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逸柏酒店花都新华路店怎么样【投稿】花都记忆:徒步重走新华路,记忆一幕幕!

之前写过一篇《徒步重走建设北路,记忆一幕幕》(刊发在8月22日的花都早晨上),文章中,我沿着建设北路南下,生发很多感慨,过往的记忆被唤醒,记忆一幕幕再现。 我觉得自己是属于内心敏感细腻的人,很多事情,经历过,刻在脑海中,一旦因某个契机触动
原标题:【投稿】花都记忆:徒步重走新华路,记忆一幕幕!之前写过一篇《徒步重走建设北路,记忆一幕幕》(刊发在8月22日的花都早晨上),文章中,我沿着建设北路南下,生发很多感慨,过往的记忆被唤醒,记忆一幕幕再现。我觉得自己是属于内心敏感细腻的人,很多事情,经历过,刻在脑海中,一旦因某个契机触动,过往的经历,情不自禁地思绪联翩,浮想联翩。在那篇文章中,我徒步行走在在建设北路,一边走,一边看,关于建设北路的往事,很自然地被勾起来!但有点必须提及,当天我不只是徒步建设北路,如果这样做,实在太浪费我当天的徒步了。我还转入新华路,同样边走边看,于是,就有这姊妹篇——《徒步重走新华路,记忆一幕幕!》新华路是花都最知名的老路。得益新街火车站(1908年)的落成,新华日后的发展,就此奠定。最早的路,是新民路(大肶街)。解放后,花县把县城搬到新华,当初新华的城区面积不大,老一辈人口中的“新华一条街”,就是指新华路。(今天的新华路景况)今天的新华路,一直延伸到花都湖北门对照的那段路,很长。但最早的新华路,不长,大约一公里左右。从新民路向东延伸,到今天的新华路和花城路接壤的那个路口为止。而这段路,却是老新华镇,继新民路后较早的街道。这短短的新华路,就是解放后新华镇的雏形。当时新华路,短短一公里,密集分布了花县各大职能机构,比如政府、法院、公安局、医院、邮局、粮所、工会、书店、车站等。(今天的新华路景况)因此,这段新华路,是新华建城之初的全部,是整个花县的核心地带。时势发展了,今天的新华路,仍旧是新华最繁华热闹的主干道。但如果对新华城建历史不熟的人,真的很难知道,新华路是新华最早的老路。因为,在这里,没有多少老建筑留存了,也看不到多少老树了,骤看,新华路和老路不匹配。而这都是因为发展的必然,连带曾经的很多痕迹,比如老建筑、老店、老树,荡然无存了,湮灭了很多历史的印记啊!(今天的新华路景况)那天,我沿着建设北路南下,后来到了建设路,然后再走到和新华路交汇处的路口,首先向东,徒步新华路,走到和花城路交汇处的路口,然后掉头折回来,一直沿新华路向西走,走到新华路和新民路交汇处的路口,把整条新华路徒步重走了一次。那些留在脑海中的记忆,一一被勾起了,一一被唤醒了,犹如昨天再现!那么,今天,就由我不自量力地带领大家,重温新华路的历史,找寻过去的那些痕迹。一建设路和新华路交汇处,人民医院的大楼矗立者。医院的大楼早已经今非昔比了,原来的建筑物早已经荡然无存了!而且,今天的人民医院,早没有围墙了,而是开放式设计了。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人民医院还有围墙,门诊大楼,不高,大约两三层。作为花都最为知名及门面的医院,人民的医院的发展,可谓与时俱进了。(今天的人民医院景况)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花县人民医院建院,从只有十几张床位的卫生院,到今天拥有上千张床位的花都区人民医院,花都人民医院所走过的脚步,也正是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年提升的一个见证!随着花都的发展,城区面积的扩大,人口不断的增多,去花都人民医院看病的人,很多,导致人民医院在新华路的入口处车多为患,而医院内车位也明显不足。花都人民医院现址,明显不能满足人民看病的需求。为此,花都区人民医院新院选址将在平步大道以南、曙光路以西,总建筑面积229334.2平方米,地下车库28635.10平方米,机动车停车位超过1500个。(花都人民医院新院效果图)假日时日,花都人民医院新址落成,可以大大缓解花都人民看病难、看病停车难的问题。对于很多花都人而言,和人民医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小学时,因为生病,在人民医院住院一个星期。住院期间,还多次从医院走出来,去隔壁的秀全公园(当时叫文化公园)看猴子。而我出生,乃至我的孩子出生,都是在人民医院。所以,花都人民医院,可以这样说,是花都人生命的守护神!人民医院对面,乃是花都区总工会办公楼。新华路的很多政府职能机构,都已经搬离新华路,搬到新区办公了。时至今日,总工会没有搬离,还在这里办公。大门口局缩在新华路一侧,需要有心人,才能发现!(花都区总工会)对于总工会的最深记忆,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总工会办公楼有一个录像机放映室。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呢,周星驰电影中出现的“大哥大”,真如砖头那样大,也没有附带很多功能。因此,在那时,录像机放映室鼎盛一时,多的是播放香港电影的录像带,吸引很多市民观看。试过一次,我为此专门和同学去总工会所在的那栋楼,看了录像,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票价为2元。而今天,智能手机附带的功能太多了,可以照相,可以上网,可以看电影看电视剧,可以游戏,可以聊天,可以移动支付,可以网购,从而横扫一切,一台手机就可以走天下。录像行业,犹如很多行业一样,已经死在沙滩上了!继续向西走一段路,也是在人民医院对面,现在已经是住宅楼。对于新华过往历史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这里曾经是花都的汽车客运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前)。当时新华路,客运站班次密集,车水马龙。只是随着城区的发展,花都汽车客运站,搬迁到今天的秀全路和农新路上。(人民医院对面的景况,这里曾经是花都汽车客运站旧址)但今天,我们还看到一点客运站的痕迹吗?看不到了。随着城区的发展,假如客运站还设在这里没有搬迁,更导致新华路的拥堵了。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社会发展,总把旧貌换新颜。唯有经历那段历史的人,才能知晓当初的景况啊!如我,在这里留一些文字痕迹,追忆一下过去的那段岁月!仅此而已!继续向前走,有一栋白色的建筑物,这里曾是房管局所在地。这栋建筑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是新华路难得的标志建筑物,也算上了历史。在当时,在建筑上,也算是引领潮流了。而今天,它已经粉刷一新,迎接新的未来。房管局迁离原址,另寻觅新址办公,这里成为派出所的办公地点。公安的醒目标志,预示着这建筑物,换了主人!原房管局对面,乃是原“花县洪秀全纪念馆”,为了参观方便需要,洪秀全纪念馆已经搬迁到洪秀全故居哪里,另建新馆,合二为一了。现在这里已经变成“花都区美术馆了”。由郭沫若题词的“花县洪秀全纪念馆”的牌匾,仍旧屹立在原址的牌坊上。由澳门知名人士马万祺、陶开裕、何厚铧捐资兴建而成的洪秀全铜像仍旧矗立在广场正中央。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固定住了一段时光,铭记了一种记忆,成为新华这座城市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现“花都区美术馆”大门口两侧,即从人民医院到秀全公园这段距离,原来有很多临街商铺,诸如大排档、士多店,繁华热闹。还记得有一间“金田酒家”(这酒家的名字,也和洪秀全有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1月11日发动,爆发于广西金田村)。但现在这里,所有的旧建筑物都拆除,在原来“金田酒家”的地方,建起了“花都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办公楼。最让人睹物伤情的是,现“花都区美术馆”大门口,原有两颗生长茂盛的榕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变成参天大树,成为新华路难得的具有几十年树龄的老树。但不知道为何,相关部门竟然把这两棵门口的大树,严重修剪成为树干,让它们此前的努力生长白费。我一直认为,树木也是一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比如新华路,原来最早种植是白千层树,但由于这种树,已经不太适合时势的发展,作为绿化树,早已经彻底新华城区舞台。但这两棵榕树,生长在大门口,完全没有阻碍什么,不需要过度修剪吧。保留它原有的状况,也是对这座城市文化保护的一部分。可惜的是,变成今天这样的光景,真的很惋惜!而在花都区美术馆对面,也就是“30号小区”附近,我看到一个很富有历史感的名字——供销合作社!恍如回到八十年代中期前的年代。因为,在过去,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存在,曾是五六十年代最显著的特征所在。而曾经在城乡普遍存在的供销社,早已经被时代的洪流,席卷得不知所踪。在这里,还看到这样的名字,似乎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现“花都区美术馆”旁边,就是花都最早最为知名的公园——秀全公园了。大跃进时期,信奉集体就是力量的时代,人民投入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很多都是做重体力活,比如挖鱼塘、挖人工湖,水利建设的挖土、用筲箕挑泥土,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上,挥洒着青春,挥洒着激情。而今天的秀全公园,乃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开挖的人工湖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秀全公园创建于1962年,它原名为文化公园。“文化公园”这名字,持续了差不多30年时间,中年以上的花都人,对此绝对不会陌生。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可能广州市区也有老字号的公园是“文化公园”,为了不重名,尤其为了要显示花都的地方特色,要有所区别,更要挖据地方文化内涵,而花都最为知名的历史名人,无疑是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了,于是把“文化公园”更名为“秀全公园”。文化公园和秀全公园,只是名字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是一脉相承的。它是花都最知名的公园,是很多花都人的共同记忆所在。很多人的童年,那快乐的六一,就在此愉快度过!在秀全公园正门口,左右对称,分别有两棵高大的红棉树。这四棵红棉树,是新华路硕果仅存为数不多的老树了。它们矗立在哪里,一直无言,默默地矗立在这里,犹如守护神,见惯风雨,见惯改变,见证着秀全公园的发展,见证着新华这座城市的发展,见证着花县变花都市(1993年)再到花都市变花都区(2000年)的行政变迁。它们的矗立,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城建的活历史啊!树木也多情的!它们的感情,不外露,却一直都在,静静地矗立在这里,默默注视着沧海桑田,无声胜有声啊!二建设路,从新华路中间而过,把新华路一分为二。建设路和新华路交汇处的路口,到新华路和花城路交汇处的路口,姑且称为新华路的东段路;建设路和新华路交汇处的路口,到新华路和新民路交汇处的路口,姑且称为新华路的西段路。比较而言,新华路的西段比新华路的东段,还多少可以看出新华路作为新华最早最知名的老路痕迹。主要是越往西,路边还保留一些老建筑,而这些老建筑,别是这座城市最早的见证者。新华路西段,曾是新华城区的中心地带,这里有百货公司、有电影院、有邮局、有县政府、有粮所、有邮局、有酒楼,繁华热闹,固然今天,这里仍旧繁华不落幕,但比较而言,比起新区的大润发、广百、来又来商圈及卜蜂莲花商圈,已经不同一个档次了。犹如新华百货商店,创办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个老字号的公司,曾经那么坐大,曾经那么荣光,曾经那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曾经在某个时代,站在潮头上,做出它的贡献,终究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在2000年后,死了!欲哭无泪啊!徒呼奈何,却于事无补,只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现在新华百货商店所在地的大楼,早已经重新翻新,改换门庭了,分隔开来,变成了酒店、餐饮店、药店等,丝毫看不到这里曾是计划经济时代,花都百货行业的龙头老大——新华百货商店,就坐落在这里。(老照片:新华百货公司)(新华百货公司旧址,今天的景况)曾经在新华百货商店附近,也有新华最早的餐饮业鼻祖——东方红酒家,这很具时代特色的店名,现今早已经荡然无存,不留一些痕迹,只是留在当事人的记忆中去。而百货商店旁边,就是曾经很火爆的新华电影院,这里曾经是很多花都人最刻骨难忘的所在地。尤其学校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前,新华周边的中小学,都是老师带队,学生集体徒步去的。而新华电影院,名字也改成“花都1958影院”,变得具有怀旧形式。它局缩在两栋大楼后面,恍如被遗忘的状态,映照着它的落寞!情不自禁想起,在八十年代后期,我还在培新中学读初中。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新华电影院去电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个时候,是老师带队,和学生一起步行去的。看电影时,学生都爱吃一些小零食。当时的新华,还没有今天的百业兴旺,也没有如今天城区遍布士多店。大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富裕,平时也没有多少闲钱买零食。而电影院旁边,就是老字号的“新华百货公司”,里面有很多吃的东西。(镜头远处,巷子的尽头,是“花都1958影院”)其时,和两个同学,徘徊在新华百货公司里,隔着柜台,望着那些吃的东西,直咽口水。这个画面,时到今天,还在脑海中,印象深刻。一旦念及,挥之不去。而发展到今天,新华电影院辉煌不再了,在这里,看到了变化的大时代下,新华电影院受到很多强烈冲击,不再一支独大了!继续行走,我们看到了花都人民法院,法院办公地址一直没有变,一直稳坐在新华路上。法院旁边,原来是检察院,检察院已经搬迁到新区,现在旧址成为花都区公安局;公安局西面,原是政府办公大楼,现在变成了老干所。(花都区人民法院)(花都区公安局)(花都区老干所)法院斜对面,就是花都人最广为熟知的新华市场。新华市场牌坊已经翻新,屹立在新华路边。新华市场自诞生到现在,虽然现在新华周边出现了很多后起之秀的市场,也有众多的大型超市出现,此外,互联网的发展,网购的出现,对传统菜市场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冲击,但新华市场仍旧屹立在潮头,没有被前浪拍死在沙滩。古旧与现代,在这里交融,并产生碰撞,市场与时俱进。这里有老街,有老建筑,有老树,有故事,是花都人的共同记忆所在地。(镜头的瓦房,是新华市场最古老的建筑,这里是新华市场繁华热闹的开端)(同一角度的拍摄,左边为老照片,右边为新照片,新旧的对比,这里有你的记忆所在吗?)继续向西走,开始越来越有历史的味道,主要是这里的建筑显出出来。因为可以从建筑的特征,比如那裸露的红砖,比如那外墙的石米批荡,推测出新华历史渊源。建筑会说话,从来不是浪得虚名的。(新华路的老建筑)我们在这里,看到邮局的旧址;我们在这里,看到新华书店的旧址;我们在这里,看到粮所的旧址。曾经,这里是人流最密集的所在地。在这里发电报寄信,在这里选购心爱的书籍,在这里交公粮。(邮局旧址所在地)(粮所旧址所在地)(新华书店旧址所在地)今夕是何年,过往的记忆,还犹如昨天,转身之间,却换了天。邮局、新华书店都搬到新区了。而国家取消农业税,粮所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农民早已经不用交公粮了。在这里,再也找不到寄信的人,再也找不到买书的人,再也找不到交公粮的人!结语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到新华路和新民路交汇处的路口。当花县县城搬到新华后,当新华城市规划的建设者,面向东方,手指蓝图,大笔一挥,新华路诞生。我站在新华路和新民路交汇处的路口,看着新民路,也看着新华路,感慨良多。而在这路口,十分难得,还看到一个红棉老树的存在。我姑且这样推测吧,当1955年,花县县城搬到新华,这棵红棉树就作为绿化树种在新华路上。按这样计算,到今天,它已经有63年的树龄了!它一直都在这里,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它已经和新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了!它挺起身姿,永不服老!而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传承,也看到了未来。(新华路和新民路交汇处路口的老红棉树)一座城,在发展面前,总需要保留一些东西,比如老建筑、比如老树,供人追思,供人缅怀。朔本追源,知道过去,才更有未来。掉头折返往回走的时候,我用手机,定格拍下新华路西段的景况。这个时段,新华路西段车不多,人不多。没有了往昔的繁华热闹!而新华,正是从这里正式开始,走上腾飞的道路。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40年时间,新华已经从当初的“一条街”变成今天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我们,不该忘记,新华路曾经在新华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来源:晨友投稿(作者:徐志明)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VDna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