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街隐藏在洛阳城北,186米长老街16座古宅院有多美?

作者:孟津旅游 而遗留的村落建筑群恰当地成为历史的载体, 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人。 魏家坡民居建于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是魏氏家族兴盛时期建造的官宦住宅。 宅院青砖瓦舍,布局对称,院内主仆、水路分明,房上有五脊六兽、狮子海马等装饰,宅院内
原标题:隐藏在洛阳城北,186米长老街16座古宅院有多美?作者:孟津旅游而遗留的村落建筑群恰当地成为历史的载体,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人。魏家坡民居建于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是魏氏家族兴盛时期建造的官宦住宅。宅院青砖瓦舍,布局对称,院内主仆、水路分明,房上有五脊六兽、狮子海马等装饰,宅院内保存有大量木雕、砖雕、石雕及匾额等工艺美术品,展示了清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魏家坡已有三百六十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这里东有土楼,南有娄家沟,西有李家圪垯。天禄公迁来时,住在李家圪垯北边三孔窑洞内,人口不足十口,没有土地,经过数十年的开垦,拥有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发展到上百口,人财两旺。赈灾舍茶,慈善为人,在当时名扬四方。定名魏家坡,后称卫坡村。“庭院深深深几许”,在魏家坡,你也许会更加理解欧阳修这句词为何用了这么多的“深”。魏家坡是一个古村落,不仅大户人家庭院深深,而且几乎家家户户的隔墙上都有门洞相通,整个村子俨然就是一个大庭院,但又院内有院,院中套院,院院相连,院院相通,连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座迷宫。各院落都如一个自由自在的小天地,既拥有自己的偏门秘道,又具备齐全的排水、防火、防盗功能,隔而不死,浑然一体。村里所有的庭院不仅有同样的布局构造,还都深藏相似的经历和故事。他们在久远的岁月中遗失了自己的记忆,让后来者费尽心思也无法复原。沿着老街进村,大户人家的气派在街道和村落的整体布局上显现出来。街道在当年绝对谈得上宽阔,村落明显有整体规划,村落的房屋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而决不会旁逸斜出,不管远看还是近观,都像是一个整体。即便几百年过去,村落经过大小改造,也能看出当年的匠心独运。整个村子只有一条古街,全长186米,按照一条卧龙图案设计布局。古街两边坐落两排宅院,北边的叫魏家北院,南边的叫魏家南院。这个村落是魏氏家族兴盛时期建设的住宅群。明末清初的时候,一魏姓家族从济源迁居此地,乾隆年间,家道兴盛,院子越建越多,越建越有味道。古村落两头各有一株300多年的古槐树,东边的古槐酷似龙头,被称为“龙头槐”,西边的古槐犹如龙尾,所以叫“龙尾槐”。据资料记载,这个村落现存正宅16所、靠山窑26孔、天井窑院8处、房屋248间,还有祠堂、私塾、磨房、花园、织造院、车马院及仆人住所等设施。宅院内保存有大量木雕、砖雕、石雕及匾额,其中一宅院门楣上刻有“祝三多”的砖雕,寓意多寿、多福、多子。眼前的古村落似一本厚重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很难融入其中,徜徉于这样的一个被古建筑群所包围的小巷里,晨光洒在布满沧桑的墙壁和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仿佛自己已在穿越时空。离去的刹那,远远望去,村落又像是被时光抛弃,孤零零的站在岁月的浪潮里,任无尽的光阴从它们身上碾过。但村落却用沉默告诉我们:建筑可以残破,宅子可以荒芜,历史可以掩埋,文化却在传承,同时,也向世人源源不断地诉说着过去的魏家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1glD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