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米粑,可不是“大号饺子”,记者唠叨和合村民家中一探究竟_陶侃者_馅料_刘春林

“都昌米粑”,光听名字以为是个饼;看造型,又像是“大号饺子”;吃起来,却与饺子口味完全不同。其实,都昌米粑既有饺子形状,也有饼状,还有汤圆状。市面上,大家经常吃的,则以饺子状为主。 1月20日,记者在九江都昌县和合乡村民刘春林家中,有幸看

“都昌米粑”,光听名字以为是个饼;看造型,又像是“大号饺子”;吃起来,却与饺子口味完全不同。其实,都昌米粑既有饺子形状,也有饼状,还有汤圆状。市面上,大家经常吃的,则以饺子状为主。

1月20日,记者在九江都昌县和合乡村民刘春林家中,有幸看到了制作米粑的全过程,又学到了一招。

据刘春林介绍,都昌米粑有印子粑、陷心粑和糯米粑之分。“我们都昌人只要过年,都会准备这三种粑。常常当拜年随手礼送来送去。春节期间,我们全家老少经常会一起来制作米粑。”

刘春林告诉记者:馅心米粑与饺子不同,其外皮一般用籼米粉为原料,由于米粉黏性不如面粉,为了保持完整度,因此外皮要比饺子皮厚许多。馅料也不同,饺子馅多为肉馅,米粑则以素食为主,经常不放肉,用菜籽油,馅料中常有粉丝、酱干、豆腐等。由于米粑外皮厚、馅料足,因此个头上也比饺子大数倍。做法也不同,饺子多用水煮,米粑则上蒸笼蒸。

刘春林称:馅心粑所用籼米,要淘净沙粒、杂质,浸透水后沥起,上蒸笼蒸至一定火候,待冷却后,再磨成粉。和面也挺讲究,得用沸水。经过这样处理后,粉团就可以或捏或擀成饺子皮状,再将自己喜欢的馅料包入其中。上蒸时,会提前将柴火灶放上蒸笼,等水开上气后,蒸上饺子粑。馅心米粑因为馅料不同,又分盐菜粑、大蒜粑、萝卜丝粑、红豆粑。

既然有饺子,都昌人为何又发明“馅米粑”这种传统美食呢?

据推测,认为饺子粑起源于陶侃者将米粑命名为"孝心米粑"。东晋名将陶侃是我们鄱阳湖人的乡贤。陶侃之母湛氏被尊称为"中国四大贤母"。公元306年,陶母病重,不能进食。辞官奉母的陶侃苦思良策,忽忆儿时母织布供其读书,突发奇想:精选家乡鄱阳湖边所产粘米,粉碎后捏成薄皮,包以时鲜蔬菜,名之曰"米粑",孝敬到母亲床前。陶母见米粑皮薄馅鲜,小巧玲珑,酷似自己织布时用的银梭,高兴得连食数个,称陶侃所奉是"孝心米粑"。(此段为改写。原句为:据推测,是因为都昌县当年比较穷,都昌县曾经是省级贫困县,老百姓平时吃不起荤饺子,就发明了这种大号的素馅米皮的“米饺子”。)

时过境迁,如今生活富足了,肥胖又成了新问题!如今吃素食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都昌米粑不胫而走,在九江乃至江西各地,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美食、早餐热选。

印子粑则是一种饼状。其原料主要是籼米。印子粑是将研磨好的米粉和面,再将米面团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木质磨具中按压出形状,然后将印子粑上锅蒸好

最后看到的就是圆圆的糯米粑。刘春林说:“糯米粑是将糯米粉用开水和面,最后揉成圆形,上锅蒸熟后点上红心,代表着新年红火热闹。”

来源:江南都市报讯 徐熳冉、全媒体记者王平摄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zGNp6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