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投资mbi九亿美金马云:我为什么要用2000万美金,报答一个外国人的知遇之恩?

ID:zhuoyueluntan 马云的贵人里 还有个你不知道的国际友人 说起马云的贵人,你可能会想到蔡崇信、彭蕾、孙正义等。 但你不知道,马云还有个贵人,出现在他生命的更早期,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
原标题:马云:我为什么要用2000万美金,报答一个外国人的知遇之恩?ID:zhuoyueluntan马云的贵人里还有个你不知道的国际友人说起马云的贵人,你可能会想到蔡崇信、彭蕾、孙正义等。但你不知道,马云还有个贵人,出现在他生命的更早期,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求学期间,马云生活拮据,这时候,一个叫KenMorley的澳大利亚人慷慨解囊,每6个月给马云寄一张支票,2年多,总共寄了大概200澳元。这是什么贵人啊?你先别好奇,还有更狠的。1988年,马云毕业,随后就和师妹张瑛领了结婚证。结婚了,得有个房吧,但当时俩人的工资,别说买房了,租一套都费劲。于是,那位很贵的澳大利亚贵人再次出手相助,慷慨解囊,帮马云两口子在杭州买了套房。嗯,就是下面这套房子。一辈子碰上这么一个贵人,该怎么报答?马云的答案是:2000万美金。这里面还有个小细节,不是八卦。大家都知道,马云有个儿子,叫马元坤。但你不知道的是,坤,读作kun,就是为了记念那位澳大利亚朋友Ken.KenMorley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市,马云称Ken为father,并将纽卡斯尔市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其实这是一个持续了38年的、伟大的跨国友谊,背后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篇文章,我想把这个改变马云命运的故事分享给你:马云命运的转折始于一次勇敢的西湖搭讪时间回到1980年代。澳大利亚有一个退休电气工程师,也是一个贸易商,叫KenMorley,他在经济大萧条前出生,没有读过大学。但他对中国充满兴趣,1970年,他加入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紧接着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两年后,KenMorley一家五口人参加了澳中协会组织的中国之行,其中一站正是杭州,1980年7月1日他们住在了西湖边的一个酒店里。而杭州有位平头少年,12岁时买了台袖珍收音机,从此每天听英文广播,对英语开始感兴趣。1980年,这个少年已经16岁了,他还在练英语,只不过,他不仅是只听广播了,而是常常骑着自行车来西湖边上,找外国游客练口语。这个上进少年,就是马云。1980年7月的一个晚上,澳洲代表团自由活动时,KenMorley的儿子David在公园里玩火柴,少年马云走过来和他打招呼,说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口语:——“你好,我叫马云。我刚刚开始学英语,我们可以做个朋友吗?”——“你好,我是David,这是我的父亲Ken,这些是我家人。很高兴认识你。”接着他们互相做了自我介绍,寒暄后,他们又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就这样,马云和KenMorley一家人在西湖相遇了,同时开启了一段堪称传奇的跨国友谊故事。终于知道这张著名照片的来历了△KenMorley一家人回国后,马云和David成了笔友。马云定期给David和Ken写信。Ken不仅会给马云回信,还会顺便辅导马云的英文写作,以此来鼓励马云继续学习英文:“来信把行距留大一些,我好给你写修改意见。”这样的通信一直保持着。4年之后的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结果总分离本科线还是差5分。然而幸运的是,那个年代,大多学生的英语都不好,所以当年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可以获得升本机会,结果马云就破格升入了外语本科专业。进入大学后,马云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住在北京地下室,连遭7次拒签后21岁的马云最终拿到签证,成功出国1985年,马云读大一,21岁。Ken破天荒的邀请马云去自己的国家澳洲旅行。21岁的马云完全不敢想,因为在那个年代,在杭州,出国是不可想象的。“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Ken鼓励这个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的中国少年。于是,马云鼓起勇气决定试试,这一试就试了半年,不过最终还是拿到护照。马云非常兴奋,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去澳大利亚了。兴奋完才知道,光有护照不行,还得去办签证。马云从杭州跑到了上海澳大利亚领事馆,结果对方告诉他,签证要去北京申请。那时候对马云来说,去北京的费用非常昂贵,但还好他没有放弃。马云一来北京,就住进了一个地下室,然后开始申请签证,结果连续被拒签7次。在北京待了一周后,马云身上的钱快用光了,第八次去申请签证,他对面试他的使馆官员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我已经在这里待了一个礼拜,已经尝试了7次都被拒绝,我希望这次能申请到签证。——“你为什么要去澳大利亚?”——“我的朋友邀请我去。”——“我们不能发这样的签证给你,我们只能签发给探亲或是由政府派你出差去的或者是留学等性质的签证。”马云绝不罢休,他开始跟面试官讲他是如何遇到Ken和大卫的。同时,Ken也在找朋友帮忙,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了一个电报。最后,那个使馆的人就说,“你真的想要这个签证吗?”马云说“当然想要”面试官说“我5分钟后就能给你”这就样,马云拿到了签证,并不容易,但他最终还是去了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待了29天回到大陆时,马云像是换了一个人第一次出国,来到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他在那里待了整整29天。这次澳洲之旅成了马云的人生拐点。Ken和David带马云去了悉尼歌剧院。塔龙加动物园。以及纽卡斯尔大学等。马云在国外也不羞怯,他在当地郊区的一间会所,给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做了表演。表演醉拳。以及猴拳。马云说,在澳大利亚他体会到,书本上学到的、父母告诉我们的,可能不全是真的,这个世界太有趣了,太独特了,你需要去体验,然后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我出生在中国,100%中国制造,但澳大利亚之旅真正改变了我,我没法形容这改变。纽卡斯尔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没有那29天,我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当我回到大陆时,我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因此,回国后整整10年,马云都在想,中国应该如何改变。他觉得中国需要更开放的思想,中国人需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马云说,Ken为他打开了第一扇世界之窗:“每一次和Ken相遇,我们都会辩论很多的事物,他会说‘Jack,你是瞎扯淡’。即便那样,他总是那般支持我。他知道我讲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过什么,但是总是支持我,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友善。”2004年Ken去逝,享年78岁但持续了24年的友谊并没有结束这次澳大利亚旅行,加深了马云和Morley一家人的感情。马云回国后,Ken又找时间带着二儿子Stephen到杭州回访。因为父母家里太小,马云就将Morley父子安排在大学宿舍居住。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在马云家吃晚饭,再一起骑车回学校。马云每天都会亲自下厨。Stephen说,“马云一直忙着为我们做饭,让我们觉得很受优待。”马云放假时,又带着Morley父子去乡下游览。回到杭州那天晚上,马云摆了一桌酒席款待,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一些贵宾作陪。Stephen后来回忆说:“我从没见过在一个地方能挤着这么多人。很显然,那时就可以看出,马云是有沟通天赋的,他善于建立人脉。”那之后,Ken每隔一年就来一趟中国,直到2004年Ken去逝,享年78岁。Ken去逝后,马云十分悲痛,他在唁电中称呼Ken为“澳大利亚父亲”和“导师”。同时他还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他曾计划和Ken一起乘坐西伯利亚铁路旅行。这个计划永远无法实施了。那年马云40岁,友谊已经持续24年了,而且并没有因Ken的离开结束。△这张合影30多年了,一直摆在马云的桌子上马云:我为什么要用2000万美金报答他的知遇之恩?2017年2月3日,马云回到Ken的故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出资2000万美金,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成立了以自己的姓Ma和Ken的姓Morley命名的奖学金Ma-Morley。纽卡斯尔大学宣布: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马云说:“Ken没有上过大学,但是经常和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一直想,如果我足够幸运,能够成功,我想要为纽卡斯尔大学做点事情,因为这是Ken经常提到的一所大学。我想要感谢KenMorley和他的家人对我的帮助、支持、和理解。过去的30年,我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生活着,希望有一天,因为这份友情,我可以成为像KenMorley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我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多,希望可以在未来一直做下去。”如同Ken当年对他的支持,马云希望这项奖学金将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本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Ez8od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