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变法无有不牺牲者他是变法的牺牲者,也是普通的年轻人|艳遇图书馆

本内容来自单向空间和蜻蜓 FM 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 第三十四站 坐标:浏阳 旅途荐书:《危机中的知识分子》 随身音乐:《Sailing》 邂逅之声:湖知水(听众) 艳遇图书馆第 32 站,许知远来到了
原标题:他是变法的牺牲者,也是普通的年轻人|艳遇图书馆本内容来自单向空间和蜻蜓FM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艳遇图书馆第三十四站坐标:浏阳旅途荐书:《危机中的知识分子》随身音乐:《Sailing》邂逅之声:湖知水(听众)艳遇图书馆第32站,许知远来到了湖南浏阳。这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却也是一座性格非常激烈和极端的小城。浏阳在中国历史上,培养了一代人的改革力量。它是百日维新时“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故乡,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革命浪潮。立即试听本期《艳遇图书馆》:(以下为第三十四期《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邂逅之音:《Sailing》】“这首歌令我想起1898年的夏天”我们先来听一首老歌,是我很喜欢的《Sailing》。它的歌词很简单,曲调很美。唱它的人是一个legendarysinger,RodStewart,一个英国的歌手。我没有看过他的舞台表演,据说是非常桀骜不驯的,我不知道怎么理解这种桀骜不驯。这首歌是1975年发表的,那时候他正好30岁。他1945年在伦敦出生,在成为歌手之前做过很多杂七杂八的工作,当过建筑工人,加入过职业足球队。但他始终不是一个成功的soccerplayer,后来当他唱歌出名之后,他经常在现场演唱的时候把足球踢进观众席,算是对他失败的足球生涯的补偿。我觉得他的声音沙哑而又细腻,用现代小姑娘的说法,可能是那种单纯又复杂的大叔的声音,细腻,又有质感。▲RodStewart我在听的时候会想起1898年夏天,应该是唐才常在长沙送别谭嗣同的时候,谭嗣同北上参与戊戌维新的时候。相送的时候,谭嗣同要坐船从湘江到武昌,从武昌坐船沿江而下到上海,再从上海坐船到天津,再从天津到北京。他的朋友康有为、梁启超都在北京等他,希望他加入维新的力量。1898年的夏天,北京炙热如火,一群年轻的、边缘的官员们,想依靠光绪皇帝的支持来推动变法,但是他们面对的阻力重重——巨大的官僚系统的惯性,包括他们不成熟的政治技巧引发的争议和反对。所以他们急需新的力量,需要像谭嗣同这样的人加入他们。我想他们那时候如果听过RodStewart唱的这首歌,“Iamsailing,Iamsailing”肯定会觉得别有滋味。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会想起这样一个场景。【邂逅之城:浏阳】“这里有激烈的烈士,也有挣扎的灵魂”两个月前我去长沙浏阳,去追溯谭嗣同的成长经历。因为谭嗣同在我们这一代人,在好多代人心目中都是一个激烈的烈士。是一个为了中国之变法,自我牺牲,具有烈士精神、先驱精神的人物。但是这种符号性的表述也压抑了这个人的丰富个性,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怎么思考的,经常会被人们遗忘,他变成一个被简单化的Icon的形象。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挣扎的灵魂,有各种各样内心的恐慌、渴望、困惑、迷茫;他那本著名的《仁学》,被认为是思想界的开创之作,实际上里面充满了混乱。所以与其把他变成一个被固化的英雄和烈士,不如说他也是19世纪后半叶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经常陷入精神的分裂和混乱但是又苦苦追寻的一个年轻人。他有天才式的感受力,渴望行动,行动能力却没有期待的那么强。浏阳县城,是一个很安静的小城。谭嗣同的祠堂,他的旧居也都在,都变成了重要的旅游景点,但是游客不多。那些建筑类的摆设都是后来陈列的,最初的样子已经很难复原了。我去找过他的墓,墓在一个叫谭家村的郊外。有几只鸡在他的墓前奔跑。我在一个下雨的下午去看那个墓,四周很寂静,我也不知道当地人怎么看他,但它好像就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谭嗣同墓我那天在他旧居的庭院里面发呆,觉得他和现实的生活都失去了联系。我跟浏阳当地人交流,他们跟我们一样,我们都是被教科书训练成长起来的,很难有更深入,或者更个人情感化的表述。其实说来惭愧,浏阳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浏阳的蒸菜,那些所有的菜和辣椒放在一起煮的做法,真是太好吃了。我还碰到一群朋友,我们在一片空地上放了烟花。放烟花的场景和吃蒸菜的场景,比谭嗣同的遗迹对我来说印象更为深刻一些。【旅途荐书:《危机中的知识分子》】“我们活在一个即兴的、反智的语言系统”这本书来自于一个我敬仰的老师,张灏先生。张灏先生是安徽人,少年时在大陆生活,1949年去了台湾。他在台大读书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老师,殷海光。殷海光有几位著名的学生,李敖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位就是张灏和林毓生。他们后来成为在西方大学任教的中国学者,以研究中国思想史著称,在某种意义上都继承了殷海光的遗志。殷海光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是一个有着宽阔视野的知识分子。但是因为晚年被困在台湾,在蒋介石时代备受困扰,他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家却没有机会来展现自我,无法实现他的思想抱负。当然他后来也成为了一个符号性的人物,成为台大具有道德力量的象征。六七年前,我在一个华盛顿的咖啡馆里面吃饭,碰到了张先生。他非常温和,那时候70多岁,一头白发,很儒雅。我问他对晚清、民国的看法,他说要回到1895年,一切都要回到1895年开始。这也是他历史观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甲午的失败促使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带来了后来的思想和革命的浪潮。《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美]张灏著高力克王跃/毛小林校译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他对晚清几个知识分子的描述,像康有为、谭嗣同、刘师培、章太炎,都非常打动我。在一个除了政治秩序的危机,还有思想秩序的危机,文化危机,所有的危机到来的时候,一个知识分子该做出怎样的反应?这样的话题在这个时代显得非常遥远,因为我们不习惯用这种大的概念来描述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世界。我们也不习惯知识分子的语言方式,我们形成了一个非常即兴的、碎片化的、反智的语言系统。这本书中对谭嗣同的描写是非常简洁有力的,现在也是一本经典的思想史著作。谭嗣同成长于一个传统的学者官僚家庭,然而从他早年起就追求一种非传统的思想生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首先,他天生具有富有想象力的头脑和奇异的个性,从他青年时代他写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热情、敏感和冒险精神。除了他的冒险精神外,谭的精神在中国官场上的频繁迁移,和谭在旅行中参加的文职人员考试,使他产生了一种漫游癖,这种癖好使他游历于家乡以外的广阔地区,并且是那些否则不可能遇到的人。谭在旅行中与西方学者相识,激起了谭对西学的兴趣。▲“国学四导师”: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从左至右)在一次造访其父位于武汉的办公机构——湖北巡抚时,他结识了几位开明而又有见识的学者,他们也为父亲的上司、湖广总督张之洞工作。同时当他回到湖南时,他的包括诗友在内的知识分子群众同济们,其世界观往往也是反传统的。这样谭的早期生活像我们解释了他能够冲破有限的家庭环境的束缚,并获得比他的大多数知识界同济更为开阔的思想视野的原因。它还有力于解释为什么他从早年就全身投身于狂热的思想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产生了许多兴趣,并进行了许多活动,他广博而贪婪地读书,从西方的科学,到传统的校勘学,和古代中国哲学。但是某些比其广泛的好奇心更为深刻的因素,驱使他继续不懈地进行思想探索,这身后的因素是什么?我的考察将从他现存最早的一篇文章开始,这篇文章题为《智言》,写于21岁。文章告诉我们谭眼中的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意味深长的是,中国作为华夏之国被置于世界的中心,北东西分别为夷狄之国所环绕,南面为禽兽之国所包围,他把中国提高到周围国家之上,因为中国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礼仪化的道德秩序,它被概括为三纲五常。中国作为世界之中心的想象,在谭的文章中还伴之一种退化的历史观。谭声称关于圣王尧时期,以前的中国历史他不得而知。他把尧以后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始初时期为道道之世,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接着,三朝代是从秦到当代中间时期,在这一时期里道不再保持纯净,道德秩序经常受损。接着是最后时期,即谭所生活的当代。在谭看来当代最为重要的事实是,禽兽之国曾经控制了野蛮国,现在开始向文化繁荣的王国进犯了,并向它的优势挑战,甚至威胁它的生存。在没有惯例可循的历史情境中能做些什么呢?这坚信这是他的时代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他对此的回答显示出孔教道德遗产仍然留存在他头脑中。【邂逅之声:湖知水(听众)】“世界上最孤独的岛屿”有一个叫湖知水的听众,写了一个地方叫法罗群岛,说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岛屿,我非常好奇。我对地图上那些不太知名的岛屿都非常感兴趣。法罗群岛遗世独立,让他不再想四处旅行,他想就此停下来,在法罗群岛,那些海湾里依傍的恬静的村庄,几乎所有的窗户都面向大海,他觉得一个作家的房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自然是永恒的灵感来源,他说不久的将来他会搬到法罗群岛,潜心构思他写作的长篇小说,就像英格玛·伯格曼蛰伏瑞典的法罗岛潜心他的电影创作一样。不知为什么,他仅仅在法罗群岛待了五天,他觉得像是5周甚至5个月那么漫长。也许他在出发之前做足了功课,可他本质上是一个极为懒散之人。他常常把他极为热爱的那部电影《theShelteringSky》中的那句台词,“Myonlyplanis,Ihavenoplan”挂在嘴边。……▲法罗群岛抵达法罗群岛的那天,他在旅馆放下背包,就迫不及待地去了Sorvagsvatn湖。这是法罗群岛上最大的一面湖,徒步至湖的尽头,攀上那座最高的悬崖,即可看到“海上悬湖”(theLakemeetstheOcean)的惊人奇观。如果说这世上真有什么东西,比小孩脸变得更快的话,法罗群岛的天气,必属其中之一。没有人能准确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你抱怨法罗的天气不好,挂在法罗人嘴边常说的一句话是,“Justawaitfor5moreminutes.”瞬间涌来的浓雾中,他什么都看不见,只见下面的草坡上,两个憧憧人影晃出来。他们是来自纽约的一对情侣,也是他此次法罗群岛之旅遇见的第一对旅行者。后来,他和他们又在快要接近Saksun的公路旁再一次相遇。他们不约而同地微笑,点头,颔首,说“Peoplemetherewillalwaysmeetagain”。的的确确,在法罗群岛,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他写得很长,很诗意,我没有全读完。听到那些奇怪的名字会让我很兴奋,我觉得每个奇怪的地名都通向一个完全未知的情感世界和经验世界。他另外谢谢我的喃喃自语,陪伴了他很多个孤独夜晚。我也很荣幸,挺开心的。因为你的描述,也让我看到了那个孤独的岛屿。我特别想去这些被遗忘的岛屿,可能是因为这些被遗忘之地会让我们更认清自我吧。总之很谢谢你,我也想去看一看,那里面的境遇真让人好奇。编辑|是鸭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蜻蜓FM的APP搜索“艳遇图书馆”收听▼▼更多遗忘之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Y2e4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