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尽一生此人穷尽一生也没有能够拿下合肥,生命却落下帷幕|地球知识局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NO.612-吴国兵败合肥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棉花 今天的合肥以“霸都”之名在中部为人所知。不过作为安徽的省会,合肥在近现代
原标题:此人穷尽一生也没有能够拿下合肥,生命却落下帷幕|地球知识局(⊙_⊙)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NO.612-吴国兵败合肥作者:猫斯图制图:孙绿/编辑:棉花今天的合肥以“霸都”之名在中部为人所知。不过作为安徽的省会,合肥在近现代似乎很少听说爆发过什么重大战役或者历史事件。相对于隔壁风起云涌的南京、各方争霸的郑州、赶沪超津的武汉甚至打响革命第一枪的南昌,显得多少有些沉默。省会有意见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合肥可不是一座这么安静的城市。仅三国时期,为了合肥的控制权,曹魏和孙吴政权就爆发过五场战役。可以说,拿下合肥已经成为了东吴在国运中后期的一个核心任务。吴国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合肥,又为什么总是无法得偿所愿呢?幸福三选一从刘备手里拿下荆州之后,孙吴政权成为了三国时期长江沿线实际上的统治者。从今天的湖北、江西、安徽南部到江苏浙江,吴国的势力范围相当可观。而且背靠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和灌溉大河,吴国拥有着相当不错的上下游交通运输能力和农业潜力。丢掉荆州对刘备集团真是巨大的损失此时它虽然还不能和统治北方的曹魏全面对抗,却也算得是实力排名第二的强权了。对于这样一个已经相当有实力的政权来说,随着北方的少数民族也被曹魏逐渐整合,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偏安一隅,随着乱世的继续,很容易成为被统一的牺牲品。东吴的北伐是早晚的事情,唯一的问题只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已经控制扬州和荆州的东吴,可供选择战略方向有三个:在长江下游过江与曹魏争夺苏北平原,进而威胁山东;在荆州沿着汉水上溯,继而设法在河南给北方人一记窝心拳;在长江中下游交接处过江,控制淮西地区,从而对中原展开争夺。由于当时江苏还有很多泡在海里加上湖北安徽之间山地的阻碍吴、魏之间的接触方向主要是汉水、淮西、苏北三个方向但这三条路线都有自己的问题。东线过江争夺苏北,在现代看起来似乎是不错的选择,这里不仅地势开阔,而且可以由海军在海岸线上进行支撑。可惜放在三国时期,这里可是一块难以逾越的恐怖地形。表面上苏北平原有古邗沟水道,但其实这条水道并不可靠,经常淤塞。后来曹丕南下时,就在这条水道搁了浅,这一点吴国人当然是很清楚的。在魏吴东线战场上双方的边界地带很不利于军队推进缺少南北向运河且水道淤塞不堪魏国主要城市也几乎位于淮河以北占领从建业至下邳这段不仅收获甚少且对东吴后勤压力巨大其实长江下游的北岸,直到今天都是水网密布的地区,当时更是沼泽密布人烟稀少。汉末的海岸线又比今天远远靠西,可供通行修路的靠谱陆地更少,对于大军远征非常不利。更何况从这条东线,只能通往山东(青州),会把吴国越带越远离权力争夺的中心。在蒙元征服南宋的过程中江苏方向也不是好的选择一方面是水网不利于蒙古骑兵一方面则是长期的破坏使此地人烟稀少...无法支撑大军穿越(沿路抢掠补给)如果是走荆州的西线,问题也是存在的。汉江当然是一条相当可靠的水道,但很可惜的是,汉江通往的是汉中乃至关中,那里正是魏国和蜀汉相争的地方,吴国没有必要去趟那个浑水。荆州可以说是个敏感地区吴国贸然北上保不住蜀国会重夺荆州吴国控制荆州的根基也仍然是更靠近吴地的江夏郡而想要去往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中原地区,就必须在襄樊上岸,然后经过开阔的南阳盆地,走方城通道。这是一段开阔而漫长的陆路,中间变数极多,补给也不便,也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条路线看似可以通向洛阳然而南阳盆地城防重重蜀国在西侧有不测之威胁南阳至洛阳无水路想通尤其是这里远离吴国核心区,无力支持真正能走的路,也只有合肥。而且控制合肥对于东吴政权来说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一定要拿下合肥对坐镇南京(建业)的孙氏君臣来说,扬州加荆州组成的广大的国土并不怎么令人放心。由于长江沿岸存在大量山区,交通和农业开发非常不利,而且有不少蛮族混居其中,吴国真正有价值的精华国土仅仅只是长江沿线的绵长地带。这样的国土就像一支摆开一字长蛇阵的队伍,最怕的就是被人从中间打断。一旦中间有一个薄弱点被击穿,则吴国所控制的江东和刚刚拿下的荆州,就会首尾不能相顾,难逃被各个击破的命运。而在当时的局势中,这根长条最容易被击破的点,便是合肥附近。东吴看似国土辽阔主要城市、耕地、人口分布于长江沿线尤其是环太湖、环鄱阳湖、江汉平原三大板块之间如果被打断后果不堪设想合肥,根据《水经注》的说法,因施水(今南淝河)和肥水(今东淝河)在夏季河水暴涨的时候会汇于此处而得名。这两条河构成了合肥对吴国最大的威胁:南淝河向东南流入巢湖,而巢湖可以通过复杂的水流通到长江,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濡须水;东淝河向西北,最终能够通入淮河水系,在三国时代也就意味着能够接入曹魏的中原故地。从这里是能真正一路水军通向许昌的那时候的东淝河比现在的东淝河河道深很多,能过通行大中型船只。如果魏国想要南下伐吴,大军集结后走淮河,沿东淝河可以到达合肥,休整后再走南淝河沿着巢湖西岸进入濡须水,就能直接顺江登陆采石矶,威胁吴国首都。如果我们把当时合肥和现在比较会发现合肥水路曾经的东部南北枢纽地位已经在历史上逐次让位于大运河、海运、铁路并最终迫使现代合肥完全投入长江经济带由于吴国定都南京,紧靠着江面,在和北方曹魏的对抗中,几乎没有什么缓冲的余地。虽然这样的“天子守国门”对于调动前线资源非常有利,但也同样把首都置于拉锯战的前线,总是有些冒险。更何况,如果双方划江而治,也就意味着长江天险是双方共有的,吴国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对于吴国来说,更多的缓冲地带,才是维持国家安全的最急迫需求。即使不然,今天沿江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地,只要丢掉一个,就能让吴国东西两端政令不通,这是孙权万万不能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吴国一定要死守濡须口,把魏国军队挡在长江之外。丢了哪个,都等于砍到了孙权的脖子上而反过来,沿着同样的路线,如果在江对面拿下一个可靠的桥头堡,孙权也能威胁曹魏。在黄河改道祸害淮河流域之前,南方的势力一旦到达淮河,就能沿着颖、蔡、涡、汴、泗五条大的支流到达中原的任意地区。曹魏防不胜防之下,孙吴甚至有机会参与全国政权的争霸,而不仅仅是作为偏安一隅的小君主。从攻防两个角度来看,合肥对于被压制的东吴而言,显然都是必争之地。后来吴国五次试图打下合肥,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带不走的合肥和西边的诸葛亮无数次北伐关中一样,吴国也组织过多次合肥攻略战。但结果,正如他们在西边的竞争对手一样,始终不如人意。五次合肥之战,把吴国越打越弱,而合肥的守军却越打越强。即使不看战场上的得失,这样的失利对士气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可为什么吴国明明在水上有这么大的优势,在合肥却毫无进展呢?还是先来看一下合肥周边的地理情况。合肥被三个重要的山水地区包围。北边的淮河流域是曹魏控制下合肥的大后方,能通过密布的水道不断向合肥提供来自中原的支持;大别山区在合肥西南边伸出来一个角,保护了合肥的西侧和南侧;长江中段南北向河道的西侧,则有一连串绵密的江淮丘陵,虽然不高但也能起到一些保护的作用。而江淮丘陵和大别山之间的缺口,正是通往合肥的陆路。吴国只能从一个方向进攻合肥魏国却可以从开阔的大后方支援合肥也就是说,在北方是大本营的情况下,合肥要面对的陆上敌人只会来自正南方。水上的情况也差不多,无论哪一个口子进入巢湖,船只势必沿着巢湖的东西两岸进发,登陆点也是合肥的南部。如此简单的防御方向,给了合肥在城外布置外围防线的优势——只要把所有的资源都投放到南方消耗敌人就可以了。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其实孙权在第一次组织进攻合肥之前,很清楚曹魏方面对合肥的认知并不少于自己。为了分散魏国的注意力,吴国的计划是对西边的九江和北边的合肥同时下手。但很可惜,张昭对九江的作战没有成功,魏国的主要精力仍然用于防备合肥方向。在北方援军随时会到达的情况下,吴国军队也没有能很快打下合肥,只能撤退。第二次合肥之战是张辽的成名作。在北方奥援不可能到达的情况下,张辽率军先击破了吴国的围城军队,一度将孙权本人逼入绝境,威震逍遥津。但张辽敢这么做的原因,其实还是合肥只在南方一侧受敌,完全不担心自己出城后会被吴军包抄围剿。吴国还是输在了主攻方向少上。合肥向南望,有着大量的天然防线这两次失败的战役之后,孙权是彻底被打怕了。后来的三四两次合肥之战,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恐惧心理,甚至有躲在巢湖的旗舰上二十日不敢下船的糟糕表现。合肥的控制权,其实已经基本告别孙吴政权了。至于诸葛恪的最后一次伐合肥,在吴国人心散乱、补给不灵的情况下,就纯属满足个人野心的折腾了。另外,对于曹魏来说,能够长久地守住合肥这座重镇,经济上的运作也是一个秘密武器。在和吴国爆发全面的战争之前,司马懿从河南将爱将邓艾调到了寿春附近(今天安徽寿县),这里的淮河支流不密集,但是通过人工开垦的手段可以很有效地调度水资源,发挥土地潜力。邓艾发动守军在此处屯田,将原本荒凉的淮河中游变成了丰饶的土地。这大大增强了曹魏政权在长江沿线对吴国的经济优势,让战事拖得越久,就对吴国越不利。从大局来讲只要魏国对吴守住几个关键点内修政理、发展生产吴国是绝对耗不起的拿下合肥,是孙权一生的梦想。要从一个偏安江东的地方割据势力定鼎中原,合肥是吴国最关键的桥头堡。但单一的进攻路线和合肥背后强大的经济基础,让这座坚城固若金汤,把孙吴永远地压制在江东一隅。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WG7W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