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挚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抒发

毛泽东诗词是独具神韵的艺术珍品。其作品的内容不仅有吐纳时代风云、评说历史春秋的轩昂气势,也有指点江山、飞扬情志的生态文化情怀,在毛泽东的笔下,风花雪月均有情,春夏秋冬皆有景。阅读伟人的诗作,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幅幅“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
原标题:挚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抒发毛泽东诗词是独具神韵的艺术珍品。其作品的内容不仅有吐纳时代风云、评说历史春秋的轩昂气势,也有指点江山、飞扬情志的生态文化情怀,在毛泽东的笔下,风花雪月均有情,春夏秋冬皆有景。阅读伟人的诗作,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幅幅“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的壮美自然生态画卷。于是,我们在悉心感受伟人远大的革命理想、宏伟的政治抱负及深厚的家国情怀的同时,不妨透过生态文化这个视角,走进诗人笔下气象万千的生态文化意境之中。毛泽东诗词中生态意境之美的经典之作首先当属《沁园春·雪》。1936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东征。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到达陕西清涧县袁家沟。为勘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白雪皑皑的塬上风光展现在眼前时,他感慨万分,思接千古,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豪放之词曾使山城重庆为之震撼。而这篇令蒋家王朝惶恐万分的战斗檄文的上片却是以轻松的笔触,从写北方的雪景开始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里用的是互文格,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作者以俯瞰长城、黄河、秦晋高原的开阔视野,大气磅礴地把祖国北方的壮丽雪景呈现在读者眼前。接着,又以大笔铺陈的手法写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句子。在北方,雄伟的景物首推万里长城与黄河。登上长城看雪景,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再看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因河面冰封而失去了往日波涛汹涌的滔滔水势。“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大雪覆盖了一个又一个绵延起伏的群山和高原,像银蛇在舞动。从相连的一座座丘陵来看,像白象在跑。向远处望去,山和丘陵与天相接,似乎在与天公一比高下。“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待到天晴之日,艳阳红日照射在皑皑白雪之上,江山更显妩媚娇艳。从词的上片我们分明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无比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赤子情怀。领略了毛泽东笔下的北国风光,我们不妨把时光向后回拨十载,穿越时空再来欣赏诗人笔下芙蓉国里的湘水之秋。1925年春节过后,毛泽东回故乡韶山养病。当年秋天病愈之后来到长沙,这期间漫步橘子洲头时作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词中有一段表现秋日自然生态环境的优美文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诗人站在橘子洲头,向西眺望,深秋时节,山上的枫树已呈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然后,诗人又将目光由西面的山上移至东边的江面,湘江的水清澈见底,碧透一般,江上船帆点点,顺流而行;抬头仰望天空,雄鹰振翅翱翔,搏击蓝天;再看水里,鱼儿在清澈的水中飞一般游动。毛泽东通过视觉方位上四个维度,把上下左右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红遍的山,碧透的水,搏击的鹰,飞翔的鱼,一幅原生态的绿水青山呈现在人们面前。总之,毛泽东笔下的秋天丝毫看不到古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伤感与萧瑟,看到的尽是“万木霜天红烂漫”的绚丽斑斓,是“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洁白晶莹,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大美秋色。《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1933年夏天在江西瑞金境内一个名曰大柏地的地方写的一首词。当时面对天空出现的彩虹云雨,毛泽东诗兴飞扬,尽情泼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里用并列的七种颜色来写虹,铺展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天空美景。“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这里写的是大雨之后覆盖在关山之上的绿色植被,在夏日黄昏斜阳的照射下现出一阵阵深绿的颜色。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描述反映了词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文字表现力。天地轮回,四季往复。饱览了毛泽东诗词中冬、秋、夏的自然美景,我们再回到春天这一万物复苏的季节。毛泽东以“阅尽人间春色”的视野,把一个万物萌发的春季描绘得生机勃发,诗意盎然。毛泽东笔下的春天既有“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妩媚婀娜,也有“红雨随心翻作浪”的浪漫风情;既有“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生机灵动,也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早春气息。毛泽东的诗词中有关自然生态意象的描述,一方面具有天风海涛的大气象,如“飞起玉龙三百万”“跃上葱茏四百旋”“洞庭波涛连天涌,长岛人歌动地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些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天地万象的生机盎然与多姿多彩,同时也鲜明地体现了一代伟人蔑视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有花鸟虫鱼的小景物。我们不妨在此试举几例,在毛泽东的笔下,花是“欢喜漫天雪”的梅花,是“随心翻作浪”的桃花,是重阳“分外香”的“战地黄花”;鸟是“展翅九万里”的鲲鹏,是“一唱天下白”的雄鸡,是南飞的雁,是“老鹰”“大鸟”。此外,甚至连“蚂蚁”“蚍蜉”“苍蝇”之类的小昆虫也被毛泽东信手拈来写入诗中。虽然都是些个极不起眼的小生物,反映的却都是寓意深刻的大气象。从毛泽东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伟人生前走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足迹。从“东临碣石”的幽燕之地,到“横空出世”的“莽昆仑”;从“更加郁郁葱葱”的南粤,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诗人将祖国无比壮美秀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放歌笔下。认真学习感悟毛泽东诗词中的生态文化,对于培养国人的生态自觉,建设美丽中国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OPzOr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