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云【专栏特刊】卫云|房屋变迁记(安徽)

文|卫云(安徽) 站在老家院子里,我倍感时间力量。当年家里的欢声笑语飞到了远方,姊妹四个,在祖国的四个方向。爹爹奶奶和父亲在天堂里还好吧?老家的房子就这么空着了。 这是1990年建成的平房,粉墙青瓦,前后两进,中间一个水泥大院。那年我正
原标题:【专栏特刊】卫云|房屋变迁记(安徽)文|卫云(安徽)站在老家院子里,我倍感时间力量。当年家里的欢声笑语飞到了远方,姊妹四个,在祖国的四个方向。爹爹奶奶和父亲在天堂里还好吧?老家的房子就这么空着了。这是1990年建成的平房,粉墙青瓦,前后两进,中间一个水泥大院。那年我正在山南高中念书,同学们羡慕我住进“机械房”,邻居们说我家像皇宫,一点泥土都不见。2018年站在老家院子里,总有点不自在。不知什么时候,南面北面和西面的平房全换成二层小楼,只是东面邻居和我家情况一样,俩儿子在外地工作安家,父母过世老屋却舍不得拆卖。我站在如井底的院子里,思索万千。我在想,这房子必须翻盖成楼房,是开茶馆还是作书院?我一直在同学群中扬言要回老家开茶馆,想喝茶就用故事换,可不是戏言,我想做现代的蒲松林,说不定能写出《六合故事》一部哩。可是也想做书院,让家乡人多个阅读地方。走出院子来到六合街道,眼前鳞次栉比的楼房在我心中都有它们前生草屋的印象,1973年生于此长于斯的我,目睹了一幅变化图,正在修建的济祁高速恰好经过村边。时间把我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变成略带沧桑的中年妇女,却将故乡从贫穷引向强盛。我的家乡六合村,如今点开百度地图就能找到:刘铭传故居南方五公里,或者山南小井庄西南五公里。时间回到1977年。我家堂屋里坐着三个姑爷和三大,他们四位是来主持分家,父亲和二大坐在旁边默默无言。分家就是分房子吧。一大家共有三间正屋,一间厢房,一间厨房,它们和东边的一面院墙正好构成一个‘口’字。正屋是三间土坯墙穰草(稻草)顶,坐西朝东;北边的厢房搭建好不久,墙是竹子札的,常年生病的奶奶躺在里面;南面的厨房是土垒的墙,穰草顶灰白一片。两个月前在六安工作的二大来家举办婚礼,爹奶从正屋的南头房搬到刚搭好的厢房,于是二大有了新房;父母带着我们姊妹四个仍然住在北头房。家怎么分呢?一间堂屋中间要砌墙?一间厨房中间也要砌墙?腊月的寒风呼呼刮着,爹奶的房冷么?幸亏在竹子缝隙间糊上了泥巴。家分好没几天就是春节,这一年二大没和我们一起过年,他随二妈回到娘家住,条件是爹奶由父亲一人养活,三大在很小时候就抱养出去,早与这个家没任何关系。爹奶回到原来的房间,我和大姐搬到厢房,有了独立的空间,我俩在床上跳来跳去。1978年双喜临门,这一年生产队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我家分得五亩水田,几块自留地;父亲的工作从防虎调到金牛,下班的父亲就在田间地头耕作;八岁的姐姐五岁的我也在田里帮忙。年底父亲用结余的工资和卖猪的钱把我家穰草顶换成荒草顶(山上长的一种草),这样就不要年年拾掇房了。父亲还买来《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年画贴在堂屋墙壁上,邻居的孩子们都来读里面的故事。父母喜笑颜开,第一年不用向生产队交透支钱,第一次卖了肥猪而不用担心政治麻烦。我们对生活充满向往。有了土地经营权,父亲将自留地引进蓖麻种植,水田种双季稻。邻居们都在勤劳而踏实地生活着,田野里四季葱茏生机勃勃。1985年我家大变样子,取代原来北厢房的是两间红砖青瓦“机械房”,厨房翻盖成土坯墙瓦顶,正屋也换成瓦顶。这一年我还第一次见到皮鞋,父亲的工资涨到200多,于是舍得买回一双大头皮鞋,曾经每个月15块钱的工资历史一去不返了。各家各户生活蒸蒸日上。1990年我家房屋有了历史性变革,就是现在的模样,两进坐北朝南的砖瓦房,舒适气派,领当时六合街道之先锋。1992年我在政治书上学到“南巡讲话”,只当是一个知识点,谁会想到它将对我的家乡产生巨大影响?放假回到家中,见邻居承包养殖,见邻居经商,见邻居出门打工,见邻居在家乡开厂……整个街道变了模样。曾经低矮的草房全换成敞亮的二层小楼,土马路变成水泥路,家乡富裕整洁。我爱过去的乡村,我更欣慰现在的家乡,乡亲们物质生活已经达到小康,过上了幸福的日月。念了几天书的我,多想落叶归根奉献自己的一份热量,茶馆还是书院?我更希望六合村处处有朗朗书声,家家不仅仓廪实而且知礼节。作者简介卫云,安徽省肥西县六合村人,现居太湖县。酷爱文字四十年,愿余生能用笔抒写家乡人的骄傲。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007R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