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毛泽东高度评价这部经书,还经常带在身边

毛泽东高度评价这部经书 逄先知在《博览群书的革命家:毛泽东读书生活我见我闻》一文中说过,中国佛教的经典如《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毛泽东都曾经读过。“对于禅宗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毛泽东
原标题:毛泽东高度评价这部经书,还经常带在身边毛泽东高度评价这部经书逄先知在《博览群书的革命家:毛泽东读书生活我见我闻》一文中说过,中国佛教的经典如《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毛泽东都曾经读过。“对于禅宗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毛泽东更注意一些。”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泽东高度重视佛教文化,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已经接触了一些佛学知识。据他的秘书林克回忆,他很欣赏慧能,经常把《六祖坛经》带在身边。1920年6月7日,他在给国学大师黎锦熙的信中明确表示:“文字学、言语学和佛学,我都很想研究……希望先生遇有关于言语文字学及佛学两类之书,将书名开示与我。”195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同来访的赫鲁晓夫谈话时,曾经直率地说:“佛经我读过一些。”毛泽东很欣赏禅宗六祖慧能,在众多经书中,《六祖坛经》也是他所欣赏的,他多次要工作人员找来阅读,并经常带在身边。毛泽东对《六祖坛经》给予了特殊的评价。1959年10月22日,在与十世班禅谈话时,毛泽东说:“我不大懂佛经,但觉佛经与佛经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慧能)的佛经《法宝坛经》(《六祖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因此,他多次把《六祖坛经》中记载的慧能的身世、学说讲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听,特别赞赏慧能对佛教的改革和创新精神。据毛泽东的秘书林克回忆,有一次,毛泽东对他讲慧能的身世并为他背诵了神秀、慧能的两首法偈(神秀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并分析指出慧能胜神秀一筹。毛泽东认为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的佛教中国化。他认为慧能是真正的禅宗的创始人,也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毛泽东对《六祖坛经》和六祖慧能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这反映了他站在劳动人民利益一边的情感立场,以及他打破陈规、勇于创新、追求变革的思想风貌。作为有着坚定唯物史观的伟大政治家的毛泽东,能够如此辩证地分析评价《六祖坛经》,不仅说明了他的英明,同时也说明了《六祖坛经》中的确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因素。(文/侯志华)《六祖坛经》经典语录●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DvWj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