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电影重读谢晋:我们的电影是否配得上时代l金涛

1 十年间,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并不意味着电影“黄金时代”的降临;观众接受的电影资讯日新月异,并不等于艺术素养的提高。 每逢时代更迭,文化需求强烈。上世纪50年代,上海电影界就发起过诸如“好的国产电影为何这样少?”之类的讨论。 此类
原标题:重读谢晋:我们的电影是否配得上时代l金涛1十年间,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并不意味着电影“黄金时代”的降临;观众接受的电影资讯日新月异,并不等于艺术素养的提高。每逢时代更迭,文化需求强烈。上世纪50年代,上海电影界就发起过诸如“好的国产电影为何这样少?”之类的讨论。此类话语一直在强化,要加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创作,呼唤有思想含量的大作、有艺术激情的力作和有时代风范的杰作。影评家们反复诘问:我们的电影是否配得上这个时代?怀念谢晋,有着普遍的语境其实,这不仅仅是电影的问题,而是整个文化的问题。电影消费的“浅阅读”化是市场化进程中伴随的阵痛,电影反映现实的能力弱化,暴露了现实主义传统的失落。一是反映现实题材的佳作少,二是伪现实主义的赝品多。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真正的现实主义不是粉饰现实,重要的是超越现实,担负社会责任,对现实进行反思和判断,这是电影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这种背景下,怀念谢晋,有着普遍的语境。2反思三部曲《大李、小李和老李》成为2018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爆款。上海电影人为了还谢晋当年的愿望,重新进行了沪语方言版配音,这是一次意味深长的致敬。《大李、小李和老李》在谢晋的电影序列中,有特殊的“孤本”价值。其一,这是以演绎悲剧见长的谢晋执导唯一的喜剧;其二,电影的故事反映二十世纪60年代的上海生活,这是上海导演谢晋为数极少的“上海叙事”;其三,和谢晋电影传统的宏大叙事不同,这是一部风格活泼清新的小品式电影。修复版《大李、小李和老李》首映喜剧电影推出方言版,素来是上海电影的传统。上海是江南滑稽戏的大码头,1958年,根据滑稽戏改编的电影《三毛学生意》就曾以普通话和沪语两种拷贝发行,滑稽表演艺术家文彬彬凭借“三毛”形象家喻户晓。《大李、老李和小李》有特殊的“孤本”价值《大李、小李和老李》在时代电影的热潮中,只能算是泛起的一朵小浪花,但这浪花足以折射出谢晋电影的多彩和深厚。谢晋电影塑造的女星多年来,因不无片面地归总“谢晋模式”所产生的误导,业界对谢晋电影的关注仅仅局限在其对女性题材的演绎,或聚焦于以“反思三部曲”为代表的家庭伦理片的探索,这是远远不够的。谢晋电影涉及领域多样,艺术风格多元,他的导演经历从40年代上海电影起步,跨越至“文革”后的新时期电影和90年代电影等重大历史发展时期,在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应该说,对这样一个贯穿中国电影史的重要导演,无论是史料整理,还是学术研究,都是为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留存珍贵的精神遗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x8Lk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