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稀有气体距离柳州200多公里,种有一种稀有紫色“贡米”

在距离柳州市区20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种植有一种特别的农作物---紫黑香糯。这个在古时被称为“贡米”的珍品,当地土锅木柴的蒸制后,香软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土货、山货。 刚刚蒸熟的紫黑香糯飘着蒸汽。陈伟 摄 “紫黑香糯”是当地传统的作物,是一
原标题:距离柳州200多公里,种有一种稀有紫色“贡米”在距离柳州市区20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种植有一种特别的农作物---紫黑香糯。这个在古时被称为“贡米”的珍品,当地土锅木柴的蒸制后,香软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土货、山货。刚刚蒸熟的紫黑香糯飘着蒸汽。陈伟摄“紫黑香糯”是当地传统的作物,是一种紫糯米,又称黑糯米、血糯米,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从宋代起即为历代地方官府向皇帝进贡的“贡米”,是御餐中的珍品。仅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山区有种植,该品种种植需要一定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10月12日,微评柳州(ID:cns-lz)实地探访了紫糯米的产地大里村。大里村位于良寨乡西北部,与贵州省斗里镇、西山镇接壤。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属于半湿润地带,风量、水量和阳光照射充足。这也是种植紫糯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里村被群山环绕。王以照摄山谷中、梯田里都种满紫黑香糯。王以照摄紫糯米具有较高营养价值,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慢性病患者、恢复期病人、孕妇、幼儿、身体虚弱者都有滋补作用,素有“药糯”之称。紫黑香糯的米粒颜色呈天然紫黑色。唐绍怡摄在当地民众的“操刀”下,经过土锅木柴的蒸制,不一会米香在空气中弥漫,蒸好之后的米粒颜色呈天然紫黑色,米饭香软可口,味道清香。苗族同胞用土锅木柴蒸制紫黑香糯。陈伟摄图为蒸熟的紫黑香糯。王以照摄蒸熟的紫黑香糯酥软可口,味道清香。王以照摄紫黑香糯对土质、水源、阳光照射等种植条件非常讲究。而良寨乡的独特的水土也给紫黑香糯提供了优良的种植环境。据良寨乡乡长黄敏介绍,良寨乡紫黑香糯的种子均为往年的自留种,优良的种子得到周围乡镇好评,今年卖出的种子已经达到5000公斤。几名苗族妇女在稻田中收割紫糯米。王以照摄紫糯米的谷子把秸秆压弯了腰。王以照摄紫糯米如今成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仅大里村在今年就种植有1000余亩紫糯米,每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每公斤紫糯米的市场销售价格在40元。在单项收入这一项,紫糯米为大里村人均增收超过500元,合作社年加工120吨以上紫糯米,每年可增加大里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在2017年,大里村实现脱贫摘帽。剪禾的妇女在金黄的的稻田中享受收获的喜悦。王以照摄苗族女同胞脸上洋溢着收获的笑容。王以照摄据黄敏介绍,目前良寨乡年产紫糯米20万公斤以上。主要通过电商、网点和后援单位进行销售。在2016年和2017年,紫糯米均销售一空。苗族同胞们在金黄色的稻田中走过。王以照摄紫糯米的生长离不开优良的水土,进入秋季后,大里村种植着紫糯米的稻田呈现出一片金黄,田间地头里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10月12日,为了迎接丰收的节日,当地的苗族同胞纷纷换上了节日的盛装,摘上几朵山中的花朵,早早的来到稻田旁,迎接十里八乡的乡亲和朋友。苗族女同胞穿着盛装迎接十里八乡的朋友。王以照摄穿着盛装的苗族女同胞在田中走过。王以照摄除了紫糯米,田中养了一季的禾花鱼也异常肥美。金灿灿的小鱼在苗族男同胞手里活蹦乱跳,与金色的稻田相应成趣。或煎或烤,都是苗乡一道独特的美味。刚刚抓上的在活蹦乱跳。王以照摄看着手里的刚刚抓到的禾花鱼,苗族男同胞脸上露出了笑容。王以照摄男同胞们将鱼儿放入竹篓里。王以照摄肥美的禾花鱼。王以照摄苗族同胞们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田边地头的游人们也不忘拿起田边的稻谷,在这片洋溢着秋色的稻田里留下自己的身影。正所谓,美食美景不可辜负。游客在田中抱着刚刚收割的稻谷拍照。陈伟摄游客们拿着稻穗在田中拍照。王以照摄两名游客们拿着稻穗在田中拍照。王以照摄如何前往?虽距离柳州市的距离不算远,但良寨乡大里村位于苗山深处,走起盘山公路来需要5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才能到达。但正是如此,这里也保留有原汁原味的民俗特色。外加上苗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一定会让的你不虚此行。好客的苗族少女给一名游客夹上烤肉。王以照摄前往路线。柳州市区出发,在太阳村上高速,沿着三柳高速一路向前,在融安县的大浪收费站下高速,再沿板大线一路前行,途径白云、红水、拱洞三个乡镇之后即可到达。微评柳州报道编辑:王以照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0ezkd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