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生前却无人赏识,去世数十年后才受到世人关注

关注 超级小包子,最有趣的旅行故事,最实用的户外资讯,尽在掌握 今日足迹:巴赫博物馆 说到作曲家,就不能不提到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位有着『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之称的伟大音乐家。他出生于德国的爱森纳赫,在莱比锡度过了他的后半生,世界上
原标题: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生前却无人赏识,去世数十年后才受到世人关注关注超级小包子,最有趣的旅行故事,最实用的户外资讯,尽在掌握今日足迹:巴赫博物馆说到作曲家,就不能不提到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位有着『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之称的伟大音乐家。他出生于德国的爱森纳赫,在莱比锡度过了他的后半生,世界上唯一的一家《巴赫博物馆》也位于此。到莱比锡一定不能错过这里,不夸张的说,这绝对是我在德国去过的最棒的博物馆了……因为有中文解说导览机!说实话,作为一个听汪峰许巍朴树王菲长大的中国少年(这句话好像暴露了什么),我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知之甚少。通常对于音乐家博物馆这种地儿,咱基本就是走马观花了,没想到这个不大的博物馆却让我停留了整整一上午!在这里强烈推荐中文版的语音导览机,虽然现在欧洲很多博物馆也都增添了中文版的解说机器,但毕竟馆里本身没有真正说中文的员工,所以他们大多还停留在“有中文就行”这个级别上。于是在一些博物馆就能听到一沉如水的男低音解说,那个词念得毫无语调说实话让Siri读都比他有节奏,本来挺好的一天听完那丧到家的解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也有本身念得还可以,但是因为景点和解说词的顺序没有安排好,听完之后只能摆出这副表情……总之,各地中文解说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巴赫博物馆的就非常惊艳。首先解说员的每段词都念得情绪饱满、抑扬顿错。而且这可是巴赫博物馆,除了讲故事之外,要是配上巴老爷子当年写的那些曲子岂不是更精彩!于是全程你就在巴赫各种世界名曲的衬托下听着各种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周围那些游客的眼神就能看出来,不论肤色、种族、文化背景,所有人在这里,都能享受一场带给耳朵的听觉盛宴!巴赫除了作曲方面才华横溢之外,也是非常厉害的管风琴演奏家。青年时期,他曾担任过管风琴鉴定师,也创作了非常重要的管风琴作品,演奏了轰动一时的管风琴音乐会。在展室里,有一台巴赫曾经弹过的管风琴,19世纪的时候有人在现在博物馆所在地开办了乐器博物馆,收到了这架琴。当时琴已经不完整了,经过修复,放在了乐器博物馆中。但是二战中,管风琴又被损毁了,剩下了现在的琴身和几段零散的音管。博物馆没有把音管再重新安回去,而是挂在空中,当人触碰它们的时候,把耳朵凑近,就可以听到巴赫的作品和介绍,设计得十分巧妙。巴赫所处的巴洛克时期,有很多音乐是由巴洛克式古乐器演奏的,但如果只是把乐器摆出来,显然没法让人们更深的了解它们。这间展室里,中间是历史乐器,周围一圈是乐师的画像和音响,每个乐师前面都有一个按钮。屋子里在轻声播放着巴赫的曲子,哪个乐师下面的灯亮,就代表哪种乐器参与了演奏。这时按下按钮,对应的这种乐器音量就会放大,你就能清楚地听到它在整组乐曲中所演奏的旋律和音色。在博物馆里,还有一间试听室,里面存有巴赫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这里头坐着不少巴赫迷,他们戴着耳机闭着眼睛,有的人在这里一坐就是大半天,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个宝库!别看现在巴赫的作品闻名世界,可他在世的时候,人们只知道他是个高超的管风琴演奏师,却没有人认可他作曲的才华。“1747年5月,巴赫为了搞社交,去普鲁士国王的波茨坦王宫演奏,国王听说巴赫技艺高超,就现场弹了一段主题,让巴赫作曲。因为这一切都是有记录的,所以导览机里也用钢琴还原了当时那个主题,大概就是“噔,等,噔~~等等……”想当年我三岁学钢琴,三岁半退出钢琴界,我弹得都比这个强。不过人家毕竟是国王嘛,他就出了这么个命题,让巴赫现场谱曲。没想到巴赫真的当场即兴发挥出了一整段奏鸣曲!这就有点像三国时候曹植的七步成诗那意思,更让人惊叹的是,巴赫回到莱比锡以后,把当时的主题展开,谱写出了一首非常复杂的三重奏鸣曲。”要知道那种作曲跟现在的可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现在有些音乐人随便整几个合弦中间配上“右右右”就能凑出来一首歌。这间屋子左边的板子上,还记录了2005年新发现巴赫作品的事件。再上一次发现新的巴赫作品已经是70多年前的事儿了。“这次乐谱的发现源自2004年一所图书馆大火,好多古籍都被烧毁了。当时这份乐谱和词被夹在一本包装精美的彩纸书里,而这些彩纸书正好在文物工作室里进行修复,不在图书馆,这才幸免。就这样,一本从没问世过的咏叹调被阴差阳错的发现了,它当时和一首祝寿词放在一起。这应该是巴赫在为萨克森魏玛的公爵威廉•厄内斯特工作的时候,为祝寿词谱的曲。”巴赫在世时写了非常多的音乐,但他的作曲天才在有生之年从未被世人真正认可。直到他去世80多年以后,门德尔松来到莱比锡时才发现了他的音乐有多震撼,这些手稿才一件件浮出水面,开始被后人珍惜。他虽然不是莱比锡人,但是在这里生活了27年。1723年,巴赫37岁时来到托马斯教堂当乐长,为托马斯教堂男童合唱团当音乐指导,直到去世,一直留在了莱比锡。语音讲解声情并茂地给我讲完了巴赫的大半生,最后把我引领到了这间展室的窗前,说“推开窗户,你看到的就是巴赫任职了大半生,并且埋葬他的地方——托马斯教堂”。这一切设计得都太精细了!我的思绪仿佛已经被拉回了15世纪的教堂里。耳机里面传来托马斯教堂男童合唱团悦耳的歌声。当年巴赫到莱比锡后接任合唱图的乐长。他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为自己的孩子受洗,再也没有离开……如今,巴赫的墓就安葬于此。直到现在,托马斯教堂男童合唱团仍然存在,仿佛一直在延续着巴赫的生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kjz0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