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能力想要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请把握好影响阅读理解的这六大要素

展开全文阅读本质上是以理解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过程。“理解是人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思维对未知的对象或现象作出新的解释,弄清它们的特点、性质、联系或意义 的认识过程”(见章志光主编《心理学》第20页)。事实上,阅读理解不仅需要
展开全文阅读本质上是以理解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过程。“理解是人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思维对未知的对象或现象作出新的解释,弄清它们的特点、性质、联系或意义的认识过程”(见章志光主编《心理学》第20页)。事实上,阅读理解不仅需要经验、知识,还需要情感、想象、记忆、思考、语境等多种因素。不仅如此,在一个阅读过程中,这些因素参与的越多,发挥的越好,理解的效率也就越高,理解的程度也就越深。下边笔者就影响阅读理解过程的六大要素做一细致分析,以期对当下的阅读教学有所助益。一、影响阅读理解的六大要素1.知识知识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起着同化语言的作用。这种同化可分为三类。当已有的知识大于所要理解的知识时,理解就会很容易地发生;当已有的知识小于所理解的知识时,理解就会产生困难;当已有的知识等于所理解的知识时,理解处于中等水平。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只要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就可以了;对于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教师就要找准原因,把学生短缺的知识设法补上,使其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尽可能准确、丰富、深刻。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论是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第三种情况,丰富的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同理解的速度、理解的效率永远是成正比的。这就启示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向学生适时地、恰当地传授必须的知识时十分必要的。那么,哪些知识才是学生必须的呢?笼统地讲,基本的百科知识都输这个范围;详细地讲,其中的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当是最重要的。2.经验经验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我们可用《红楼梦》里“香菱学诗”的例子来说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叙述香菱读了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诗句后,对句中的“余”“上”二字产生了极强烈的感受,原因只是“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几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显而易见,香菱在读王维的这两句诗时,由于调动了以前的生活经验,故而对“余”“上”两字的个中三昧产生了极强烈的感受。香菱读诗的例子启示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中,适时的、恰当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提高理解语言的速度、效率是十分有效的。3.情感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总是负载着语言使用者的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就不能不调动学生的情感,不能不让学生同作者一道去恨、去爱。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果不能对敌人产生刻骨的恨,也就不会对志愿军战士产生热烈的爱;读鲁迅的《“友邦惊诧”论》,如果体会不到鲁迅先生那愤怒难抑的感情,就无法真正认识反动派的奴才嘴脸和所谓的“友邦人士”的险恶用心;读法国作家布封的《松鼠》,如果读不出字里行间作者对小松鼠的那种浓浓的喜爱之情,就不能说已经理解了作品。读文章是这样,读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更是这样。人们常说:文学史人学。作为人学的文学,情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试想:面对这样的语言材料,读者不以情待之,不以情观之,不以情品之,能理解吗?4.想象和联想“想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有天赋和才能,它是凭借记忆表象,通过形象思维,对头脑中接收和存储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排列、重组、创造出未感知过甚至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过程”(见《人的终极能量开发》第304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它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性质看,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阅读理解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比如读朱自清的《春》,人们头脑中会依次出现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面均是读者在原文的引导下对文中作者所描绘的那五幅画面的形象性再现。把再造性想象运用于阅读理解,并且取得了很大影响的首推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他运用再造想象的原理创造了想象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要点是: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那些形象性强的文章,可让学生闭住眼睛,放开想象,如同放电影一样,把课文中的画面一一在头脑中再现出来。例如魏书生老师教鲁彦的散文《听潮》就用了此法。上课伊始,他先让一个学生朗读《听潮》全文,其他学生则闭起眼睛细听、想象;朗读完毕,他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用语言描绘自己听到的形象,一节课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结束了。联想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同想象一样,它也是阅读理解不可或缺的手段。联想从其产生的方式看,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在阅读理解中,它们有它们的身影。比如,教学朱德元帅的《回忆我的母亲》,可让学生想想自己的母亲,教学鲁迅的《社戏》,可让学生想想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教学朱自清的《春》,不妨让学生想想冬天的草、冬天的风、夏天的雨、冬天的人等等。总之,想象和联想是理解语言的重要手段,运用好它们,不仅有助于课文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可谓益处多多。5.思维语言既有形象易感的一面,也有抽象难懂一面。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更要设法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段落的思路、句子的思路时,就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语段的中心、句子的中心时,就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引导学生分析记叙类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时,就要注意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准确、严密等这类富有逻辑性的特点时,就要注意调动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等等。总之,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抽象思维永远是一个忠诚的帮手。6.思想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情”是情感,“意”就是思想,一般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的东西。在阅读理解中,它们同样起着同化语言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富含哲理的语言。比如一个有头脑、有思想、有追求的的人读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会觉着很亲切、很容易理解;相反,如果让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或一个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人读这段话,在理解上他会觉着很困难、很吃力。原因何在呢?在于思想认识水平不同。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他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能切实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所以,他能很容易地理解那段话。而一个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人,他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就处于一个很低的层次,你让一个低层次的人去理解一个高层次的人,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其次,这样的人就其生活实践来看,他的生活也很难给他提供一个经验性的注脚。因此,它对那段话的理解就困难得多、吃力得多。像这类富含哲理、思想强的语言材料,在初高中语文课本中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这类课文,除了要在前述的那五个方面下功夫外,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思想境界就成了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二、对阅读教学的启示以上我们谈了理解语言的六大要素,那么,这些要素给阅读教学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呢?启示一: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设法调动学生的经验、知识、情感、想象、思维、思想,使阅读理解顺利发生。启示二: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丰富、提升学生的经验、知识、情感、想象、思维、思想,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启示三: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卡壳”的现象,就要从前述的那六个要素上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换句话说,是知识有欠缺,则要设法弥补知识;是经验有欠缺,则设法弥补经验;是感情为投入,则设法让学生投入感情;是想象未打开,则设法引导学生打开想象;是思维未上道,则设法引导思维进入正轨;是思想认识水平达不到,则设法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等等。总之,阅读是能够陪伴一个人一生的精神活动,在一个人一辈子的阅读中,如何去做,方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呢?上述的六个方面就是答案,愿每个热爱阅读的人能从中汲取有益于自己的营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5NMDw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