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千年古港程洋冈的一座古亭,见证大师蔡元培与潮汕人的友谊

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北大在举办校庆之外,还为北大校史上最著名的校长蔡元培,举办了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社会各界都表达了对这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民主主义革命家的缅怀。而鲜为人知的是,蔡元培先生早年还曾游历潮汕,留下一段佳话。 “明德惟
原标题:千年古港程洋冈的一座古亭,见证大师蔡元培与潮汕人的友谊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北大在举办校庆之外,还为北大校史上最著名的校长蔡元培,举办了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社会各界都表达了对这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民主主义革命家的缅怀。而鲜为人知的是,蔡元培先生早年还曾游历潮汕,留下一段佳话。“明德惟馨”原为蔡元培题写,现由蔡仰颜敬录不久前,在澄海的一间艺术工作室内,记者认识了从事艺术培训工作的林学进老师。他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明德惟馨”,是潮汕书画家蔡仰颜先生的手笔。也正是这四个字,让他在聊天中引出了蔡元培的话题。他说,“明德惟馨”四字,原先是蔡元培来程洋冈游历时,题写给乡贤的,原件在“文革”中遗失了。籍贯程洋冈村的蔡仰颜先生,最近又将这四个字重书,委托他将来做成匾挂回程洋冈,让明德惟馨的精神传承下去。航拍千年古村程洋冈“明德惟馨”涵义是:只有完美的德行才是芳香清醇的。那么,当年蔡元培题下这四个字是送给谁的呢?记者决定跟随林老师走进故事发生地——千年古村程洋冈,去寻找答案。林学进是程洋冈外甥,对当地熟门熟路,他带我们走过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永兴街,找到一处老铺头。听他介绍我们才知道,这是程洋冈名医蔡云松的医馆,医馆内最近进行了修复,医馆前后堂都按照清末民初年间的风格布置,墙上还悬挂着蔡云松先生的画像。据林学进介绍,当年蔡元培来到程洋冈时,就曾经受到蔡云松先生的热情接待。程洋冈名医蔡云松、蔡云衢的医馆蔡元培年谱记载:1893年,年仅27岁的蔡元培南下广东,曾在潮州小住几个月,而澄海程洋冈这座古村就是其中一处落脚点。俗话说,同姓三分亲。这座医馆的主人蔡云松、蔡云衢,出身有名的中医世家,德艺双馨而且书法颇有造诣。也许是这个原因,他们和新科进士蔡元培成了朋友。据林学进介绍,蔡元培当年来程洋冈,是当地乡贤薛同泰引荐的,薛同泰的居所就在医馆附近,而且与蔡氏一族有姻亲关系。因此通过互相介绍,蔡元培与众乡亲熟络起来,交谈非常之投机。蔡元培敬仰蔡家的医术医德,才题下“明德惟馨”四字来送他们。青年蔡元培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那位为蔡元培牵线搭桥的乡贤——薛同泰。林老师带我们走出蔡云松医馆,路过几条小巷,就来到了薛同泰的故居——中宪第。中宪第虽然已经破落,但老宅中房间错落有致,住宅后面还有通巷和花园,别有一番意境。听说蔡元培当年客居程洋冈,就由薛同泰安排暂住在此。林学进带记者沿着后花园的石台阶,走上一处高台。从他口中我们才知道,当年这个高台上曾经建有一座八角亭,是中宪第的制高点,可以远眺整个程洋冈。记者参观中宪第可惜的是,解放初期,这座曾经接待过蔡元培的八角亭被拆解,从此这座后花园黯然失色。林老师语气中流露出遗憾,带我们打开了一扇房间门——八角亭拆下来的那些原构件就默默地躺在房间里。原来,八角亭当初被拆卸后,移到程洋冈的一座丘陵——虎丘进行了重新组装。但几十年后虎丘进行环境整治,这个老亭再一次被拆卸。作为古村保育活化的志愿者,林学进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拆下来的构件并保护起来,他们的愿望就是把八角亭恢复起来。林老师说,之所以希望复原八角亭,是因为这座亭见证了蔡元培与程洋冈先人的友谊,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八角亭的原构件我们就非常好奇——那位八角亭的主人,能结交大才子蔡元培的薛同泰,究竟是什么来头呢?在当地,我们查到了程洋冈薛氏族谱。原来薛同泰家族,在清末是潮汕有名的富商望族,曾结交当时朝廷的高官丁日昌、李鸿章等人,人脉广泛。另据程洋冈老辈人相传,薛同泰为人大方,早年在上海做生意时,恰好丁日昌主管外洋事务,因为大家都是潮汕人,薛同泰与丁日昌交往相当密切。后人推测,他通过这层关系才向朝廷捐得中宪大夫的荣誉头衔,才有了后来的中宪第。薛氏族谱关于薛同泰的记载那么,薛同泰又是如何认识蔡元培的呢?我们试图从族谱中寻找线索,可惜资料缺失。只知道薛同泰家族原先聚居庵埠薛陇,明末清初迁居潮州意溪,清中期才定居程洋冈。于是我们顺着线索,来到薛氏祖居地——薛陇寻找答案,无意间了解到薛同泰的很多往事。族内资料显示,汕头开埠后,薛同泰继承父业在汕头拓展对外贸易,因为热心公益,颇有名望。庵埠薛氏家庙理事会理事薛庚金,曾听老辈人讲过薛同泰的传奇故事。他说,汕头开埠后,薛同泰曾在汕头海坪新建铺面百来间,因为对开埠有贡献,乐善好施,而且还曾拥护孙中山、资助孙中山革命,后来民国成立之后,民国政府为纪念他,就将汕头埠的一条路命名为“同平路”。庵埠薛氏家庙随着调查走访的深入,一条关于蔡元培与潮汕先贤交往和友谊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记者穿过熙熙攘攘的市场,来到了潮安庵埠镇镇区内的一条老街——陈厝街的街头。这里比邻韩江下游梅溪河的支流,在清末开埠后一直是庵埠海关所在地。薛氏族人提供的零散资料显示,蔡元培当年来到潮汕后,其中一个落脚点就在陈厝街,而且很可能在此地乘船前往澄海程洋冈。林学进老师介绍说,蔡元培到达汕头时,最初是由他的绍兴老乡沈步云接待的。沈步云当时是庵埠海关的把总,因此蔡元培才会来到庵埠陈厝街小住。沈步云人脉也颇广泛,与大商人薛同泰交好,所以把蔡元培介绍给薛同泰认识。于是才有了后来薛同泰邀请蔡元培到程洋冈游历和小住的情节。庵埠陈厝街进一步阅读蔡元培年谱和传记,我们也更清晰了解到他这次潮汕之行的来龙去脉。1892年,26岁的蔡元培就考中了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只是翰林院的短期职位,相当清闲,而且两年后必须经过考试才决定是否留用。因为有空闲的时间,蔡元培任职庶吉士的第二年,就南下游历,途经上海、南京等地,再取道香港来到广州、汕头。据林学进介绍,当时作为清代的庶吉士,有为人写字收润笔费的资格。所以蔡元培一路南下饱览南方的繁荣景象,一路又通过与地方官员、商人的文化交流,赚点润笔费,以补贴生活费用,毕竟庶吉士的俸禄相当微薄。蔡元培年谱经过近一年的游历,蔡元培几乎走遍了鸦片战争后最早与海外通商的口岸和地区。这位自幼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青年士大夫,自然也领略到洋务运动的新景象,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所带来的新气息。特别是从香港过来广州之时,恰逢康有为在广州讲学,他接触到了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新思想,慢慢地使他的人生理想发生了变化。多年后维新变法失败,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并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民国时期的蔡元培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在当年入冬就来到潮汕,一直住到隔年的春天才离开,历时几个月。后人推测,当时的潮汕,特别是作为古港的程洋冈,有着繁荣的商贸、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及潮汕人的人情味,这可能是最吸引蔡元培之处。程洋冈的老街因为着迷于程洋冈古村落文化,身为程洋冈外甥的林学进,这几年就致力于程洋冈古建筑的调查、修复和保育工作。在那次采访一个多月后,我们再次应邀来到中宪第参观,见到的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经过林学进老师募资,并邀请古建专家论证,原先那座已经被拆散的八角亭,正在重新搭建起来。古建师傅林希光告诉记者,这个亭虽然没有图纸,构件也已经残缺,但大家伙群策群力,慢慢探讨和探索,先按照构件尺寸绘制了一个模型,然后再补做出已经缺失的构件,最终一件一件搭起来,并尽量做到修旧如故。修复中的八角亭截至记者发稿的时候,那座古老的八角亭已经基本完成了修复,重新屹立在中宪第的后花园内,似乎向后人默默诉说着百多年前那段佳话。林学进老师跟他的团队也希望,借这次修复古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人来关注古村落的保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相亲请留意今晚(18日)《民生档案》相关报道版权声明:版权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转载须经授权。授权请联系:stgltbj@126.com记者/林剑铭陈少鹏橄榄小编/立庵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XaJx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