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紫西餐厅茶叶蛋998荷兰人把旧工厂改成西餐厅,还在操作台上煎牛扒

最近几年,有关“爆改”旧工厂、旧宿舍、旧仓库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只是大部分“爆改”项目,只是利用了原先建筑物的外形,而里面的内容几乎就是换了一个包装。在荷兰的埃因霍温,我见识到最纯真的“爆改”,它是把飞利浦原先的一间制造工厂,改成了西餐厅。人
原标题:荷兰人把旧工厂改成西餐厅,还在操作台上煎牛扒最近几年,有关“爆改”旧工厂、旧宿舍、旧仓库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只是大部分“爆改”项目,只是利用了原先建筑物的外形,而里面的内容几乎就是换了一个包装。在荷兰的埃因霍温,我见识到最纯真的“爆改”,它是把飞利浦原先的一间制造工厂,改成了西餐厅。人们去就餐,如同进入了一个老工厂的博物馆。提起荷兰的埃因霍温,喜欢足球的都知道这个城市有个出了名的足球俱乐部,像罗纳尔多等球星都曾在这家俱乐部效力过。但埃因霍温还有一张城市名片,那就是世界上第一盏碳丝灯泡的生产地,以及后来成为全球著名公司的飞利浦。1891年之前,埃因霍温还是荷兰的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这一年,杰拉德·飞利浦在这里成立了飞利浦公司,以生产销售碳丝灯泡为主。到本世纪初,飞利浦已经成为一家集照明、家用电器,以及医疗设备的帝国。埃因霍温也渐渐成为一座现代工业城市。2001年,因建设新机场的需要,飞利浦把总部搬迁至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留在埃因霍温的老工业区,成功转型为一个集商住、文创为主的新园区。因为老工业区里留下诸多的厂房、设备,以及原先为工业生产提供供热、供气的管道,因而外人也把这个老工业园区称之为“管道街”。因为这些遗留下来的设备和建筑,是埃因霍温发展的历史痕迹,所以在“爆改”这些旧工业区时,当局花了不少心血。好在现在很多见证历史发展的老东西,都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因而埃因霍温的飞利浦这一老区,也成为一处城市旅游景观,常有老一辈的飞利浦员工,会带着家属来园区参观,并在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厂房内拍照留念。整个飞利浦老园区,有很多家餐饮、文创、私人博物馆进驻。小编这次来到埃因霍温,在当地旅游局的安排下,也进入园区参观,并拜访了园区内一家最大的西餐厅。这家西餐厅建在老厂房的二楼,当年这里是飞利浦的一个车间。二楼的面积相当大,进深有三百来米,宽度也在一百米左右。车间的一边,还保留着大型的汽轮机,只不过现在它已经没有办法转动了。整个餐厅的布局,依然类似原先的生产车间。就餐的餐椅,像是员工食堂用的桌椅,简单朴素。桌椅的外围,有一处四方形的食品操作场所,好像类似于以前车间前的更衣室。只不过不见了更衣柜,换成了烤面包、放啤酒机了。餐厅的另一边,摆放着十来张装配操作台,其不锈钢台面已被换成电热烤板。餐厅的老板介绍说,大家喜欢吃这里的煎牛扒。这些烤台是用来现场煎牛扒的,开放式,就餐者可以当面看着自己点的牛扒是如何烤熟的。餐厅最里面的一角,摆着几排椅子,墙上还支架着投影仪,有点类似车间的现场会议室。老板说:常有客人要来包场,敞开的会议室跟就餐连在一起,方便客人边聚会、边用餐,同时还能体验到从前工厂的日常,可谓一举多得。倒是用餐环境有点过去的旧时光。小编进入餐厅,也是从架在室外的钢架楼梯进来的。要是穿上飞利浦的工作服,完全就是进入车间上班来了。给小编的体验是,这家西餐厅,绝对就是一个老车间,只不过现在是听不到隆隆的机器声,同样是“爆改”,人家不仅留住了历史,还能让现代人边就餐,边体验工厂生活。埃因霍温人的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当然小编也很想坐下来尝尝餐厅的美味,只是去的时间不对,赶上了下午没客人的时候,餐厅已经结束了营业。要是下次再到这里,一定挑个用餐的整点时间来体验。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RBBx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