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粉丝演唱粉丝买单的演唱会电影,能做到什么地步?

五月天最新演唱会电影《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将于5月24号上映。这部备受影迷期待的影片,目前在猫眼上已有超过五万人表示“想看”,相较同日上映的其余10部影片遥遥领先,甚至超过了《阿拉丁》这部迪士尼合家欢真人片。 演唱会电影在国内已经有近十年
原标题:粉丝买单的演唱会电影,能做到什么地步?五月天最新演唱会电影《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将于5月24号上映。这部备受影迷期待的影片,目前在猫眼上已有超过五万人表示“想看”,相较同日上映的其余10部影片遥遥领先,甚至超过了《阿拉丁》这部迪士尼合家欢真人片。演唱会电影在国内已经有近十年历史,2009年迈克尔·杰克逊去世,由他生前最后一场演唱会幕后花絮剪辑而成的纪录片《就是这样》,开启了内地开始公映演唱会电影的历史。但迄今为止,五月天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在坚持拍摄演唱会电影的知名音乐团体。尽管此类电影目前还未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在票房表现上也尚未出现现象级爆款,但五月天仍然坚持将演唱会电影拍到了第三部,并且在拍摄技术手段和投入上也多次升级。那么,演唱会电影究竟有何种魔力,能让五月天持续不断地努力?又有谁能够复制这一成功,也能将演唱会电影的蛋糕进一步做大呢?十年演唱会电影,多以失败告终?自迈克尔·杰克逊的《就是这样》上映以来,演唱会电影的天花板,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4830万元。这部影片凭借着迈克尔·杰克逊趋势的情怀,以及大量演唱会的现场资料,使得大量粉丝为了缅怀偶像而前来捧场。两年后,五月天的第一部演唱会电影《五月天追梦3DNA》上映,主要演员包括刘若英、任贤齐及五月天各成员。影片结合了3D电影、演唱会、剧情等多重体裁,意图从普通人的视角展现想去看一场演唱会的故事,拍摄两年,最终收获票房2326万元。2013年《五月天诺亚方舟》再度上映,这部全球首部4DX演唱会电影,由阿信、怪兽、林依晨、言承旭参演,再度在演唱会部分中,穿插了一个都市男女之间长达十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该片最终收获票房2084万。但除了五月天之外,其他音乐人的演唱会及音乐电影,大多以失败而告终。2013年崔健的演唱会电影《超越那一天》票房累积23.8万。这部影片耗资约700万元,在豆瓣获得了8分的高分,但却难掩在票房方面的失利:据投资方自己的计算来看,这部影片需要2400万票房才能回本。“超棒的3D效果”“影院里的演唱会”“不算电影”,《超越那一天》就在种种复杂的评价中宣告了失利。2015年,郎朗的《热情奏鸣曲》则遭到了更为猛烈的抨击。这部录制了郎朗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演奏会实况的影片,票房仅7.4万,并遭遇了猛烈的“圈钱”差评。“就算用16个机位拍摄,也就只是一部录像”,“上这种电影就是为了坑粉丝钱”,无论是从票房或是口碑方面,《热情奏鸣曲》都是一部彻底的失败作品。相较之下,2017年邓紫棋的《一路逆风》和王力宏的《火力全开》已经算是表现不错。两部影片票房分别为327万和240万。虽然在内地演唱会电影表现不佳,但在欧美音乐圈,演唱会电影的吸金能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特例,由于奥斯卡和影片质量、情怀多维度的加成,以9亿票房成为影史最赚钱的音乐传记片。2011年的《贾斯汀·比伯:永不言败》作为纯演唱会电影,曾在北美市场创造了超越70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而像迈克尔·杰克逊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歌手,以2亿美元验证了他的全球影响力。2013年,英国偶像组合单向乐队的演唱会电影《单向乐队:这就是我们》上映第一周,以17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问鼎北美票房冠军,全球票房收入达到6800万。虽然演唱会电影票房很难过亿,但投资回报率却极为惊人。演唱会电影的成本通常有多少?如滚石乐队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影片《闪耀光芒》,成本不过100万美元,而目前破纪录的《贾斯汀·比伯:永不言败》,票房也仅有1300万美元。整体来看,演唱会电影虽然因为水土不服问题,在北美和内地出现了迥异不同的反响。但无论是迈克尔·杰克逊的高起点,或是五月天在这一方面的成功,及《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内地的火热,都验证了演唱会电影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它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却还少有人成功。演唱会电影的最大难点:缺少粉丝,不像电影?演唱会电影一直以来被当做是“综艺大电影”的同类产物,即便是五月天自己,也已经提前表示:这是一部粉丝电影。在观众走进电影院大多为了看故事,感受特效的刚需之下,演唱会电影时常得到“低人一等”的评价。甚至有五月天的粉丝早已在豆瓣上抢先自嘲:“此类大电影一定会被豆瓣ers严肃批判。”从体裁上来看,这部电影仍然在尽可能地向着讲故事的方向去。五月天每部影片都会请来知名演员前来客串,此次在预告片中就有黄渤参与的片段。无论是此前《追梦3DNA》的普通人故事,或是《诺亚方舟》的爱情故事,还是《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中的超级英雄片段,都是为了口碑管控而做下的铺垫,也是向大众做出的妥协:万一有哪位观众误入影院,也尽可能地减少大众对这部影片的恶感。大部分粉丝想要一场全程演唱会的狂欢,小部分观众想了解影片的故事情节。这就成了演唱会影片及音乐电影必然面临的难点。邓紫棋的《一路逆风》和王力宏的《火力全开》,都是纯粹的粉丝向影片,并向着纪录片的方向靠拢。王力宏的电影《火力全开》除了演唱会从筹备到成行的过程外,还穿插了他从小到大的经历。《一路逆风》则回顾了25岁邓紫棋出道的10年,及邓紫棋的感情回忆、与《我是歌手》的冲突、及面对网络负面批评的心路历程。像这样的演唱会电影还有很多。通过演唱会电影,拉进粉丝的距离,更好地打造明星的个人形象,本来也是演唱会电影的功能之一。像碧昂丝的演唱会电影《Homecoming》就提及她在怀上双胞胎后,如何平衡自己的家庭与事业,以塑造黑人女性精神领袖的形象。而贾斯汀·比伯的《永不言败》则展现了他的亲朋好友、平生生活、排练甚至是生病的样子,以试图打造亲切的平民偶像形象。但这一点对于国内音乐人来说,还为时尚早。在国内的观众看来,这类影片记录零碎,转场生硬,基本等同于加长版本的Vlog,对于人物的形象塑造缺乏影响力。除了在人物塑造上缺乏重点等难题之外,演唱会电影很多时候会寄希望于艺人带来的粉丝效应,能够对于影片的质量需求有所降低。但国内多次演唱会电影的失利,已经证明,这一想法并不能奏效。对于一开始就诞生于3D的演唱会电影来说,粉丝的要求并不低于好莱坞大片的需求。五月天作为唯一能够将这一产品持续运营的团体,每次的宣传牌都打在了“收获震撼的声画效果”上。“电影有很多舞台的主观镜头,你会感觉就站在舞台上,跟五月天一起演出。你甚至可以看到从阿信背后看出去的视野,等于趴在阿信背上看电影。”《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的片方说。演唱会电影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体裁上的创新。比如《U23D》就是史上第一部多机位拍摄3D电影,目前它仍然是制作成本最高的演唱会电影,拍摄这部影片时,技术方不惜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卡梅隆合作,动用了5套卡梅隆用来拍《阿凡达》的Fusion3D拍摄系统。《U23D》对3D拍摄的发展是一场重大实验,拍摄这部影片的3flexTS1技术后来被广泛使用在广告、体育赛事转播等领域,并启发了不少后来者,文德斯的3D舞蹈电影《皮娜》就是其中之一。演唱会电影中确实有多重难题有待克服,而这一产品在内地诞生十年后,能否真正随着时间流逝而得以发展,似乎还有待考证。但在技术、音乐和电影等多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相信演唱会电影也即将翻开新篇章。-FIN-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Nl9W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