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区常住人口不足300万勒布沟的麻玛村:常住人口不足700人,生活全靠大自然的循环。

错那过去的麻玛村有着自己独特的脉搏和步调,仿佛被时光遗忘的所在。 麻玛,一直是驴友较为陌生的一个词。不过,说起勒布沟,驴友们就不陌生了。麻玛乡是勒布沟四个乡里最大的一个乡,乡政府驻地麻玛村。勒布沟实际由4个乡的7个村子组成,常住人口不到7
原标题:勒布沟的麻玛村:常住人口不足700人,生活全靠大自然的循环。错那过去的麻玛村有着自己独特的脉搏和步调,仿佛被时光遗忘的所在。麻玛,一直是驴友较为陌生的一个词。不过,说起勒布沟,驴友们就不陌生了。麻玛乡是勒布沟四个乡里最大的一个乡,乡政府驻地麻玛村。勒布沟实际由4个乡的7个村子组成,常住人口不到700人(2014年数据)。从错那县城驱车前往勒布沟的途中,雨雾昏天黑地,雾都重庆若与此境相比,那是“小雾”见“大雾”了。勒布沟的雾最浓时候,能见度不超过5米。即使路上过往车辆不多,司机也必须慎而又慎。浓雾既是交通的危险信号,同时,对于旅游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刺激而富有魔幻色彩的体验。雾的浓淡调节着天地间的色调,由白而灰,由灰而黑。恍惚间,你突然会有种迷失感:这是世界的哪个角落?不过,若是晴天,悬崖峡谷、山峰游云则一目了然。通往勒布沟的这条路,时而魔鬼,时而天使,不禁让人对这段旅途心生向往,恨不能长留于此,体验它的万种风情。勒布沟的盘山公路与亚东、墨脱有的一比。亚东的盘山公路,从4000米海拔的高原降至四季如春的卓木山谷;墨脱的盘山公路,从5000多米的嘎隆拉山顶俯冲至世外仙境般的波弄贡(俗称80K);而勒布沟的盘山公路则从高原盘旋至江水奔流的河谷地带。麻玛即坐落于河谷之畔。勒布沟当地居民主要是门巴族,麻玛村也不例外。麻玛村作为勒布沟的“首府”,外来人口要比其他村里多得多。外地人在这里主要以经商为主,开旅馆的,开餐馆的,也有在建筑工地当工人的。麻玛村的两条主街道上,除路边干活的工人,再几乎没什么响动,整个村落安安静静。门巴居民似乎习惯了“宅”在家,干点零活,打发寂静的时光。倒是这里的母亲河——娘姆江湍急的流水声昼夜响个不停,成为麻玛的主旋律。麻玛村的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和荞麦。蕨菜是当地几乎每户人家的都种植的蔬菜。荞麦面团是门巴族的家常便饭,是最重要的主食。吃荞麦面团时只需要蘸着辣椒酱即可,香喷喷的。我们在麻玛停留期间,明显感觉到这里食物的匮乏。在一家餐馆里点了藏香猪石锅,吃的时候没吃到几块猪肉,蕨菜倒是怎么吃都吃不完;为了不至于饿着肚子离开,就跟店老板要了主食——竟然是方便面。大伙儿也就不多讲究,都饿狼似的在石锅里煮方便面吃。麻玛村没有自来水厂。居民家里的生活用水,都来自山泉水。几乎每座山上,都有清澈的溪流汩汩流至山脚,汇入娘姆江。居民将水管子一头放置在山腰处,不需要压力设施,水自然顺着水管流至民居的院落里。有的院子里连水龙头也没有,人们去山泉流经处打水回家,做饭、洗衣。水管的水流个不停,也没人理会。这里没有“节约用水”的概念。人们的生活,只是自然界循环的一部分。门巴民居很有特色,与藏族人居住的房子截然不同。藏式民居多为平顶,而雨水充沛的勒布沟里,门巴民居房顶为三角形。房屋分三层,底层是牦牛的“家”,中层住人,顶层空间狭窄,放置一些杂物。牦牛与人同居一栋房子,足以看出门巴族对于牲畜的爱护非比寻常。在麻玛行人寥落的马路上,经常能看到闲庭散步的牦牛。它们悠然自得,一副“本地主人”般的神气。村里看到的牦牛只是少部分,大部分都被带到山上放养。村委会雇佣一个人去放牧,负责全村的牦牛。不管是被送上山,还是在马路上闲逛,门巴人从来不用担心牦牛会被盗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a9Wl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