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璎珞到底喜不喜欢皇上从“魏璎珞到底喜不喜欢皇上”说起|KY小姐姐的小闲话

先说一个有点跳脱的话题。 虽然是个毫无逻辑可言的热剧,但前一阵,后台有很多粉丝留言问我们,《延禧宫略》中的魏璎珞到底喜不喜欢皇上?问的人多了,办公室里的大家也讨论起来,是不是“自古套路得人心“。 如果依我来看,魏璎珞自然是不喜欢皇上的。
原标题:从“魏璎珞到底喜不喜欢皇上”说起|KY小姐姐的小闲话先说一个有点跳脱的话题。虽然是个毫无逻辑可言的热剧,但前一阵,后台有很多粉丝留言问我们,《延禧宫略》中的魏璎珞到底喜不喜欢皇上?问的人多了,办公室里的大家也讨论起来,是不是“自古套路得人心“。如果依我来看,魏璎珞自然是不喜欢皇上的。喜欢一个人,如何能忍住不去满足他说出口、未说出口的所有的情绪?如何能做到时时刻刻、记得要保住自己在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最是心软,舍不得那人伤心,即便屡次下定决心,看到ta稍有不快,又会顷刻动摇。若连这样的心软都没有,不过是利己主义的爱情罢了。所谓的”得人心“,只是世间痴儿怨女看不清。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抑郁的小文章,有一些内容很有意思。抑郁和受虐是不同的。受虐者,其实会秘密地操纵一些客体,把ta变成施虐者(是的,很多时候在一段施受虐的关系中,是受虐者更有决定关系存续的权力)。一种“与客体纠缠在一起的挣扎感与兴奋感”,无论被掩饰地多么隐秘,是“受虐”这件事的核心。也就是说,那些看似深陷于纠结的痛苦关系的人,很多也正是享受着从别处无法得到的兴奋感(kernberg,1988)。而抑郁,则是切断所有的联系,让自身彻底陷入孤绝的处境。但这种孤绝,同时也是一种自我防御的策略——它避免了一个人陷入到更大的斗争和痛苦中去,比如避免关系中、与他人之间权力的高下之争,又比如被拒绝、被否定的可能。而针对抑郁的治疗,应该致力于理解这种“防御”,以及它究竟在防御着“什么”(Brenner,1999)。这位精神分析师,抑郁本身,不应该被看作一种病的实质,那被人们死死防御着、不愿意去面对和处理的东西,才是他们问题的源头和本质。他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依据一种最简单的原理运作:它让我们尽可能地拥有快乐、尽可能地避免痛苦。所以,你所经历的所有心灵体验,都已经是选择了当下这一刻,你能作出的最少痛苦。即便你已经感到非常痛苦,它仍然是对你自己的一种保护。所以我们要接受自己的每一种体验,因为你所经历的,正是此刻你最需要的事。这位心理学家(CharlesBrenner)还说,焦虑感,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忧;抑郁感,却只可能是对已经发生的负面事件的不适。我们会因为生命中种种被压抑的愤怒、没有满足的愿望、以及所有的恸失而抑郁。但很有意思的事,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变好”而抑郁。有一位心理治疗师曾经这样说:“有时候,在变得更好之前,你会变得更糟。因为在变好的过程中,你也是在失去很大一部分自我身份感。你失去了你旧有的应对世事的方式——那种孩童般的、但曾经某种程度上有效的应对方式。但那种应对问题的方式又不足够有效,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你也不会在这些年里坐在这里(指咨询室)。但无论如何,这些造成了一些问题的旧的行为/思维模式,仍然是你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部分。当你变好的时候,你也是正在逐步失去它们——而于此同时,新的、更好的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你正站在一个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的时刻。”这种抑郁可能是最应该被欣喜接受的一种,因为你知道,那些苦痛的过往最终会随着这一阵抑郁的迷雾散去。在这里应当引用里尔克的话,他认为悲哀往往是一些新事物进入我们的生命的时刻。就在那个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的时刻,一些新事物得以有机会进入我们——这些新事物会真正改变我们,从而改变那个逐步降临的未来。卡尔维诺在《寒冬夜旅人》写,“但是,过去的事都在她的面孔上留下一层阴影,使她现在的面貌模糊不清。正是这些往事,别人的回忆,笼罩着她的面容,使我看到她时不能把她当作第一次见到的人看待。”对于这些心灵承受着痛苦的人来说,正是“悲哀”,会逐渐逐渐消解蒙在我们脸上的阴影。随着我们对与悲哀的释放,所有的苦难最终得以离开我们的身体。“当北风与冬天让一切凝固,一切变成爱的荒原,它就会低诉花园的絮语,你就会恍然大悟。”搜索文章/心理测试/招聘/转载/请戳菜单栏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9kvA6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