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建筑在洛阳这么多年,这11处神秘古建筑,你都知道吗?

纵观现在, 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千城一面, 一座座历史建筑风雨飘摇, 空留遗憾。 乡村寨落,青砖黛瓦, 这是民族生活的历史记录, 今天小编跟大家介绍洛阳的11处历史悠久的建筑。 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 传承这份城市记忆
原标题:在洛阳这么多年,这11处神秘古建筑,你都知道吗?纵观现在,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千城一面,一座座历史建筑风雨飘摇,空留遗憾。乡村寨落,青砖黛瓦,这是民族生活的历史记录,今天小编跟大家介绍洛阳的11处历史悠久的建筑。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传承这份城市记忆。老城庄家宅院庄家宅院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它古朴典雅,宁静幽邃,也是洛阳市重要的革命遗址——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纪念馆。占地面积4388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由南关富豪庄家建造,系砖木结构。现存古建筑分东、中、西三个院落。每个院落均为三进,且门、窗上附有雕刻花纹,主要有梅、兰、竹、菊、牡丹、松柏等传统的装饰图案和神话人物传说故事等,雕刻细腻。地址: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222号吉利万佛山石窟万佛山石窟位于吉利区北部万佛山,开凿于北魏时期,现存石窟分为上、下两寺院。该石窟现存石窟5座,上寺院有石窟3座,分别为大佛龛、莲花洞和双窟;下寺院有神游洞和锣鼓洞。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并有多处礼佛图和飞天图。万佛山石窟与龙门石窟差不多同时开凿,因其特殊之形式、浮雕数量和质量之高以及雕刻技法之精湛,成为河洛大地众多石窟中的一颗“明星”。地址:洛阳市吉利区吉利乡柴河村北部的山岭上孟津卫坡古民居卫坡古民居位于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又称魏家坡村),系清代中晚期古建筑村落遗存,是目前豫西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十六所民居建筑呈南北分布于村中老街两侧。街南全是五进院,街北则是三进院,分别有宗祖祠堂、靠山窟洞、天井窟院、私塾院等。组团式布局,庭院侧门互通,厅堂格局气派,格调自然,建筑庄重古朴,木雕砖雕工艺精美,属典型北方民居建筑布局结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与研究价值。地址: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嵩县万氏故居万氏故居是民国时期曾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万选才的故居。现有60多间房屋,分为东西两个大院,彼此之间有门道相通。万选才去世后,葬于该村东边的万氏佳城。万氏佳城占地约50亩,坐北向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大门、八角亭、牌坊、墓冢等,森然有序。这些建筑融中原传统与欧洲式样于一体,风格别致,为洛阳现代重要文物。地址:嵩县闫庄镇闫庄村洛宁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始建于明代,至清代中后期已宅第连片。解放战争时期该院曾为洛卢灵边区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被分给村民居住。现存的乔家大院占地约30亩,每个院子的布局结构相似:四合院、五间上房、三间厢房。一些上房为靠崖打出的窑洞,也有五间宽。乔家大院大门不排场,院子也不宽,但它小巧、精致,别有一番风味。随处可见的砖雕是乔家大院最大的特色,砖雕刀法细腻、形象生动,内容涉及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其中牡丹最多。地址:洛宁县上戈镇上戈村栾川汤营净安寺汤营净安寺位于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汤池沟内,占地面积474.2平方米。整组建筑坐西朝东,硬山式,青砖黛瓦,存有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四月重修三清殿碑、汤王殿之槛并舞楼一座行述碑各一通。据现存碑记推断,该庙宇至迟建于清初。和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净安寺目前尚未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只有三名常住僧人和不定期到访的居士在此修行,偶尔会有香客到访,显得格外清净。地址: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汤池沟内伊川大夫第宅院温沟温大夫第宅院位于伊川县吕店乡温沟村西,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代。大夫第宅院内的房脊、墙面还留存有大量雕刻精美的石雕和砖雕。门楼上方刻有“大夫第,同治十二年”匾框,内外两侧有整石块石雕,外雕葡萄、兰花,内雕牡丹、石榴,墀头上雕有人骑瑞兽,门口有扇形脚踏石,正脊、垂脊上雕有凤、鱼、花等图案。门楼两侧有两耳房,低于门楼,山墙上雕有花草浮雕,分两层,二层上房中间开有扇窗,两边有圆形透气孔。地址:伊川县吕店乡温沟村西汝阳王凌汉庄园据史料记载,该庄园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将王凌云之弟王凌汉所建,建筑坐西朝东,呈长方形,是一个三进四合院式建筑,房屋二十余间;由东侧的门房、西边的上房和南北两侧对称的厢房组成。该庄园始建于1932年民国时期,1944年被日军焚毁,1946年重建。该建筑是目前洛阳范围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民居大院之一,单从建筑构件完整性和精美程度来讲,在洛阳传统民居中最为完好。地址:汝阳县蔡店乡蟒庄村新安县甘泉村据《新安县文物普查资料汇编》记载,古时甘泉村陶瓷业发展如火如荼,陶瓷业贸易风生水起,村内道路车水马龙,无比繁华,有“小洛阳”之称。260亩甘泉古村范围内现存古窑遗址105座、老式民居936间,古道老巷四通八达,保存完好的武家车院和车场,即客栈、车马店,是甘泉村曾经辉煌的见证。地址:新安县北冶镇南部宜阳福昌阁福昌阁位于宜阳县韩城镇福昌村。据《宜阳县志》记载,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宫。现存建筑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后曾进行过全面修葺。福昌阁面阔五间,四周斗拱,飞檐翘角。阁顶黄绿琉璃瓦覆盖,东西脊各有一大龙吻。正面有雕花门窗,门楣之上有“福昌阁”匾额。福昌阁前筑有120余级石阶,气势雄伟。阁基两侧有很多神洞,分别为财神洞、老君洞、鲁班洞、西佛洞、药王洞、吕祖洞、五瘟洞、城隍洞、洪钧老祖洞、天尊洞、玄帝洞、菩萨洞、南极仙翁洞、华佗洞、十二老母洞等(部分已不存在)。地址:宜阳县城西30公里处的福昌村偃师秦家大院该院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历时多年于清顺治年间完工。该院建筑形式和布局属于典型的三进四合院的组合院落,由前院、卷棚屋、中院、后院几部分组成,坐北向南。院内房屋所有檩、柱、梁、槛、椽及门窗、隔扇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柱(包括金柱、檐柱等)的周围以砖、土或者砖包土砌墙,现在院落内有少部分建筑墙体已被换成现代砖墙。地址:偃师市大口镇大口村小伙伴们,传承传统文化,留存城市记忆,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快在评论区里分享吧~文章综合来源于:洛阳网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个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RMEj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