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痛失大师

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昨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20岁拿起惊堂木,说三国话隋唐,英雄好汉、才子佳人他一说就60年。他的人生饱受磨难,几经沉浮。曾经收音机里的那个沙哑嗓子的说书艺人如今真的
原标题:痛失大师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昨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20岁拿起惊堂木,说三国话隋唐,英雄好汉、才子佳人他一说就60年。他的人生饱受磨难,几经沉浮。曾经收音机里的那个沙哑嗓子的说书艺人如今真的归隐了,再也没有“且听下回分解”。经历坎坷,放弃大学从艺单田芳原名单传忠,1934年12月17日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他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战争年代,年幼的单田芳跟着父母往来于哈尔滨、长春和沈阳之间,居无定所。1947年到了吉林。母亲逐渐成了沈阳会宾轩茶社的“红人”,然而,母亲在有了稳定的生活后却抽起了“大烟”。1950年,单田芳的父亲交友不慎被判入狱6年,母亲离婚改嫁,单田芳和两个妹妹无依无靠。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收到东北工学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然而不久单田芳就因病休学。而且因为要扛起家庭重担,他不得不放弃学业,1954年拜师李庆海,随后去营口,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娶妻报恩,几十年共患难1954年,单田芳跟大自己8岁的王全桂结了婚。王全桂曾经在他一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单田芳曾说结婚是为报恩。1955年底,单田芳跟随王全桂的演出团体迁往辽宁鞍山,随后参加鞍山市曲艺团。单田芳成名在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钮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名声大振后,单田芳夫妇下海,去海拉尔等地发展,收入大涨也引来很多非议。迫于压力,单田芳又回到了鞍山市曲艺团。几十年来,妻子与他患难与共。尤其是在他“文革”被下放的那些年,妻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给他最大的帮助和安慰。1992年,正当单田芳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妻子却因病离世。90年代中期是评书最火的阶段,全国四百多家电台,都有“单田芳书场”,每天超过一亿听众。他沙哑的嗓音成为个人标志。事实上,单田芳最早并非哑嗓子,但一方面说评书没有专业学校,不讲究发声的方法,说书时间一长,把亮嗓子磨成了哑嗓子;另外单田芳的嗓子里长过息肉,做过三次手术。单田芳的儿女也在父母的影响下从事艺术工作,儿子单瑞林是编剧,女儿单慧莉是单氏评书传承人。精神充实,曲艺填满内心漂泊,是单田芳前半生的关键词。但因为内心的强大,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活成了一首诗。单田芳不喝啤酒,独爱花茶。曾有一次去南昌录评书,他把自己所带的花茶全喝完后,为了买新花茶,造成录节目之前“消失”。虽然已经是艺术大家,但单田芳却非常平易近人。他爱吃门口的小吃街的东西,切糕要大师傅新做的。他和卖火烧的老者成为好朋友,“火烧……夹肉!”的吆喝一起,必然在门口恭候。不过,年迈的单田芳没有退隐江湖,评书艺术衰落的趋势明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起,他就和北京的朋友一起创办了北京市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每天看书、录书、接受采访、外出活动。他说,虽然累,也是快乐的累。2000年初,单田芳突然感到没有食欲。胃镜检查结果患了大面积胃溃疡,疑似幽门梗堵,手术后单田芳的胃被切去了三分之二。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78岁的单田芳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80岁后,他还保持凌晨三四点起来录书、工作的习惯。他说精神很充实,心甘情愿被艺术填满。华商报记者路洁文艺界悼念一代评书大家去世,文艺圈人士纷纷表示悼念。单田芳的女儿单慧莉昨日透露,单田芳的遗体告别仪式9月15日在八宝山举行。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在微博上表示:“向单田芳老师的家属致以问候。单先生堪称评书大家,他的艺术造诣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愉悦、快乐知识与智慧。他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永远成为曲艺艺术的瑰宝。单先生千古。”演员严屹宽在《隋唐演义》开拍前曾到单田芳家拜访,严屹宽昨日表示:“老爷子对我的角色演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觉得老爷子身上有说书人的那种精气神。这个中秋我会特别思念他。”此外,潘长江、冯远征、朱广权等都在微博表示悼念。华商报记者路洁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Q6m9Pyv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