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买书人,应当懂得去欣赏古籍善本

17年的中国拍卖史,同样也是17年的古籍善本拍卖史:1993年,古籍善本在中国嘉德首拍;同年9月,首次书刊专场拍卖在中国书店进行;1998年,全国唯一一家专营古旧书的拍卖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成立……在爱书藏书的人们为这诸多的“首次
原标题:买书人,应当懂得去欣赏古籍善本17年的中国拍卖史,同样也是17年的古籍善本拍卖史:1993年,古籍善本在中国嘉德首拍;同年9月,首次书刊专场拍卖在中国书店进行;1998年,全国唯一一家专营古旧书的拍卖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成立……在爱书藏书的人们为这诸多的“首次”而踌躇满志,为这些年的古籍善本逐年量增价涨而喜不自胜之时,我们也应当冷静思考古籍善本市场那些新旧问题。善本何来善之名善本,好书也。笼统来看,只要是珍贵难得,内容精美的古书刻本、写本均可称为“善本”。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大都是写本,将原稿或别本缮写下来,与原文校核无误,便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得到应用,书籍便有了“版本”一说;虽为后人考证加大了难度,但也给善本的收藏增添了诸多趣味。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陈义时是目前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唯一一个“传人”。版本出处的不同,收录文献的多寡,校勘的精劣,印刷(缮写)质量的高低,出版时间的早晚等,就让古籍有了足本与残本、精本与劣本、古本与今本、孤本与复本等方面的差别。在扩大了善本内涵的同时,历代的学者、藏家也对其标准有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清末张之洞解释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献性、技术性与艺术性。随着收藏市场的发展扩大,善本的时代下限有几种说法,有的坚持乾隆六十年,有的则宽泛些,甚至延展到1949年,在各个拍卖公司的“古籍善本”专场中,年代的起止谈不上什么规定,可以说是从古到今。当然,什么好卖就卖什么是市场规则,但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善本的定义还是从严为上。特定的历史环境赋予了不同年代的书籍独有的风貌品格。一页宋版一两金,宋代刻书将唐代褚、颜、欧、柳等诸位书法大家的字体运用于刻书之中,在将楷书推至高潮的同时也给予了宋版书端庄凝重的精神气质。此外,其稀少的存世量也决定了它价格的高昂。元版书秉承南宋遗风,形成了黑口、赵字、无讳、多简的风格特点。“黑口”指中缝线上下两端的墨印黑条,“赵字”指刻书用字大多模仿赵孟頫的字体,“无讳”指书中不见因避讳而少笔多画或借用它字的讳字现象,“多简”指多用俗字、简化字。明代刻书分早、中、晚三期,风格不尽相同,早期“黑口赵字继元”,嘉靖时期开始“白口方字仿宋”,万历之后则是“白口长字有讳”。中国嘉德2018春拍《石壁精舍音注唐书详节》以1.104亿元成交清以前出版并存世的虽有不少善本,可大多被藏在国有图书馆、博物馆里,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中;少数在海内外私人藏家手里,也轻易不会出手,故市场上可见的大多为唐人写经、宋版残页。元、明、清前期古籍乏善可陈,大量的是清中后期与民国书籍,更得让人沙里淘金。清初善本多有明代遗风,字形长方,横细竖粗。根据出版方不同大致可分内府刻本、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至康熙时,字体开始变化,多用始于唐宋、流行于明清官场科举的“馆阁体”。至嘉庆时,已然失去了前人刻本那种舒展圆秀的雅气,而变得呆板失神。民国时期的图书出版量极是可观,内容丰富;且距今年代较近,流失损坏较少,因此价格也较低,但其中也不乏精品。因此,所谓“古籍善本”拍卖主要还是古籍拍卖,而看不到几本善本;但在各个拍卖公司有关专场拍卖的图录中,随意拔高地位、任意扩大影响、肆意填充内涵、故意导人遐想的评语可是比比皆是。更可笑的是,一些评语还在各个拍卖公司的图录中抄来抄去。学术评估几乎缺席,这对于以学术见长的“古籍善本”市场来说,其危害几乎是灾难性的,理应得到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2000年4月28日,“常熟翁氏藏书”共计80种542册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入藏上海图书馆,其中有宋刻本12种、元刻本4种、明刻本12种、清刻本26种、名家抄本稿本27种。其中宋刻本《集韵》《邵子观物内外篇》《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会昌一品制集》《丁卯集》《施顾注苏诗》《嵩山居士集》等均为海内外孤本买书多非读书人在仰望古籍善本飙升的价格时,我们有些好奇,都是谁在拍卖场中买书?买回去后,他们读书吗?近来,古籍市场可谓佳绩屡创;今年春拍中,中国嘉德成交4579万元人民币,北京保利成交3050万元人民币,北京翰海成交1108万元人民币……那些今年几万元、明年十几万元、后年几十万的古籍善本可以说是已非潜心问学的人士可以问津的了。但是当一些古籍进入家庭,成了一些人士的藏品时,人们又到哪里去拜读呢?如此看来,有关机构理应在这方面多花一点纳税人的钱,不应让对大众开放的图书馆里充斥着没有经过时间淘洗、空间置换与人类精神再创造的读物,那里面可是泥沙俱在!与早已进入“亿元俱乐部”的书画、瓷器等门类相比,以千万元计价的古籍善本似乎更适合于初涉收藏界的“小学生”们。许多拍卖公司也借机牟利,几册书页本来就值几万元,经过自炒、自拍、自买,再炒、再拍、再买,几场拍卖下来,价格立马翻番。而那些初学者不明其中门道,见有利可图便进去凑凑热闹,结果却是交了学费,因此也给本应清气十足的古籍善本市场惹来几分铜臭。清乾隆五十六年版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是《红楼梦》成书后的第一个印刷本,世称“程甲本”,可谓红楼梦印刷体“祖本”。目前此版本仅国家图书馆(八十回不全版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存有,传世量极少。2008年11月11日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212.8万元人民币成交买书者应当懂得去欣赏古籍善本作为书本的固有价值。与那些看一眼就知道美的摆件不同,古籍善本之美则是间接的。它的艺术价值是它立于收藏界的基石,它的文献价值让它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它的版本价值赋予了其自身独特的收藏趣味。因此,藏要翻、藏要读、藏要考证。本来,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书本是第一珍惜之物,也应是第一善待之物。但是,在市场的浊气里滚了几回,上面所载的大智慧仿佛也暗淡了些许。冗繁去尽留元气,不论怎样,或迟或早,书籍仍会回到它高雅纯正的千古因缘里:因善而藏,因善而读,方能因善而传。◆◆◆◆◆本文选自《收藏是一种记忆》,剑武著,大象出版社出版,2018年6月。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b24y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