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楼和谁生了杨小楼李宝春新作《杨月楼》不叫“京剧”叫“剧戏音乐剧”

何赛飞 金士杰 李宝春 昨天,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在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剧由李宝春、何赛飞、金士杰等主演,拟以戏曲跨界,融汇话剧、评弹、交响乐等多种艺术样式,演绎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
原标题:李宝春新作《杨月楼》不叫“京剧”叫“剧戏音乐剧”何赛飞金士杰李宝春昨天,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在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剧由李宝春、何赛飞、金士杰等主演,拟以戏曲跨界,融汇话剧、评弹、交响乐等多种艺术样式,演绎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月楼案”,唱响绝代名伶杨月楼的人生传奇。10月5日至7日,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首轮演出。这也是以台北新剧团和“新老戏”为观众熟知的李宝春创排本剧的初衷。他期望用“剧戏音乐剧”这一前所未见的新形式,挑战戏曲的传统,重塑戏曲在当代剧场的呈现,和观众一起缅怀前辈、忆想历史、启示人生。李宝春的追求:融合但不出格李宝春出身京剧世家,自小便借由父亲、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他认为杨月楼的故事特别适合讲述给普通大众,同时也能从中回溯戏曲人的历史。考虑到若平铺直叙地以传统戏曲方式呈现,难免会使观众望而却步。一向擅长“老戏新说”的他,别出心裁想出“剧戏音乐剧”这一形式,要把戏曲的模样搞新一些。“剧戏音乐剧”中的“剧”,取“戏剧”串讲杨月楼的人生故事,“戏”立于“戏曲”之传统,“音乐剧”则囊括评弹、现代歌曲与交响乐等的精粹,将在全剧作曲钟耀光的统筹之下,由多位演员与五人构成的京剧乐队、北京管乐交响乐团构建的管弦乐队共同完成。剧戏音乐剧《杨月楼》看上去像是一锅“杂汇”,可是并不杂乱。传统戏曲中,台上一桌二椅,包含无尽乾坤。本剧将以戏曲为根基,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剧中对话会采用话剧形式,贴近生活感受,“戏中戏”京剧、弹词元素烘托人物背景及地域情境,包含交响乐、流行RAP选段等的歌唱与音乐,贯穿全剧情节发展及人物演员技巧性表现,多媒体舞台美术装置丰富视觉生动之感。“如此既保留戏曲艺术写意的美学功能,又能以多元的艺术理念拓展舞台空间,使之更为丰富有层次。几种融合不可谓不新,但并未出格。如此组合也是借各家之所长,丰富整个故事的视听感官。”李宝春说,“技在戏中,这出戏能有的看、有的听、有的品、有欣赏、有感动、有体悟,顺眼、顺耳,就是这出戏的追求了。”李宝春的初衷:让京剧的模样再新一点吸收前卫剧场概念融入传统舞台艺术,李宝春已实践多次。近年来,他以挑战古今中外的剧本与人物闻名两岸三地,创排过《孙膑与庞涓》《宝莲神灯》《弄臣》等等“新老戏”。如此做的原因,是他有感这些年京剧和传统文化虽然一直被推广,但受众依然有限,京剧似乎总给年轻人一种距离感。“你要是带着女朋友,会去看电影、看话剧都很正常,但是看京剧就会觉得有点陈旧。所以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跨界,让京剧的模样再新一点,却又不能脱离原来的味道,让年轻人愿意进来看。”《杨月楼》的模样新颖表现在“剧戏音乐剧”这一形式,让戏曲充满了现代意识,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故事情节,更与当代观众审美与情怀符合;不脱离味道体现于剧中涉及的戏曲表演合乎规范程式,承载着民族智慧与民间生活方式,以伶人往事看社会环境变迁,借大师精神映照当下。李宝春认为,从昨日的“戏子”到今天的“艺术家”,时代的进步造就了艺术价值与观念的转变。“现在有各种各样对老艺术家的纪念活动,但其实排这样一部戏,也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精神的纪念和怀念。”李宝春说。文/本报记者郭佳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剧情简介剧戏音乐剧《杨月楼》讲述“演扮俱佳、艺兼文武”的京剧名伶杨月楼,应邀赴上海演出,一炮而红唱响上海滩。民间掀起追捧热潮,富家女韦阿宝是其中之一。杨月楼与韦阿宝因戏结缘心意互通。两人谈婚论嫁之际,杨月楼遭人陷害。其时社会上层阶级厌恶优伶,杨月楼被当局以“良贱不婚之礼法”“整觞风化”等名义,控告犯下“诱拐卷逃”之罪,关入牢中妻离子散。幸有弹词女艺人沈月春对杨月楼一往情深,她受韦阿宝托孤,将杨月楼与韦阿宝的儿子视如己出,抚养成人。杨月楼则在戏班经理赵春山的帮助下脱狱,化名“杨猴子”隐身于野台班。后因慈禧大赦天下,杨月楼重获自由身,并在沈月春的陪伴下重登舞台,他的京剧技艺得以传承。作者:郭佳王晓溪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bBXy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