的中国风作品了。纷乱时局,群敌环伺,一个从小被秘密囚禁的替身,不甘只做他人手中的武器和傀儡;但若想冲破枷锁,找回自我,又必将历经千难万险的考验;替身能否寻回自由,他又将如何选择?无论《长城》给张艺谋的电影评价带来了多糟糕的影响,也无论十一档的电影竞争有多么激烈,张艺谋的新片永远都能聚集着所有的目光和讨论,张艺谋的电影可以宽泛地分为三个类别:悲壮深沉又质朴的农村乡土情怀,表现都市彷徨、现代人迷茫孤独的都市电影,还有寄托了社会语言、江湖情结、武侠情结和中华古老文化的古装电影。但这三种类型往往能融合出一种“难以言说,只能细细品味”的老谋子式的克制深沉的精神内核,也因此,去年以打打杀杀、景甜开挂为主的非现实主义电影《长城》会受到媒体和观众那么大的非议,以及粉丝们的抗议。而这次张艺谋的《影》又回归了那种深刻克制下的社会隐喻、人性思考、文化积淀,而在形式上又将中国古典的水墨画以及阴阳文化结合在其中,视觉上绵延悠长、美不胜收。《影》的故事、配乐、人物对话、图像风格以及色彩运用从一开始便直奔要害,观众们对张艺谋电影的长期观影经验是,习惯用大红大绿、浓烈绚丽的色彩来衬托情节上的冲撞、表现小人物在大环境下的挣扎搏斗,像《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里穿着红色棉袄笑容明媚的巩俐的一回眸,几乎就是张艺谋电影最经典的镜头。而这次张艺谋在视觉艺术上首先就做了大转变,无论是服装颜色还是画面构图都取景于黑白两色;但这种黑白两色不是《罪恶之城》里那种黑白漫画式狂躁鲜明的黑白色,也不是科恩兄弟《缺席的人》里那种荒诞、黑色幽默式的褪色黑白,它是黑色墨汁浸染到白色宣纸上后晕染出的黑白交织,除却绿肥红瘦,这依然是典型的中国背景、中国人物和中国表达。包括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悬挂在宫殿里的白纸黑字《太平赋》、八卦图、水墨画风、连绵大雨造就的一种晕染式的氛围,围棋、文臣的隐忍揣测君王心思与武将的刚烈耿直、进退与阴柔、沛伞的“以柔克刚”杨苍刀法的“至阳至刚”、真实与虚假、步步为营和横冲直撞…….处处都在体现着这种黑白共存、互相对立又互相交融的新式美学,在狂风暴雨和血色肃杀的氛围下平静克制的人物,其实也是多年中华文化下的一种积淀。这是一个关于复仇、关于“影子”与真身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打败囚禁取得自由成为自我的故事。这样“复仇”、“自我”、“囚禁”的主题,从古至今一直是文学、电影作品里作者和观众们偏爱的部分,因为它曲折、荡气回肠、重要的是能引起观众们心中的共情。像莎翁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就是王子伪装身份、赢得国王地位的故事,姜文的《邪不压正》也是一个隐藏自己身份的少年为父寻仇的故事作为主线,昆汀热情洋溢的《被解救的姜戈》也是一个黑人奴隶骑着高头大马为了自由和爱情进发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人物无论是嘴上,还是行为上,都会表现出他们成为自己的渴望,情节上也将黑白两色划分尽量的有好与坏的倾向。而《影》作为一个更有中国味的作品,虽在颜色上黑白对立,却在人性和地位上保留了人物的正邪并不对立、反而交融的中国特色。故事一出场是从郑恺、邓超、孙俪为阵营的沛国切入,在他们口中杨苍父子夺去境州国土、他们只能一味地委曲求全,十恶不赦。而影片后端杨苍父子出场时,我们又能看到这对武将身上的正义凛然,比如杨苍说“我赴的是君子之约,怎么能带兵前去”、“之前我们为的是输赢,在比下去可就是生死了,给都督一个面子算平局吧。”和沛国的计谋、“狡诈”相比,我们反而能看到这对父子对敌手的惺惺相惜,和武将的正直单纯。吴磊和关晓彤“王子和公主”的爱与恨也颇有一丝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昆汀《无耻混蛋中》“犹太少女和德国军官”的味道,因为国恨他们痛恨彼此,又因为惺惺相惜他们懂得甚至爱着彼此,谁说爱就是单一的奉献、珍惜、心疼,爱里本来也藏着恨,爱恨交织,既是平静克制,也是更加深刻丰沛的情感交融。在这个故事里,这些人物里,几乎每个人物一出场就给我们固有的印象,小艾的单纯善良、付出和柔弱,沛良的昏庸无能,田战的口直心快、不谙世事,鲁严作为文官卑躬屈膝方能在皇上身边留得一席之地;子虞的阴险狡诈、境州的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然而随着剧情缓缓发展,我们能看到的是每个人其实都如同“真身”与“影子”,在外表呈现和内在真实中每个人展现的都是亦真亦幻的自我。其实小艾也会在深夜去引诱影子,看似柔弱却顿悟出以柔克刚的招数;沛良看似昏庸无能,但一味求和也是保全国家的办法,他也深知自己的位置坐不稳,看似他被蒙在鼓里,其实心中早已知晓文官的背叛和影子与真身的欺骗;田战看起来口直心快,其实在最后的几个镜头中他沉默不语的回头看着大门缓缓关上、在门外第一个听到境州传出的消息,那深不可测的眼神,或许他是这场戏中唯一一个了解了前因后果、每个人心中鬼胎的人;鲁严看似卑躬屈膝,以口头上的讨好和忠诚拥护着君主其实在背地里偷偷背叛……最后一场戏里,人性里的伪装、自我、亦真亦幻、亦真亦假被发挥到了极致;沛良下令杀掉子虞要将王位许给境州,境州不知沛良的真意、也不知子虞的死活只能沉默;子虞嘴上说“是皇上下令要杀掉境州的母亲、你带着夫人快逃”,实际上暗地里刀剑已经出鞘;而境州看似忠心耿耿、一位委曲求全,最终也能狠下心来在沉默不语中杀掉真身,成为真身……包括死去的文官与皇上,他们都是被自己的鲜血呛住了自己的喉咙无法开口说话,或许只有死人是不会说谎的,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开口的机会,正如《傲骨之战》中的戴安所言“人是可以在说真话的时候说假话的。”《影》也是在黑白两色、在阴阳分隔中,在真实与虚假中,在真心与伪装中透露着东方美学的黑白交融、含蓄内敛、肃杀血色下的克制庄重,这是一场发生在绝美的水墨江山中的权谋杀局,黑白对立的水墨画在渲染后渐变的“灰色”才正是更为真实的、亦正亦邪的部分。-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nelz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