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说新书推介|张菊玲、李红雨编:清末民国旗人京话小说集萃

《清末民初旗人京话小说集萃》,张菊玲、李红雨编,作家出版社2019年7月版。 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之际,随着白话报刊的风生水起,一批旗人小说家活跃一时,他们以出众的才华、别具的身份和创作风致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白话通俗小说,风头炽盛,
原标题:新书推介|张菊玲、李红雨编:清末民国旗人京话小说集萃《清末民初旗人京话小说集萃》,张菊玲、李红雨编,作家出版社2019年7月版。内容简介清末民初之际,随着白话报刊的风生水起,一批旗人小说家活跃一时,他们以出众的才华、别具的身份和创作风致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白话通俗小说,风头炽盛,影响卓著。而这一历史时期的此种文学现象由于多种原因使人们不易窥察其详。该套书的编者积多年之力,对当时的旗人小说创作进行了系统地梳爬,遴选出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地反映出时代的大变革中,中国尤其是旗人社会的沉浮起落、众生百态,以及自《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以降的京话文学的创作传统。有些作品系首次整理面世。作为白话文传播的中坚力量,刊登了大量的白话通俗小说,作者中不少的旗人小说家以别具的特色异常活跃,在当时影响卓著。《清末民国旗人京话小说集萃》清末民初之际白话报刊风生水起,做为白话文传播的中坚力量,刊登了大量的白话通俗小说,作者中不少的旗人小说家以别具的特色异常活跃,在当时影响卓著,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起云涌、鼎革巨变的时代。在晚清的维新变法潮流中,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其中,白话报刊作为传播思想、启迪民众之利器,成为为白话文传播推波助澜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各种白话报刊纷纷面世,参差林立。据统计,仅清末民初的10年间出现的白话报刊,总数即在370种以上。此间,以京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形成了一个通俗小说作家群,刊发了数以千计的长、中、短篇小说,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成就较著者,有蔡友梅(损公)、文实权(市隐)、王咏湘(冷佛)、穆儒丐(儒丐、丐、半亩寄庐)、徐剑胆(自了生、哑铃、亚铃)、杨曼青等。而尤为令人侧目的是他们还大多是旗人。《清末民国旗人京话小说集萃》这些人创作的数量巨大、销路颇旺的通俗小说,不仅是研究此期京津地区社会思潮、民间组织、市井文化、乡风民俗、语言形态等领域的鲜活而宝贵的历史材料,更是研究中国白话通俗小说从传统到现代转型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清末民初是中国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亦是中国小说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艰难嬗变期与关键转型期,在历史链条中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意义。由于这些人的旗人身份,他们对旧京风情、旗人生活、旗人形象、旗人时代命运的别样书写,以及对京腔京话的纯熟运用,尤显得难得而弥足珍贵,在近代文学史上焕泛出多重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像这些汉族的新小说家们未曾涉及过的题材与未曾详尽描绘过的景象人物,一直未获得较强烈的反响。当时正逢排满声浪逐渐高涨的形势和辛亥革命后的地覆天翻,在时势的潮涌下,这些旗人的社会小说随之即被人们淡忘,连小说史家也不再提及了,掩藏在历史的偏颇中,长期不为广大读者所知。《清末民国旗人京话小说集萃》如今当我们再度回首,这些旗人小说家和他们的数目颇丰、内容别具的小说创作,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回避不开。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研究界对清末民初以来的近代文学不乏煌煌高论,但又由于某些原因,主流话语一直将上述的这些丰实沉厚的文学实绩置于视线之外,罔识罔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历史舛误和现实遗憾。《清末民国旗人京话小说集萃》本着存真求实的原则,查询民国旧报,搜孤拾遗,力求选取当时较为突出的旗人小说作品,汇集成编,并加以编者的研究评析,以冀为中国现代文学、满族文学和京味儿文化的全貌略尽一些钩沉证史之用。目录第一册前言王冷佛简介王冷佛作品春阿氏李啸天简介李啸天作品京尘影(节选)第二册蔡友梅简介蔡友梅作品小 额苦哥哥一壶醋搜救孤曹二更忠孝全徐剑胆简介徐剑胆作品七妻之议员阔太监第三册穆儒丐简介穆儒丐作品同命鸳鸯北京如梦令编者简介张菊玲教授张菊玲,江苏南京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生,师从吴组缃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研究员。曾参与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明清部分章节的写作,出版《明清章回小说研究资料》。张菊玲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座谈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致力于满族文学研究,主要学术著作包括《纳兰词新解》(合作)、《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合作)、《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旷代才女顾太清》,发表《清代满族作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贡献》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师友赓飏集——张菊玲师生述业文丛》李红雨,满族,出生于宁夏银川市。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编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红雨教授多年来从事满族文学文化的研究,独立与合作编撰《中国古代休闲娱乐》《纳兰词新解》《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清代满族诗学精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华地域文化集成》等多部著作,发表《纳兰性德的词学主张与审美倾向》等学术论文数十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JzeNrk.html

(0)

相关推荐