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中国房颤日 | 您真的认识房颤吗?_患者_药物_进行

中国房颤日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总体发病率约为0.4-1.0%,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 房颤是 心跳不齐的一种,发生房颤时 心房出现快速不规则的电活动,丧失机械收缩功能。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房颤

中国房颤日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总体发病率约为0.4-1.0%,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

房颤是 心跳不齐的一种,发生房颤时 心房出现快速不规则的电活动,丧失机械收缩功能。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房颤危害大,不仅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增加卒中和死亡风险,而且因房颤导致的住院产生了巨大的治疗花费。

小疑问

为什么有的人发生房颤,有的人却不发生呢?

—— 发生房颤是有原因的。

多数房颤患者 有高血压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少数房颤是由心脏淀粉样变、肺动脉高压、心包炎、肿瘤等引起的。另外, 睡眠呼吸暂停和肥胖也明显增加房颤的风险。夜间打鼾、呼吸停止导致人体缺氧极易诱发房颤。

房颤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有 心悸、乏力等症状,但有25%的房颤发作可 无症状。因此,房颤患者通常需要频繁进行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即使无房颤症状的老年患者也应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筛查房颤,尤其是发生过不明原因脑中风的患者。

此外,诊断房颤仅仅靠心电图(只有10秒钟)是不够的,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容易被漏诊,需要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测,甚至通过植入性Holter或起搏器获得诊断。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

(1)脑卒中(俗称“中风”),房颤患者的卒中率是普通人的 5倍;

( 2)房颤发作时心率增快,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诱发或导致心力衰竭;

(3)严重的心悸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4)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总死亡率增加2倍。

房颤的治疗有哪些方式

药物治疗

1. 预防血栓栓塞的药物。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需要检测定期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比加群、利伐沙班、艾多沙班、阿哌沙班等抗凝药物;是否需要抗凝是根据患者栓塞风险评分决定的,即使导管消融手术也不能替代抗凝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不能预防房颤血栓形成。

2. 房颤节律控制药物。主要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决奈达隆、索他洛尔等药物。除胺碘酮外,这类药物可以减少50%-60%的房颤发作;胺碘酮比索他洛尔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有效率提高60-70%,所以胺碘酮是维持窦律效果最好的药物,但是,长期使用药物会有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副作用,难以耐受长期用药,不适合作为首选药物。

3.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宽松的静息心率控制目标是小于110次/分,严格的静息心率目标是小于80次/分,要达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联合用药。主要药物有β阻断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断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地高辛等。部分患者房颤症状明显,药物又无法控制心率时,可以考虑房室结消融+起搏器的心率控制策略。

导管介入治疗

导管消融创伤小、恢复快,包括:

1. 冷冻消融。通过低温球囊对房颤区域心肌进行冷冻破坏,对阵发性房颤效果类似射频消融,术中无疼痛感;

2. 射频消融。通过消融导管试局部心肌加热导致热损伤,临床使用时间较长,可同时进行肺静脉之外的标测消融,可能术中有疼痛感;

3. 左心耳封堵。通过介入手段置入封堵器将左心房的左心耳封堵,避免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栓塞风险高同时出血高危、口服抗凝药禁忌或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抗凝药物的患者。因为心房颤动90%血栓发生于左心耳,对于房颤晚期无法根治的患者意义重大。

外科手术治疗

传统的房颤外科手术治疗需要开胸进行,创伤大,适用于合并瓣膜性心脏病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颤消融技术使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该方法无需开胸,适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房颤目前发病率高,房颤本身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危害巨大,所以, 早期筛查房颤,规范房颤诊疗流程,提高房颤治疗成功率,是目前心内科努力的方向之一。

文章 心血管内科 刘连丰

审稿 心血管内科 刘元伟

排版 宣传中心 于悦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EaxDw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