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金珐琅彩孤品!珐琅彩描金戏剧人物纹撇口瓶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 康熙时瓷
原标题:孤品!珐琅彩描金戏剧人物纹撇口瓶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康熙时瓷胎画珐琅的款识均署在器物外底,大多为“康熙御制”四字双行红色或蓝色图章式堆料款,围以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个别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紫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外底阴刻“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阴刻单线方框。也有个别器物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画珐琅莲花纹菱花式盘(永乐白瓷胎),外底虽也署“康熙御制”四字双行红色堆料款,但外围的不是双方框,而且双线圆圈,圈线外粗内细。至于康熙朝宜兴胎画珐琅器外底所署款识,一般为“康熙御制”四字双行黄色堆料款,外围双线方框,个别的如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纹茶壶,外底所署黄色堆料款“康熙御制”四字作“上下左右”排列,外围海棠花式双线框。宜兴胎画珐琅用黄色珐琅料写款,可能是因为黄色能与褐色地形成鲜明对比的缘故,而若以褐色地衬托红或蓝色料款则不够鲜明醒目。此件藏品口径13cm、高51cm、底径18cm,通体施珐琅彩,以珐琅彩绘人物故事纹,人物形象生动,重点突出人物形象,场面比较生活化。构图合理,将纹饰表现得栩栩如生,整幅画面颜色鲜艳浓烈,器型经典,纹饰喜闻乐见,体现出了此款藏品的极高的工艺水准。器壁胎质坚硬,薄厚均匀,器面包浆温润,“珐琅彩描金戏剧人物纹撇口瓶”工艺复杂而不乏精美,器形规整而不呆板,纹饰繁缛而不入俗套,符合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往薄里收拾,往秀气收拾,往细处收拾”的要求,所以这对充满宫廷气质的珐琅彩瓷器,从绘画风格来看,应该是在宫廷造办处供职的西洋画家所作,当属清代瓷胎画珐琅的艺术珍品之一。因珐琅彩属欧美西洋人喜欢的瓷品,故精品大都为皇帝赏赐西洋传教士及外国使节,或被列强掠夺而流落海外。底青花绿釉篆书“雍正御制”四字款,款字书法笔法流畅、规范工整,此款“珐琅彩描金戏剧人物纹撇口瓶”具有极高收藏和投资价值。虽然珐琅彩在古代极为受欢迎,但是由于制作异常困难,所以至今存世量极为稀少。对于藏家来说,拥有一件真正的“珐琅彩描金戏剧人物纹撇口瓶”足以自傲,据了解,目前真正的“珐琅彩描金戏剧人物纹撇口瓶”基本上都藏于博物馆和个别大藏家手中,市场上真品几乎绝迹。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GQ2g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