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校排名2018上海国际名校烂番茄事件:十几万学费为何换不来一顿好饭?

做好一顿营养餐 比制造手机、汽车和电脑还难 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书单君觉得,其他的事情都好办,唯独吃父母做的饭菜最难办,原因是现在的父母都太忙
原标题:上海国际名校烂番茄事件:十几万学费为何换不来一顿好饭?做好一顿营养餐比制造手机、汽车和电脑还难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书单君觉得,其他的事情都好办,唯独吃父母做的饭菜最难办,原因是现在的父母都太忙了。中国的父母为孩子可以牺牲一切,但是不是一定要亲自给孩子做饭,那就两说了。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决定孩子核心竞争力的,可能恰恰是孩子能否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当然,许多家长也声称,非常重视孩子的营养,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有些孩子都营养过剩,变成了小胖墩。但其实重视孩子的营养,绝对不是让孩子毫无节制胡吃海塞。如果真是这样,反而恰恰说明,你在孩子营养供给问题上缺乏耐心。真正的重视,是看你是否花费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用科学精细的方式给孩子配餐配食。许多人又会说,我不是专家,我不懂。但做个好父母,就不该甩锅,不懂,就得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咨询。对孩子营养的重视,小到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如此。这几天,上海一家著名的私立学校,后厨被曝出乱贴生产日期的牛奶、发霉的西红柿、长毛的洋葱。一些妈妈们走进厨房之后,看见孩子们每天吃的就是这些玩意,当场就落泪了。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这家私立学校一年学费可高达十几万,负责给这所私立学校送餐的也是一家知名的国际大企业。妈妈们不干了,要求查明真相。结果不查不知道,这家知名配餐企业,还给多家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配餐,而且有些学校也出现了类似问题。这事引起了公众恐慌,原因是,如果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里最好的学校,都给孩子吃发霉的食物,那些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更差的学校,孩子们会吃到什么呢?今天的中国,可以制造世界上最好的手机、汽车、电脑,但为何学生一顿营养餐都做不好?问题,显然不在于缺钱,而是我们的一些理念出现偏差,导致食品管理出现岔子。日本学校的午餐,震撼而刺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但关于食物和用餐的正确理念,我们却知之甚少,缺乏相关教育。许多中国父母,至今还停留在“吃啥补啥”的理念上。而什么事情一旦麻痹大意,浮皮潦草,出问题就是迟早的事。有一部《日本学校的午餐》纪录片流传很广,书单君看完之后,感觉很震撼,很受刺激。这个纪录片,讲的是日本琦玉市一所小学里普通的一顿午餐。这顿午餐最大的特色,是学生们亲自参与制作、分配。高年级的同学,穿好干净的工作服,进入厨房帮忙削土豆皮。饭菜做好后,每个班轮值的值日生负责运送到各自班级。轮值生也都穿着干净的工作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口罩、手套,将食物分配至每个同学手里。吃饭的地点,就在上课的教室。所吃食物,不算豪华但足够健康干净安全,一份土豆泥、一瓶牛奶、一份蔬菜汤、一份梨汁炸鱼。吃完了,班长清点剩下的食物,没吃完的,同学们剪刀石头布,输了的负责吃完。最令人惊叹的是,收拾餐盘时,学生们把牛奶纸盒撕成片,清洗干净,晾晒一天之后,再送至收站。整个过程,班主任全程参与,跟同学们一起用餐,吃的东西也一样。一顿午餐,孩子们学会了感恩、干净、珍惜粮食、勤劳、尊重、合作,实际是上了一堂生动的“食育”课。正如纪录片开头校长所言:“午餐时间也是接受教育的时间,就像学习数学或者阅读一样。”书单君在想,如果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食育”教育,等他们长大了,当了厨师,还会用霉变材料制作食物吗?当然,日本也不是没有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2000年,“雪印牛奶中毒”事件曾经震惊整个日本。但也是这次事件,让日本人决定大力推广“食育”理念。2005年,《食育基本法》通过,日子进入全民“食育”时代。2015年,日本曾对“食育”推广计划做了评估。调查显示,十年来,人们对于食物的安全、营养、供给等方面的理念,都有显著提升。其实,提升的又何止是理念?过去的近100年,日本人身高的增长,一直被誉为“人类体质发展奇迹”,男性平均身高长了14.6厘米,女性平均身高长了16厘米。这全要归功于近50年以来,日本人对孩子餐食的高度重视。日本在战后发起“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计划,为从幼儿园到初三年级的孩子每天提供一杯200毫升至400毫升不等的牛奶。1954年,日本又颁布了《学校供食法》,明确营养午餐的标准,规定学校供餐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一位中国的研究者发现:“日本学生的午餐菜谱由学校专门的营养师制定,吃的食物种类有30种左右,并且每天都不相同。”那么,反观中国,我们做得够吗?去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的一篇演讲流传很广,书单君注意到里面他对中国学生健康的调查。罗斯高调查了全国13万个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当中,有27%的学生存在贫血现象,33%的学生有寄生虫,还有25%的学生近视。我们经常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父母教育程度太低之类的,但殊不知,有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营养跟不上。罗斯高针对学生做了分组研究,他们选择了100所学校,其中50所学校定时发维生素,50所学校不发。一年后回来看成绩,他们发现,两组学生差异非常大。由此可见,父母或学校是否拥有正确的餐食理念,是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但这并不是有钱就够了,孩子拥有吃不完的食物,并不意味着就不会营养不良。其实很多小胖墩就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在营养学医学上叫“隐性饥饿”。说白了,就是食物搭配不均,饕餮盛宴背后,缺乏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但其他营养又摄入过多。爱孩子,就给他吃最好、最安全的饭菜这些年来,在孩子的营养问题上,我们也越来越重视了。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开始重视“食育”理念,他们写文章和书籍介绍这种理念,也有不少翻译的书籍。像浙江绍兴,甚至已经将“食育”课程纳入课本;这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上海,也是最早开展“食育”教育的城市;2012年~2015年,首都保健医学会还发起过“食育”推动计划公益项目。只是,从各地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来看,我们对学生的餐食和营养供给,显然依旧极其粗糙。5月份,安徽宿州市的学生牛奶,也被曝出安全隐患,于是当地教体局要求班主任提前试喝。今年9月3日,江西省万安县部分学校,学生营养餐出现发霉、变质等问题。同是9月份,河南一所小学,营养午餐被曝出没有肉类菜肴,一些学生只能把干面条泡在水里,才能下咽。2012年,湖南数十名小学生,则因为喝营养餐牛奶而中毒。可以说,营养午餐,问题简直层出不穷。[文末我们盘点了近期曝光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每一桩都足以让家长们胆战心惊,看看哪些是你不知道的。]2011年,国务院曾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但从这些年曝出的新闻来看,具体实施过程还是出现了大量问题,包括克扣补助这种恶劣行为。背后除了理念的偏差外,最关键的原因,是中国缺少一部专门的“营养午餐法”。但这件事,别人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做了。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午餐法”,要数美国1946年建立的《全国学校午餐法》。紧随其后,日本上个世纪50年代出台了《学校供食法》。这些法律,都把提供营养午餐,纳入到学校工作之中,详细规定了学校营养餐供给的操作细节。2011年,新加坡出台“九条指导原则”,更是让营养午餐的细致规定达到新高度。有多细致呢?书单君顺手摘录几条,你们感受感受:“饮料甜点要少糖。比如珍珠奶茶含糖量每100毫升不得超过6克,严禁用人工甜味剂”;“使用去皮的家禽肉和精瘦猪肉”;“每份套餐中要有四样食物,其中,蔬菜不少于两甜品勺,水果不少于半个小苹果+半片西瓜。”再联想到我们如何对待孩子营养午餐,是不是感觉脸上火辣辣呢?中国是个美食大国,这点毋庸置疑。对吃和食物,中国人也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从不敢怠慢。有时候,一顿饭,我们能吃出故乡的味道、父母的爱恋。但不知为何,当食物离开家庭进入学校之后,人们对于食物的敬畏就消失殆尽了。许多人老说爱孩子,其实,给孩子最大的爱,不就是给他吃最好、最安全的饭菜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2onJ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