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理学篇之圣哲出世

理学,又称道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学派,也是中国本土唯一一个哲学学派,其能洞察宇宙、乾坤之道,测算自然兴亡之理,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建立不朽功勋。而理学的开山鼻祖,就是北宋五子之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那么,周敦颐的一生都有哪些故事?他所发端的
原标题:理学篇之圣哲出世理学,又称道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学派,也是中国本土唯一一个哲学学派,其能洞察宇宙、乾坤之道,测算自然兴亡之理,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建立不朽功勋。而理学的开山鼻祖,就是北宋五子之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那么,周敦颐的一生都有哪些故事?他所发端的理学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又有着什么样的贡献?(一)圣哲出世北宋天禧元年五月初五日午时,一代圣哲周敦颐出生于道州营道楼田堡,他的出生,注定了中国哲学将迎来一场彻头彻尾的大洗礼并最终走向辉煌。周敦颐的父亲周辅成,又名怀成,字孟匡,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任黄冈尉、桂阳令、桂岭宰等官职,加赠谏议大夫。周敦颐的母亲郑氏,河南开封人,是当时左侍禁郑灿之女、龙图阁学士郑向之妹,是周辅成的继室,后母以子贵被封为仙居县太君。周敦颐初名敦实,后避宋英宗讳而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周敦颐世业宗儒,是唐代征南大元帅周如锡之后,祖上多入仕,因而他自幼就在一个文化氛围良好的环境中学习、长大,这为他日后的集中国哲学之大成而奠定基础。关于周敦颐少年的故事,有两则最为经典——一则是“命名五星堆”,一则是“月岩悟道”。“命名五星堆”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天禧五年重阳节,周辅成与几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阳。当时秋高气爽,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野里的禾根豆一片金黄,特别是村前的五个土墩子,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起个名,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名最为合适。这时,正在旁边玩耍的小敦颐,看到大人们沉思的样子,就脱口而出说:“这五个土墩就像五颗星星,那东边的叫木星,南边的叫火星,西边的叫金星,北边的叫水星,中间的叫土星,合在一起,干脆就叫做‘五星堆’吧!”大人们听了,都觉得小敦颐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五个土墩正式命名为“五星堆”,并作为楼田堡的一景。这则故事,透露出了周敦颐少年的聪颖及不凡之处。“月岩悟道”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小船,由缺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当年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相传周敦颐十四岁时,曾筑室于月岩,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则故事,透露出了周敦颐少年时的逍遥与淡然,也许就是在月岩悟道这期间,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玄奥环境养就了周敦颐心中的浩然之气。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周敦颐十五岁尚未弱冠时,他的父亲周辅成却因病去世了。周辅成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只剩下周敦颐及母亲郑氏二人孤苦伶仃,二人没办法,只得投靠周敦颐舅父郑向。那么,在投靠舅父后的周敦颐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这对他日后人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周业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kXgY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