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桶“饭桶”说法怎么来的?且看宋代大胃王宰相!

形容某人好吃能吃却低智无能,我们常用“饭桶”二字。 这一说法从何而来?多处查询,不明所以。 近日闲读古人笔记,在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见到一则,提到“饭桶”—— 张仆射 (齐贤) 体质丰大,饮食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 ……尝与宾客会
原标题:“饭桶”说法怎么来的?且看宋代大胃王宰相!形容某人好吃能吃却低智无能,我们常用“饭桶”二字。这一说法从何而来?多处查询,不明所以。近日闲读古人笔记,在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见到一则,提到“饭桶”——张仆射(齐贤)体质丰大,饮食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尝与宾客会食,厨吏置一金漆大桶于厅侧,窥视公所食,如其物投桶中。至暮,酒浆浸渍,涨溢满桶。这一段,简单意译就是——北宋宰相张齐贤,人高马大,食量过人,特别喜欢吃肥猪肉,每次都吃好几斤。他曾与宾客聚餐,厨工在厅旁放个大桶,偷偷看着,张宰相吃什么喝什么,就按同样的量投食入桶。一直到晚上,那大桶已是酒汤食物满溢。天,真是宰相肚子能撑船,这张大人能吃一大桶东西!不过,这一故事只是把“饭”和“桶”联系在了一起,这张大人可不是只有饭量没有水平的“饭桶”,他在北宋太宗、真宗两朝为相,其学问、智谋、能力想来非同寻常。类似的故事,清人梁章钜《归田琐记》也有记载。该书《食量》一则有这样事——清初有个叫徐健庵的,非常能吃,在京数十年,无人能与之对垒。他退休时,众门生给他饯行。酒席座后放一个空腹铜人,徐老师喝一杯,铜人来一杯,徐老师吃一碗,铜人来一碗……最后铜人肚子满了,还倒换两次,徐老师依然吃喝不停。《归田琐记》还有一则《纪文达师》,记载纪晓岚趣事,说他特能吃,而且只吃肉不吃主食——有一次,有客人来见纪晓岚,仆人捧上一盆火腿,约三觔许(一觔近600克,三觔就是三四斤),纪晓岚边聊边吃,一会儿功夫吃到精光。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记载,顾炎武的外甥、“昆山三徐”之一的徐乾学也超级能吃——每天早朝前,他都在家大吃大喝,食谱如下:实心大馒头50个、烧黄雀50只、煮鸡蛋50个、烫黄酒10壶。不说别的,只这50个馒头、50个鸡蛋,一般人得吃十来天吧!如此说来,张启贤、纪晓岚、徐乾学这些人都是“饭桶”——当然,这只是说饭量,不涉其他,因为他们都是为宰为官的饱学之士,其能力学识比饭量还要令人称道。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Axq1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